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见你!一起逛北京这些百年老街!

2020-03-02   北京旅游网官方号

因为疫情被迫宅家很久的你们

有没有想念北京的胡同、老街?

杨梅竹斜街、史家胡同、百花深处胡同…

东交民巷、北锣鼓巷、琉璃厂…

......

这些熟悉的名字,有没有勾起你的回忆?

等到春暖花开,一切安好

在北京最想和你一起逛这32条路!


琉璃厂



琉璃厂是北京最重要的古文化街,

位于北京和平门外。

清初,这里就有古董商开店经营,

民国时这里更是京师首要文雅之处,

鲁迅、郭沫若等众多文艺大家

都曾来此寻找古玩字画。



建国后这里依旧长盛不衰,

驰名中外的荣宝斋及中国书店

还有文奎堂、邃雅斋、庆云堂等

都先后在此开店经营。

如今,这里依旧汇聚了众多

书画古玩、文房四宝、古董玉器,

俨然是京城的文化中心。



从最开始的琉璃窑厂

到古玩字画古籍善本的集散地,

其中的历史难以言说,

但只要在这条街上走一走,

历史的喧嚣寂静,书墨的优雅韵味,

就扑面而来了。


杨梅竹斜街



在大栅栏西北,

东北西南走向的杨梅竹斜街,

是一条古来有名的文化街。

在明代称“斜街”,其来源

据说是因为清朝前期

这里住着一位善于说媒的杨媒婆,

到光绪年间,便谐音为“杨梅竹斜街”。



现在的斜街,安静,无人打扰,

汇聚着众多书店、咖啡馆。

还有很多画室,街道两旁

还有古老的四合院,门前绿竹茂盛。



接地气的市井气息与感性的艺文氛围

——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在这里和谐共生,

不但没有别扭的视觉冲突,

反而充满了亲切的市井味道,有趣而美好。


史家胡同



史家胡同诞生于1500年前,

最早为阿史那氏族的聚居地,

而“阿史那”是突厥可汗的姓氏,

也是蒙古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的祖先,

元大都时,这里改名史家胡同,

自此,再未换过名字,

它见证了无数历史风云。



灰墙、红门的四合院儿,

安静的街巷,让人一进便心态悠然。

凌淑华的旧居,便是今天的

史家胡同博物馆,在这里

你会感受到史家胡同的“高贵”

号称“一条胡同,半个中国”。



沿着幽静的胡同漫步而行,

每一个门牌号的后面,

都曾住过青史留名的人物,

正是这些人,让这座胡同

成为北京胡同中最有名望的一条。


百花深处胡同



在北京的胡同中,

很多人最钟情的莫过于“百花深处”,

倒不是因为胡同有什么特别之处,

而是这胡同的名字带给人无限的遐想与诗意。

百花深处胡同东起护国寺东巷,

西至新街口南大街,

全长不过100来米。



很多人都听过陈升的《北京一夜》,

知道这句歌词,

却不见得真正来过这里。

在很多作家的笔下,

百花深处也是被提及过的。

老舍和顾城都曾描写过这条胡同,

而陈凯歌曾拍过的小短片就叫《百花深处》,

虽然小众,但想必不少文艺青年都看过。



中国摇滚泛滥的90年代,

不少音乐人都曾于此追求过他们的梦想,

许多摇滚乐手专辑和小样都出自于此,

甚至连雨果发烧碟中的许多音乐也出自于此。

如今的百花深处里,

是否还能找到摇滚的味道?


东交民巷



老北京最长的胡同,

西起天安门广场东路,

东至崇文门内大街,

全长近3公里。

诞生于13世纪末马可波罗访华时,

最初是江南槽运粮食的卸放处,称江米巷,

明永乐年间,这里成为中央衙署聚集地。



到清雍正年间,这里进驻外国使馆,

俄罗斯使馆最先在此驻扎,

从此,这里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

也是最多的外交使馆聚集地。

因其曾驻扎了众多外国使馆,

所以这里的建筑风格各异,错落有致,

是北京城里最著名的西洋建筑汇聚之地,

也是北京唯一一处洋房林立的街巷。



漫步在东交民巷,可感受异国风情,

也可闲看当年使馆旧址遗迹,

还有圣米额尔教堂旧址,

是北京难得一见的哥特式建筑,

法国人修建于1901年,

是外国人在京建的最后一座教堂。



逛完天安门广场,

拐个弯儿就能来这里遛遛,

它可以称得上是北京最值得逛的胡同之一。


北锣鼓巷



通过南锣鼓巷,

穿过鼓楼东大街就会到达北锣鼓巷,

与南锣鼓巷的喧嚣不同,

北锣鼓巷带着难得的清净和闲散,

琐碎的日常是它最可人的模样。



这里还藏着各种惊喜小店,

还有能安静晒一下午太阳的咖啡厅。

这条巷子真的很清静,

没有南锣鼓巷那边那么嘈杂,

骑着车走走停停,拍拍照,

还是很惬意的。



推荐小伙伴们来这边转一转,

一路上也能看到很多装修别致的小店,

北锣鼓巷骑到头,

隔着马路对面就是喧闹的南锣鼓巷了~

等到春暖花开,一切安好,

让我们一起在北京走完这些老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