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蒸汽机车开通到高铁筑梦 列车快开老区走向世界

2019-11-26     无线临沂

1985年12月31日18点,随着一声汽笛长鸣,兖(兖州)石(石臼所)铁路开通运营。从此,沂蒙老区结束了不通火车的历史。从蒸汽机车时代到内燃机车时代,再到现在的电力机车时代,沂蒙大地上,一辆辆疾驰的列车载着勤劳的老区人,一路披荆斩棘,一步步奔向美好幸福的生活。如今日兰高铁的开通,更是给老区发展带来新动力,引领人们迈向新生活。

结束不通火车的历史

第一列火车开进沂蒙老区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就听说临沂要修铁路了。”已经退休在家的铁路老职工梁宪思告诉记者,高中毕业后,他考入南京铁道运输学校,1978年毕业时,传说中的铁路仍没有修到临沂。带着隐隐的遗憾,他被分配到济南铁路局青岛分局上班。

梁宪思工作的第二年,也就是1979年6月,国家为了运输山西、山东的煤炭,决定再开一条通向华东和海陆联运的通道,加速鲁中南经济的发展,兖石铁路修建方案拍板。

1981年4月1日,铁道兵一师三团在兖州至临沂段先行开工。梁宪思介绍,兖石铁路修建期间,沂蒙山区人民再次发扬“沂蒙精神”,主动腾出住房3500间,帮助建房11000间,发动民工10万余人,像支援解放战争一样支援铁路建设,真像是当年报纸写的那样“盼铁路盼得太久了!”

1984年国庆节前,兖石铁路试运行;1984年11月全线铺通;1985年12月31日18点,兖石铁路全线交付使用。这条位于山东省东南部,西起兖州、东到石臼所的铁路,正线全长308公里,共有车站39个。它的开通,终结了临沂没有铁路的历史。

“很多人骑着自行车,赶几十里路来看火车。火车进站时汽笛一响,胆小的竟吓得趴在地上。一位老大爷感慨地说:‘这火车趴着都跑这么快,要是站起来,指不定跑多快呢!’”时隔多年,铁路老职工高铁柱仍清楚地记得临沂铁路正式通车时的情景。

“1986年1月1日,接到老乡的电话,说是兖石铁路通车了。我们身在济南的临沂老乡好一阵激动啊。日思夜想的火车终于开进了家乡沂蒙山。”铁路退休职工孙佃建在日记中这样记载了当时的心情。

兖石铁路的建成,对晋煤外运、开发沂蒙山区、振兴鲁南经济和巩固国防都具有重要意义。而铁路开通对于改革开放之初贫穷闭塞的沂蒙山区,更有着非同寻常的象征意义。

梁宪思也于1986年9月从青岛铁路分局调到临沂车务段。他说,“在青岛我一直想回临沂,盼了8年,终于可以在家乡的铁路上工作了!”

此后,1986年10月11日,坪岚铁路正式破土动工。1987年4月1日,工程全面铺开,137座大中小桥涵相继开工。1990年4月1日,坪岚铁路拉通典礼在铁牛庙车站举行,一列列火车在沂蒙山区奔驰……

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

火车开进沂蒙山后 给临沂商贸物流发展提供了动力

1983年8月,济南铁路局兖石铁路筹备处成立,面向地方招工。作为即将上岗的临沂第一代铁路工人,16岁的高铁柱当年年底来到兖州机务段,接受蒸汽抓煤机的技术培训。1985年5月,高铁柱和十几名工人组成“先头部队”,由时任兖州机务段副段长、后任临沂机务段段长的李景杰率领来到临沂,从铁十四局接收了两台吊车和一些煤炭、油料等物品,从此,在艰苦的条件下投入了工作。

高铁柱回忆,兖石铁路开通之初以货运为主,整个兖石线每天才有八九对列车。临沂机务段共有8台蒸汽牵引机车,以国产“前进”型机车为主,还有一台来路不明的“老爷”机车,据说是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人用过的,大家都叫它“么克夭”(音),后来改名为“解放”。

“当时,火车司机是从兖州调过来的,临沂的司机还在当学徒。一班3个人,一个司机、一个副司机、一个司炉。蒸汽机车能耗大,烧煤效率低,从兖州到临沂一趟下来,要烧8吨煤。副司机和司炉的工作就是随时往锅炉里添煤和协助司机瞭望信号,沿途还要给机车补水、补煤,是个高强度的力气活。冬天吹冷风,夏天靠火炉,天天烟熏火燎吃煤灰,满身油污,汗流浃背,大家编了顺口溜自嘲:‘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掏炭的,仔细一看是机务段的。’此外,因为经常要从驾驶室里探出半个身子瞭望前方的线路和信号,因此,不少司机落下了职业病。”

1995年,奔跑在兖石铁路上的蒸汽机车被内燃机车取代。此时我国大部分运输营业线路逐渐被新型内燃机车所取代,最后一批蒸汽机车也于2005年10月在集(宁)通(辽)线停止使用。至此,在中国铁路史上,蒸汽机车全部退出历史舞台。

“火车开进沂蒙山后,促进老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迅猛发展,给临沂商贸物流发展提供了动力。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便捷出行的渴盼,日兰高铁在沂蒙大地腾空而起。我作为铁路人,经历了蒸汽机、内燃机车,到现在的高铁时代,感觉时代是推着我从走到跑再到飞的节奏。”高铁柱说,有人说他爸爸给起的名字太适合了,高铁柱,冥冥中梦想成真。

铁路运输驶入发展快车道

旅游专列让沂蒙人民出行旅游“说走就走”

铁路退休职工孙佃建回忆起铁路发展的这30余年,很是感慨。1986年1月1日,满载3500吨煤炭的801次货车顺利驶过兖石线。1986年1月10日,首趟客车兖州至日照593/4次开始运营。

孙佃建在日记中写道:1997年4月1日,铁路第一次大提速,列车最高时速达到140公里,作为一名铁路职工感到振奋和自豪。

1998年10月1日,铁路进行第二次大提速,京沪等干线时速达到160公里,日照至北京间52/51次列车由隔日改为每日开行……

1999年3月9日12时,一列载着1410名沂蒙民工,由临沂开往乌鲁木齐的民工专列踏上征程。这是铁路为沂蒙人量身定做的一趟专列。

进入21世纪,临沂铁路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兖石复线、电气化开通后,新建胶新、东平、枣临、瓦日、沂沭5条线路相继开通。至2015年,已发展到管辖6线、42站、668公里线路。纵横6线以临沂市为中心,辐射日照、淄博、泰安、济宁4个地市,构成完整的铁路运输网,有力地支持了老区经济发展。

“一票难求”曾让沂蒙人出行难,也是多年困扰临车人服务的问题。2012年7月1日,经过多方努力,开行临沂至北京K1902次快速列车,不但破解了出行难题,而且促进了革命老区红色旅游的发展。随着列车对数的不断增加,目前段管内已拥有15对客车通往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2018年还组织开行5趟旅游专列,实现了沂蒙人民出行旅游“说走就走”的梦想。

助推“买全球、卖全球”实现

国际货运专列带临沂走向世界

自1986年兖石线开通至今,历经30年铁路发展,沂蒙大地上已建成兖石、胶新、瓦日、枣临、东平、沂沭6条铁路,纵横形成完整的铁路运输网,而便捷的交通网络带给了临沂无限商机,国际班列的开通,更是助推临沂实现“买全球、卖全球”。

围绕临沂商城转型升级和国际化战略发展目标,临沂车务段推出了货运班列系列精品。2014年8月2日,率先开行了临沂至广州直达货物班列;2016年5月1日,开行了临沂至瓜达尔港国际货物班列;2018年1月25日,开行了临沂至莫斯科中欧班列。

2018年,临沂开行班列20个方向870列33000车,钢铁驼队让临沂联通世界,助推临沂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构建了“买全球、卖全球”的铁路物流新通道。如今的沂蒙,再也不是“四塞之崮,舟车不通,土货不出,外货不入”的闭塞之地,代之而起的是一座“商贾云集、四通八达、物流天下”的中国物流之都。

数据显示,2018年,临沂车务段实现货物到发1600万吨,旅客到发1300万人,占地3000余亩的临沂济铁铁路物流园开通运营。同时,客货设施全面整修改造,服务质量实现了大提升,临沂经济发展驶入了新时代的快车道。

仅仅3年时间,临沂至广州、俄罗斯、巴基斯坦等18条国内外货物班列线路开通。为临沂市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物流之都目标,发挥了巨大的助推作用。

临报融媒记者吴慧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pwTPpW4BMH2_cNUguqH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