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元史》
这是明朝修的《元史》的记载,说的是元朝的行政区划,元朝是中国“行省制”的开端,当时给天下划分了一个大片的“中书省辖区”(中央政府直辖区)和十个行中书省,至于《元史》说的十一个行省,是因为当时还有一个“征东行省”,这是元朝在高丽国设立的羁縻机构,按照现代观点,不应该算元朝领土。但是元朝在征东行省的羁縻很强,高丽是元朝的属国(这个属国行政和明清名义上认老大可不一样,元朝对高丽的羁縻性质非常强,直接干涉内政),所以高丽有时候被作为元朝的“半领土”。
高丽被处理的很特殊
但是,元朝的划分是很粗鄙的,它的这种划分其实是根据之前军事行动划分的,中国这么大,中书省加上行中书省总共才十一个,这实在太混乱,所以明朝就划分更细了,很多地方被“一分为二”,比如湖广行省,广西就分出来了(这其实是元末分的,明朝延续了);江浙行省把福建,浙江分了出来,剩下的是首都直辖区(南直隶);云南行省后来还分出了贵州布政使司…
元朝后期广西,福建也分出来了,但一般取最稳定时(1294年)的行政区划来介绍元朝
但是,有一个地方除外,这个地方明朝不仅没有细分,反而更粗糙的分到了一起,这就是陕西和甘肃,元朝是同时有陕西行省和甘肃行省的,但明朝竟然把这两个合二为一,严格的说,是把甘肃并入了陕西!明朝没有甘肃布政使司,只有陕西。
当然,必须要说的是,现在的陕西和甘肃和现在不是完全一样的,甘肃北边有些地方没包含在内,而是由一些羁縻卫所管理的。不过当时的陕西包括了现在的宁夏,还有青海的一部分,主要就是以西宁为中心的那一片地区。
这就奇怪了,为什么其它地方都是一分为二,使其管理更细致,唯独是这个地方合二为一呢?
想知道这个,大家先要想通大致的逻辑,把行政区一分为二,那通常是因为之前的行政机构过于庞大,必须细分,一来便于官府管理,二来避免地方做大,比如明朝在南方干的事情,还有清朝,把湖南和湖北,安徽和江苏分家;但如果是合二为一呢?那就有意思了,通常是某个地方没办法独立,或者是因为独立倾向太重,要掺沙子,把这个地方混到其它地方管理。
那陕西和甘肃是什么问题?陕西其实没什么,虽说人家长安唐朝之后就衰败了,但陕西是传统中原王朝辖区啊,这个地方也没啥问题;但甘肃不一样。大家在今天都能看到甘肃的特殊情况,它被新疆,内蒙,青藏三个少数民族区域分开了,其到底多重要不用说了吧,这个地方一旦失控,中原王朝整个西疆将面临很大的威胁。
最西北的那个就是陕西
汉武大帝开拓了河西四镇,这个地方成了中原王朝农耕区,但是甘肃一直面临很重的外族威胁,唐末开始,中原衰败,这个地方被吐蕃,西夏以及后来的蒙元统治,也就是说游离于汉族政权之外已经很久了,这个地方再统治,显然成本要大得多。
但你不管又不行,明初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打击蒙古残余势力,岭北(蒙古高原),辽阳(东北纳哈出),西北(王保保),西南云南(蒙古梁王)……明初一开始就是重点打击这些地方,纳不纳入领土再说,蒙古残余势力必须要打掉,甘肃也被明朝纳入统治并且部属了重兵,这个地方不能放弃,要知道,藏区和蒙区是有文化上的重要联系的(宗教上,一直到清朝,清政府都很怕准噶尔勾结青藏),所以明朝必须控制甘肃。甘肃一丢,那西边的控制就是要崩溃,你说西域不控制可以,青藏羁縻也可以,蒙古高原鞭长莫及可以理解,但河西走廊地区是真的不能丢,宋朝丢了这个地方,结果长期面临“以一敌二”的尴尬局面,殷鉴不远。
甘肃最北边是“关西八卫”
这下子甘肃成为很特殊的以军事为重的地方,明政府当然害怕这个地方丢失啊,但一个地方军队太多,对中央政府也不是好事,加之这里又被少数民族统治太久了,必须重点把控,怎么办呢?
如果甘肃富裕还好说,但是甘肃并不发达啊,这个地方降水非常稀少,除了河西走廊一带,大部分地方是很贫瘠的,经济又无法自给。
也就是说,明朝必须维持在甘肃的影响力,但甘肃又没办法经济独立,同时明朝又怕甘肃地方势力做大,怎么办呢?掺沙子呗,明朝直接撤除了甘肃的一级行政区建制,把这个地方划分给了陕西,让陕西带着甘肃,于是明朝的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就特别大。让这个超大型的行政区坐镇西北,西北局势自然稍微好一点。
明朝的陕西包括八个府,其中庆阳,平凉,临洮,巩昌四个府就是位于现在的甘肃地区。
到了清代,甘肃的问题有一定好转,所以康熙年间,陕西和甘肃后来又分治了,毕竟省份太大不是什么好事,是特殊情况的现象,有这么大的一个省,朝廷是不可能放心的,
作者:云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