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婚后和婆婆同住,半年后却搬家,男子:妈,别对她太好

2020-02-26   麦丰深夜畅谈

01

超过尺度的“爱”,会变成一种沉重且让人觉得无法呼吸的负担。

也许这种感觉对于某些习惯了无微不至照顾家人、呵护子女的长辈而言,是一种完全没办法理解的感受,可带给当事人的难受与痛苦,又无法忽略。

我们从懂事一直到生命结束,都得持续处于学习当中,而懂得这些人际关系与交往相处之道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这样才能与世界、社会及他人和睦相处,让大家都能有一个尽可能幸福美好的人生。

桑芸的丈夫是家中的独生子,而她婆婆自从生下他之后便没再工作过了,一直都是全职太太,从小对这个孩子简直是无微不至的照顾至今。

她是位很传统、很温柔、很勤快也很细心的女性,这是当初刚接触老人时,桑芸对她产生的初印象。

因为觉得他们家家庭气氛温馨,家人之间彼此有爱,桑芸那时还认为自己找了个难得的好婆家,觉得自己运气很好,为此幸庆了许久。

只不过可能因为她婆婆照顾惯了自己的儿子,所以有点打从心理上离不开他。

所以尽管结婚之时小夫妻两人明明自己买了套房,可她婆婆却放着自己宽敞的住房不住,偏要跟他们住在一起。

因为这套房子面积不大,想来想去,结婚没多久,夫妻俩还是跟着婆婆从自己的小窝搬回婆婆的大房子一起住去了。

02

其实照实际情况来看,桑芸嫁过去之后,她婆婆对她也照顾有加,饮食起居全都是老人在负责,而且也从来不会说儿媳妇的不是。

更让人觉得难得的是,就连生活中的每个小细节,老人都会像对自己的儿子一样,帮儿媳妇安排好。

刚开始的时候,桑芸有点受宠若惊,时常带着感激的心情跟婆婆客气。

可慢慢的时间一长她便开始感觉不自由,内心渐渐不安与烦恼起来。

原因就是跟婆婆在一起后,虽然生活细节上被照顾的很好,但是也有很多规矩得遵守。

比如老人不让她吃任何她所认为的垃圾食品,晚上10点前必须回家。有时候她上完中班回来已是半夜,可老人却不管这些实际情况,认为人一定得按时吃早餐才健康,所以也会在早上8点叫醒儿媳让她吃饭,不允许她睡懒觉。

年轻人哪里忍受得了这些条条框框。

可每当她为此提出反对意见之时,老人就会一直跟她讲道理,意思这一切都是为了她好,而且说着说着眼圈就会红,露出很委屈、很伤心的样子。

日子一长,桑芸就变得小心翼翼了,生怕自己哪里出错招来婆婆不高兴。

可是仅过了半年时间,她却因此患了抑郁症,成天忧心忡忡。

03

她老公看着妻子日渐消瘦,很着急,觉得自己没有照顾好她,也明白问题出在哪里。就是因为自己母亲照顾人的那一套太过火导致的。

从前他以为自己能习惯她也应该能过得去,没成想却变成这样,当下便下定决心搬家。

当他告诉自己的母亲这个决定之时,老人自然要问其原因。

他便说了这样一句话:“妈,您别拿照顾我的一套去对我妻子,别对她太好了。”

老人虽然不能理解,问儿子哪里还没做好,以后她会加倍小心。

可是这回他却铁了心,只说自己年纪也大了,也是时候独立了,对此老人也无可奈何。

小夫妻二人第二天便搬回了从前的地方,在这之后,在丈夫的悉心照料下,桑芸的病才渐渐好了起来。

自从他们搬了家后,婆婆也没办法再对孩子进行全天候“保姆式”的照顾,婆媳两人的关系反倒好起来了。

这也算是一个既出老人意料,但在外人看来,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收获。

俗话说距离产生美,这句话其实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有一定的正确性。

婆媳之间的长久共处,如果太过于近距离,不管是好心还是相互保持警惕,在很多时候都会产生非常多事前难以预料的问题与矛盾,会因此拉开婆媳之间的距离。

毕竟两代人思想观念、生活观念都不同,在生活作息更是如此。

当老人无法理解子女之时,出于孝道,一般都需要子女退让。

可一味不管他们的真实诉求,永远全盘皆退,年轻人的内心会逐渐失衡,对这样的生活无法长期忍耐,与长辈之间的感情也只会日渐冷却甚至消散。

所以在面对这件事的时候,当下便要坚定自己的选择,有自己的主见。

就算老人心很善良、婆媳之间可以近一点,但是也最好能够拥有安全距离,就不要非得将对方捆于眼前,否则在未来迎接双方的,就不仅是矛盾这么简单了,还会产生很多非常严重的后遗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