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种果树、蔬菜,还是粮食作物,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虫子,大家都见怪不怪,打打药也就完事了。不过在此提醒大家,在打药之前,最好要确认是什么虫,再对症下药。前段时间,有位果农就发来了一张图片,问大家这是什么虫,怎么治?我们一起来看看。
图片来自果农
这张图看起来很普通,有人说这是蚱蚕、量步虫,还有人说是小菜蛾、菜青虫、蚕等等。那它到底是什么呢?在众多答案中,只有一个网友说对了。正确答案就是——尺蠖(huo)。关于尺蠖,很有意思,不信一起来看看吧!
别看这个虫子小小的,一听名字就不简单。《周易·系辞》这样记载: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尔雅义疏· 释虫》 :其行先屈后申(伸),如人布手知尺之状,故名尺蠖。
尺蠖是通过爬行运动的,但它既不同于蛇,也不同于蚯蚓。蛇是依靠肌肉左右摇摆前进,蚯蚓依靠肌肉的纵向收缩伸展来前进,尺蠖则是通过独特的纵向弓背、延展进行爬行。
从古文的记载就能看出,尺蠖的一大特点就是能屈能伸。所以我们有时会看到尺蠖精神,赞扬尺蠖如何韬光养晦、能伸能屈;还会听到尺蠖理论,这个就更有意思了,有人还能结合德国扑克的玩法,引出尺蠖理论。当然,具体内容就不在此赘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了解。
在古代,尺蠖还有很多别名,比如屈虫、屈蠖、蚇蠖、桑阖等等。而今天,务实的北方人认为尺蠖有屈伸前进的特点,固称之为步屈、步曲。而南方人比较浪漫,认为尺蠖每次爬行时都会弯曲起来,就像虹桥一般,因此美称其为造桥虫。一说到造桥虫,好多人表示没有听说过,求科普,现在大家知道了吧,造桥虫就是尺蠖的其中一个名字。另外,还有人把它叫做“弓背虫”、“弓腰虫”。
刚刚说了一堆别名,都比较好理解,主要根据其运动时屈伸的特点而来。其实,除了这些名字外,尺蠖还有一个名字——“吊死鬼”。这又是怎么来的呢?这就不得不说到它的另外一个特殊身份了——“伪装者”。
大自然的伪装者有很多,比如我们比较熟悉的有变色龙,通过颜色变化来隐藏自己,还有长得像枯叶的蝴蝶,颜色和树叶相近的螳螂、青蛙,躲在树上看不出来的猫头鹰等等。所以大自然真的是个神奇的地方,为了生存和繁衍,使出了浑身解数,连“变身术”也练就出来了。
你看到螳螂了吗
尺蠖,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伪装者。尺蠖幼虫静止时,常用腹足和尾足抓住细枝,使虫体向前斜伸,看起来就像一个枯枝。此外,尺蠖还有一个技能,那就是会吐丝,千万别小看这根丝线,就是这根丝线,是救命线。尺蠖吐出丝线后,一头固定在树枝上,一头连着胸足和头部。悬挂的尺蠖可以一动不动,让你误以为它死了。等危险过去,它又立马“复活”过来。
如果有谁轻轻触碰它,它就会非常快速的做自由落体运动。等你发现想要一探究竟的时候,它早就消失不见了。在下落过程中,如果有风吹来,它就像摆锤一样左右摇动,风一停,它就会立马继续扭动,不一会儿,就到了安全地带。所以,小小的尺蠖,十分的聪明狡猾。
当然,有人把这种伪装叫做“拟态”。“拟态”是一种生物学现象,指一种生物在形态、行为等方面模拟另一种生物,以此来躲避敌害或捕捉猎物。无疑,这些大自然的伪装者,都是“拟态”高手。
“尺蠖”谐音“吃货”,事实上,说尺蠖是吃货一点不为过。它的食性很杂,柑橘、苹果、槐、梨等无一幸免,树叶、嫩芽、花蕾、果实全都不放过。如果不及时防治,可能在1-2天内就将整个树的叶片吃完,甚至引起树木死亡。值得一提的是,尺蠖可不是只会乖乖吃素的小虫子,有的尺蠖还会开荤,比如身边飞过的果蝇往往就成为了它们的美味大餐。
全世界约有尺蠖12000种,我国约有43种。主要有茶尺蠖、油桐尺蠖、运尺蠖等。尺蠖一般一年发生一代,个别种类一年3-4代。雄性尺蠖等到翅膀晾干,就会飞向树梢。而雌性尺蠖是没有翅膀的,它一出土就会匆匆向树的方向爬去,爬到树上之后顺利完成交尾,将卵产在树皮缝隙中。幼虫孵化出来后,树木就开始遭殃。危害盛期在5月份,6月份幼虫先后老熟,入土化蛹越夏越冬,等待下一个春天拼命当个“吃货”。
虽然尺蠖大有故事,但对于农民朋友们来说,它就是一种害虫,跟其他害虫一样,不得不防。那面对危害并不小的尺蠖,应该如何防治呢?
关于尺蠖的名字由来、别名、运动特点、生长习性、防治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就先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不知道大家的园子里面有没有遇到这种虫子,大家都能够认出来吗?又是怎么处理的呢?
如果大家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互动哦!当然,大家还可以加入果树种植交流圈,分享种植心得,一起解决种植难题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