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淡风轻时想到死:华为、李嘉诚和芒格的生存之道

2019-07-21   微观学社

爆品视频大课,只需1元,帮你提高认知维度,化解人事难题!(不止60节,后期还会持续更新哦)

图/何庭波,华为海思负责人

top 1.

华为海思一封致员工的公开信,引爆了整个中国互联网。

在信中,华为海思的负责人何庭波女士表示:

此刻,估计您已得知华为被列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的实体名单(entity list)(注:被列入这个名单,意味着美国禁止美国公司向华为转让关键技术和出口关键零部件,试图让华为丧失生产能力)。

多年前,还是云淡风轻的季节,公司做出了极限生存的假设,预计有一天,所有美国的先进芯片和技术将不可获得,而华为仍将持续为客户服务。

为了这个以为永远不会发生的假设,数千海思儿女,走上了科技史上最为悲壮的长征,为公司的生存打造“备胎”。数千个日夜中,我们星夜兼程,艰苦前行。华为的产品领域是如此广阔,所用技术与器件是如此多元,面对数以千计的科技难题,我们无数次失败过,困惑过,但是从来没有放弃过。

后来的年头里,当我们逐步走出迷茫,看到希望,又难免一丝丝失落和不甘,担心许多芯片永远不会被启用,成为一直压在保密柜里面的备胎。

今天,命运的年轮转到这个极限而黑暗的时刻,超级大国毫不留情地中断全球合作的技术与产业体系,做出了最疯狂的决定,在毫无依据的条件下,把华为公司放入了实体名单。

今天,是历史的选择,所有我们曾经打造的备胎,一夜之间全部转“正”!多年心血,在一夜之间兑现为公司对于客户持续服务的承诺。是的,这些努力,已经连成一片,挽狂澜于既倒,确保了公司大部分产品的战略安全,大部分产品的连续供应!今天,这个至暗的日子,是每一位海思的平凡儿女成为时代英雄的日子!

……

我们在感慨华为无畏气魄的同时,更是为华为的未雨绸缪而惊叹:

“云淡风轻”的时候,就做出“极限生存”的假设,并且花费大气力坚定地执行应对措施。有这样的远见和战略定力,难怪华为能矗立同行业世界之巅。

top 2.

无独有偶,亚洲首富李嘉诚2007年在接受《全球商业》和《商业周刊》采访时,也有过同样的精彩表述:

记者问:这么多年,你如何在大胆扩张中不翻船?

李嘉诚:想想你在风和日丽的时候,假设你驾驶着以风推动的远洋船,在离开港口时,你要先想到万一悬挂十号风球(代表将有强烈台风),你怎么应付。虽然天气蛮好,但是你还是要估计,若有台风来袭,在风暴还没有离开之前,你怎么办?

我会不停研究每个项目要面对可能发生的坏情况下出现的问题,所以往往花90%考虑失败。就是因为这样,这么多年来,自从1950年到今天,长江(实业)并没有碰到贷款紧张,从来没有。

很多企业都碰到过资金链紧张的时候,有一些因此而倒闭。而李嘉诚50多年办实业和投资的过程,从来没有碰到过贷款紧张,这是何等的风险管理水平!

个中原因,就在于他愿意在企业最顺风顺水的时候,就为最坏的情况做打算。

图/李嘉诚

top 3.

巴菲特的终生搭档,投资之神查理·芒格最喜欢的一句话是:“我只想知道将来我会死在什么地方,这样我就不去那儿了。”

与普通大众的思维不同,芒格总是会反过来思考问题:

如果要明白人生如何才能幸福,芒格会首先研究人怎么才会变得痛苦;如果要研究企业如何做强做大,芒格首先研究企业如何衰败;大部分人最关心如何在股市上投资成功,芒格最关心为什么在股市上大部分人都失败了。

芒格的一生都在持续不断的研究搜集各种失败案例,并且根据这些失败的原因,梳理出一个检查清单,每次做决策,就对照这个清单。这使得他在人生、事业的决策上几乎从不犯重大错误。

由于芒格的这种谨慎,他和巴菲特共同管理的伯克希尔公司成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投资公司,市值高居全球所有企业第6名,与谷歌、Facebook位于同一阵营,高于中国的阿里巴巴和腾讯。

图/芒格

top 4.

任正非40多岁创立华为,用30年的时间,从一个倒卖程控交换机的小公司,发展到今天年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美元的全球顶级科技公司。

李嘉诚和芒格都已经90多岁,做实业或投资超过50年,历经各种经济金融动荡、市场风波,屹立不倒。

与他们相反,中兴公司因为自己的技术储备不够,在被美国制裁时,几乎死亡,不得不接受 “割地、赔款、供奉太上皇”的耻辱条约,卑躬屈膝、苟延残喘地活着。

无数香港企业,由于对经济过度乐观,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银根断裂,一夕而亡。

1994年,华尔街“债券之王”麦利威瑟和一群顶级投资家、经济学家组建了“长期资本投资公司”(LTCM),创始人中,有两位于1997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LTCM成立后曾经创造了华尔街最惊人的投资业绩。可是,由于对风险估计不足,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让LTCM陷入危机,最终落得被收购的命运。

有没有对未来的风险做出判断和准备,结果差别如此之大,这不能不引起我们警惕。

top 5.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入则无法家弼士,出则无帝国外患者,国恒亡。

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企业和个人。

在最近的甲骨文裁员风波中,因为甲骨文的业务下滑,加上一些政治因素,甲骨文中国研发中心的900多人被公司残忍地一锅炒了鱿鱼。

一些员工,在甲骨文楼下拉起了“我们要工作,孩子要上学,为何如此下狠手”的横幅。

这些曾经是顶级高校精英人才的互联网工程师,在30多岁的年龄,背负着沉重的房贷和家庭负担,要重新去找工作。他们面临的,是互联网的就业寒冬,和对大龄程序员极度不友好的环境。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甲骨文最辉煌的时候,有很多员工放弃了甲骨文的安逸和高福利,选择了主动离开。他们不管是创业,还是加入其他公司,都获得了远高于留在甲骨文的前同事的成绩,很多已经成为了亿万富翁,如梁建章、张韶峰、崔晓波等。

对此,一位曾经在甲骨文工作,现在是某上市公司副总裁的朋友感慨道:一定要做一个对未来高度敏感的人,不要被当下的稳定和舒适所迷惑。否则,终有一日,你会失去未来,悔之莫及。

top 6.

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会面临很多不确定性。

我们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我们工作的公司倒闭,或者因为业务下滑而需要裁员或降薪,我们将怎么办?

在体制内工作的朋友,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上面要精兵简政(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已经发生过多次),你有没有应对的措施?

那些买股票、炒房的朋友,有没有想过,如果类似黑色星期五或次贷危机的情况发生,你能不能承受最大损失?

1929-1933的美国人,1997-1999的中国东北人,都曾有过从繁华突然坠入困顿的时候,多少人间惨剧,因而发生。

如果,我们能在云淡风轻的时候,就像任正非、李嘉诚、芒格他们那样,做一次极限假设,并且为此做好应对的预案,情况会不会好一点?

投资市场有句话:没有经历过几次周期的人,没有资格谈投资。

360公司的创始人周鸿祎也说,没有经历过几次周期,没有经历过几个艰难的场景,不叫企业家。

图/周鸿祎,360公司创始人

今天中国80后、90后的年轻人,经历了人类历史上少见的经济增长的超长周期,还从来没有遭遇过真正的波动,真正艰难的时刻。

但是,从历史发展的规律来看,我们一生必定会经历一次或者几次,或者是剧烈的通货膨胀,或者是长期的经济紧缩,甚至,还有可能是不可预知的战争或其他动荡……

我们今天要做些什么,来为这样的极限假设做准备呢?

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多攒钱、结交更广和更有价值的人脉、购置可长期储存的资产、培养不可被别人替代的杀手锏、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学习新的有用知识、锻炼好身体、多做好事积累人品、少树敌等等……

有准备和没准备的人,将会收获两种不同的命运。

top 7.

《资治通鉴》记载,东晋时,有一位叫陶侃的将军(他是陶渊明的曾祖父),在担任广州刺史的时候,每天无所事事,就在房子里放了一百口砖,每天早上起床,他把砖头搬出门去,到晚上,再搬回房间。

别人不解他的举动,就来问他。

陶侃说:“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故自劳耳。”

意思是,我以后还要打仗收复中原,现在太安逸了,到时候恐怕不堪重任,所以自己给自己找事做。

那一年,陶侃已经60岁。后来,陶侃被重新重用,带兵打仗,又立下大功,成为一代名将。

《易经》乾卦第三爻说: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意思是说:君子每天都要自强不息,勤奋努力,并且要时时心存警惕,好像有危险要发生一样,这样才能避免灾难。

极限假设,并不是必然会发生。但是,它有一定的概率会降临。

到那个时候,我们和家人的命运如何,其实就是在安逸的现在被决定。

关注“微观学社”头条号,私信发送“学习”,即可获得“2G管理工具包”!

每天无数优质文章视频,帮您开阔视野,管理有道,领导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