现在汽车已经走入了寻常百姓的生活之中,走在街道之上,我们能够看到各种品牌的汽车,相信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是有着看车标的习惯吧,在这些不用品牌和型号的汽车中,总是会有着一个能够让国人振奋的身影,这个人就是有着“玻璃大王”称号的曹德旺了。
“我是企业家,不是富豪”
这是曹德旺对于自身的定位,虽然如今曹德旺的福耀玻璃已经成为了全国第一,全球第二的汽车玻璃供应商,但是他从不以富豪自居,反而在事业成功之后,没有成为金钱的奴隶,反而是大力去做慈善,甚至在他看来,他的这些捐钱的财施行为仅仅是一种“小善”,至今累计捐款已经接近百亿,从而被人们成为“首善”。
对于“首善”这样的一个称号,他的心态是很平常心的,捐款的行为不是为了这个“首善”的称号,对于这样的一个排名他也是没有什么兴趣的,对于他而言,这样的一个行为只是她认为做了应该做的事情,有了财富更应该与社会共享,回馈社会,他认为无论是所谓的“首善”,还是“中善”,都是在做着同样的事情,而慈善是没有先后和大小的区别的,就像他所说的,“企业家如果没有了责任感,充其量是富豪”,而他用自己的实践在证明着他是一个有着责任感的企业家,这是实至名归的。
“我有今天的事业,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和社会各界的帮助,我欠社会的太多。”这样的话出自一个企业家之口,让人们信服,更不要说他也是这样去做的,面对着慈善捐献,他甚至做出了捐献问责的事情,而这个事情也是开创了中国捐赠者对工艺捐款问责的先河,可以说在任何领域,第一个敢于去吃“螃蟹”的人,都是真正的勇士,而他仅仅是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够去开一个好头,这样的人确实值得人们的尊敬。
当然他的捐款的行为依旧遭到质疑,面对人们的质疑,曹德旺没有过多的解释,在他看来这样的行为他是问心无愧的,也没有阻止他的慈善的脚步,也许这些去做慈善的富豪们,都会面对着这样的质疑吧,但是他说“我捐款是没有条件的,不想他有些人捐款,是要拿一块地、一个项目来换。”这样的言论自然是表明了自身的清白,这样的他真的是清清白白的,不怕人们对于他的猜疑,也许这就是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吧!
捐献是对社会的一种责任感,对于福耀的员工,曹德旺也是费劲了心思,对于员工的直系家属,如果出现重大的疾病,他掷地有声的说出由他来管,而他也是这样去做的,他的这样的做法,在我们国家的国企之中,就是央企也是没有这样的做法,但是福耀就是这样去做的,员工和家属的重大疾病,都是有集团去管的,这样的做法也就让员工们没有了后顾之忧,这样的企业,可以说永远都是不会缺少员工的,一个能够如此考虑员工的公司,怎么不会让员工心甘情愿工作呢?
“我是从最底层上来的,这是我一生最大的财富。我最困难时,一天才赚2分钱。我结婚那天,才第一次穿上鞋,袜子还是我哥的。一包七分钱的香烟都买不起。”也许正是因为他有过这样的艰苦的生活,他明白员工们的诉求了,才会为员工们考虑的如此之多吧,相信他是站在员工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份将心比心更值得人们的尊敬了。
而他更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企业家,不是那种我们遥不可及的人,也有着我们平常人的脾气,一次深夜中一个员工的电话打扰了他的美梦,让他很愤怒的,这样的一个行为是不是更加的接地气了,就是我们的深夜受到这样的打扰,内心之中也是会充满着不满,甚至愤怒的,当然这个事情的没有那么简单,这个员工打电话是有着原因的,那就是想要将福耀反倾销案的胜诉消息第一时间告诉他,而那个时候的中国,也是刚刚加入到世贸不久,而福耀的大获全胜,也是我们国家入世之后打赢的第一起反倾销案,所以这个员工才会如此兴奋的第一时间想要将这个胜利的消息,传递到老板的耳中吧!
当然第二天的曹德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是做出了道歉和自我的检讨,这样的一个企业家是不是很可爱呢?“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一个人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且积极的改正自己的缺点,这样的人才能够取得成功,自然是有着一定的道理的。也就是有着在美国打赢反倾销案的事情,所以2006年美国商务部部长访问中国时,点名约见曹德旺。
他更是一个自信的人,他曾经非常自豪的说过“我可以很自豪的说,在经营上,我是一流的高手。没有几个人做企业能和我比。”他有着这样的一份自信,这从他敢接接受财政部的审计,就是能够看得出来,在我们的民营企业,还真的没有一个企业敢像福耀这样的接受财政部的审计的;虽然他的文化水平不高,在14岁的年纪就被迫辍学,但是一个人的文化并不仅仅在于他接受过多久的学校教育,虽然他接受正规学校教育的时间不多,但是通过自身的努力,靠着《新华词典》和《辞海》自学成才,也在不断地补充着自身的知识,就是如今的这样的年龄,他依旧是保持着每天一两个小时的读书时间了,甚至还有一点爱书如命的感觉,自己的书是不会轻易借给他人的。
“我悟通了,天下事情什么东西都是空的。”说出这样的话语的他,更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这样的一个优秀的有责任的企业家,真的是我们国家企业家中的一股清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