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路,市中心最为繁华的街道。
曾经在这条街道上,黄石财校,是作为黄石的一个地标存在的。时至今日,“财校”仍时不时从一些老黄石人的口中蹦出。
如今,老校园不复存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显现出一座日趋繁华的现代化都市情景。
但人们的记忆并未走远。财校过去的辉煌、曾经发生的故事、逝去的青春岁月、承载的梦想,仍在记忆中闪耀着光芒。
黄石最早的中专之一
黄石财校拆迁改造后,83岁的孙涛和许多同事一起,仍选择住在原址上新建的商品房。“对这里有感情了,不想搬。”
1980年,孙涛调入黄石财校工作,直到退休。所有的青春记忆、奋斗历史都与财校紧紧相连。
对于学校的历史,他虽未曾经历,但一点儿也不陌生。“黄石财校的前身是黄石市财贸干部训练班,是黄石最早的中专之一。”
1959年春,市财贸办公室在大冶县开办财经训练班,当年开设商业会计、农业营业员、农业会计三个专业,共招收新生120名,学习时间为一年。1961年5月停办。
1963年,改名为“黄石市财贸干训班”,校址迁至老下陆,同年招收120人,开设工业会计、商业会计两个专业。
1965年9月,经湖北省委批准,正式定名为“湖北省黄石市财贸部门中等专业学校”,规模为300人。同年10月,招生207人,开设百货、副食、粮食业务、商业会计、工业会计五个专业,学制按两年试行。
1966年2月,校址迁至武汉路。两栋学生宿舍、两栋教工宿舍、两栋教学楼、一栋图书馆、一栋综合楼,将学校操场围绕其中。
“文革”期间,所有的中专、技校一律停办,财校也不例外。直至上世纪70年代初,它才和大冶师范、黄石卫校一起,成为最早复校招生的学校。
“文革”结束后,原有的中专技校都经历了一段恢复期。值得一提的是,那时的中专基本上都是招收高中毕业生。
1977年恢复高考后,不少高考生都选择黄石财校就读,吕诏送就是其中一员。“1978年我进校时,有商业会计、统计、财政银行三个班,共170人。”同学之间年龄相差极大,大十岁的都有,有的学生甚至比老师还年长。
学生心中黄石财校地位高
从1984年开始,黄石各中专开始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但高中毕业生仍继续招收。
第二年,黄石市区高中开始压缩,而中专、技校则扩大了招生名额。那一年全市初中毕业生7800人,升入高中与升入中专技校的比例将近1:1。到了1986年,读中专技校的人数已占高中学段在校生总人数的5:4,已超过普高在读人数。
1987年进入黄石财校任管理会计和审计老师的刘立友回忆,那时国家政策规定,中专优先录取应届初中毕业生,随后才是普高录取。因此一时间,中专技校成为大量“尖子生”的聚集地。
“在当时学生心中,黄石财校的地位与今天名牌大学在考生心中的地位无异。”刘立友回忆,那个年代,许多家庭都以出了一个财校生为荣,一旦考入财校,就会被各种羡慕的眼光和道喜声包围。
财校如此受欢迎的原因,不仅因为它是高手云集之地,是学生实力的象征,更因为学生的就业前景一片光明。
“那时的学生一毕业就有工作,全国各地就业的都有,而且工资待遇都不低。”刘立友介绍,那时学校会提供各种就业信息,财校毕业生不仅不愁找工作,而且一出校门就有“干部身份”——与当年的大学生毕业就能当上公务员一样。
即使是90年代后期,市场经济建立后,学校不再包分配。但黄石财校早已名声赫赫,主动前来要毕业生的单位络绎不绝,学生根本不担心就业问题。
90年代财校进入辉煌期
而每逢招生时,便是财校老师最怕的时候。从1987年一直担任班主任的吕诏送深有体会。各种找关系想进财校的家长都找来了,家里的电话一般都由家里人先把关,问清楚是谁有什么事,确认“安全”后才交给他接听。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学校在逐步适应市场经济的变革,办学自主权扩大了,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1993年后,黄石财校等开始在湖南、江西、四川、浙江、广东等地招生,其中招收的最远地区为新疆、西藏的学生。同时,学校开始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方式,普通中专班、职业中专班、函授大专班、全日制大专班、远程学历学位教育教学班等,一一出现。
学校内的教室不够用,财校便到十六中、轴承厂、黄棉、下陆纺机等地租教室上课。“最多的时候一个班有70多人,只能在十六中的阶梯会议室上课。”吕诏送回忆,财校辉煌时期,仅一届学生就多达2000人。
当年的毕业生如今历经洗刷与历练,不少人已成为今天社会的中流砥柱。黄石地区的企事业单位、行政机关的财政干部,绝大部分都毕业于黄石财校。它一度被誉为黄石商贸财政人才的“摇篮”。
校园不在了但记忆无法割舍
2011年8月,黄石财校片改造项目房屋征收办公室挂牌——财校片区的改造正式启动。
8月16日,吕诏送在学校里的最后一节课还未上完,货车便开进了校园。心情复杂的他,用相机记录下学校最后的面貌。
其实早在2006年,财校的大部分学生和老师就离开了这里。2003年8月26日,市财贸学校、市中等专业学校、省机电技术学校、市纺织服装学校、市城建交通技工学校、市粮食职业学校合并,组建“黄石中等专业学校”。2006年9月,学校迁至发展大道,2010年4月正式更名为湖北城市职业学校。
新的商业综合楼崛起,取代了当初的旧校园,呈现出日趋繁华的现代化都市。
不久前,吕诏送曾经的96级学生从江苏昆山回黄石举办同学会,特地回到财校旧址重温当年的青春岁月。“有学生提议建一块纪念牌,让大家的美好回忆有个寄托。”
对于很多财校人而言,它不仅仅是母校,更是所有的青春与梦想,以及奋斗的地方,无法割舍。
本期画家
易发生,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湖北美术家协会会员、黄石市摄影家协会顾问、黄石市美术家协会顾问。1941年出生于武汉,1998年退休于黄石农业银行。(东楚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