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象山气候公报出炉,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大盘点!

2020-01-11   象山发布

2019年已经成为过去,

翻开天气舞台的篇章,

回顾去年象山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连阴雨、冰雹、梅雨倒槽、

大暴雨、超强台风……

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2019年象山

天气气候整体概况

2019年度我县气温偏高,降水量和降水日数较常年偏多,日照时数较常年偏少。年内主要气象灾害有低温雨雪冰冻、连阴雨、台风、暴雨、冰雹强对流、轻度干旱等。

2019年气候季节除秋季外均比常年偏早,冬、春、夏季分别比常年早15天、14天和22天,秋季则比常年晚6天。冬季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多、日照时数偏少,期间出现了冷空气、大风、低温雨雪、连阴雨等天气;春季气温略偏高、降水量和日照时数与往年基本持平,期间出现了冰雹、短时强降水、雷电、雷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夏季气温略偏低,降雨量偏多,日照偏少,梅雨量明显偏多,高温日数明显偏少,期间出现了强对流、台风等天气;秋季气温偏高、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略偏多,期间出现了台风、强对流等天气。12月多冷空气影响,气温起伏大,并伴有降水和沿海大风过程。

2019年我县气象灾害影响程度较重,气候年景较差。

基本气象要素概况

根据象山国家气象观测站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温总体偏高雨量雨日均偏多日照时数明显偏少

年平均气温17.9℃,比常年偏高0.7℃;极端最高气温37.4℃(8月11日),极端最低气温0.2℃(1月18日);高温日(日最高气温≥35℃)仅1天,较常年偏少7天。年降水量2021.9毫米,较常年偏多34%,为历史第二多,仅次于2012年;年降水日数165天,较常年偏多10天。年日照时数1499.2小时,比常年偏少13.4%。

01 年均温高降水多

灾害频发影响重

1980-2019年象山县逐年降水量(mm)及平均气温(℃)

2019年我县年平均气温17.9℃,较常年偏高0.7℃,是1997年以来第23个偏高年。年累积降水量2021.9毫米,较常年偏多34%,为历史第二多,仅次于2012年(2312.6毫米),其中1~4月、6~8月、10月和12月较常年偏多,特别是2月、8月、10月和12月均为常年的2倍左右。年降水日数165天,较常年偏多10天

02 冬季罕见连阴雨

日照雨日破记录

自2018年底起我县出现罕见阴雨寡照天气,2018年12月1日~2019年3月6日阴雨过程,我县累积降水量366毫米,是常年同期(211毫米)的1.7倍,为历史第三多;降水日数54天,比常年同期(36天)偏多18天,破历史最多记录。其中,2019年1月1日~2019年1月16日日照仅1.7小时、2019年2月7~18日连续阴雨无日照,1~2月累积降水量234.2毫米,比常年同期(139.6毫米)偏多68%,为历史第二多;降水日数32天,比常年同期(25天)偏多7天;累计日照时数98.3小时,比常年同期(210.3小时)偏少53%,破历史最少记录

由于降水偏多,造成我县多地田间湿度高,光照条件差,对粮食生产、大棚蔬果等农作物生长造成了较大影响。另外,由于持续连阴雨,土壤含水量饱和度高,地质灾害风险等级长期偏高。

03 春季突发强对流

罕见冰雹袭半岛

2019年3月21日滨海幼儿园冰雹

受强对流云团影响,3月21日中午11点前后我县中北部地区出现了罕见的冰雹天气,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电和局地7~9级雷雨大风,本站测得最大冰雹的最大直径5mm。受冰雹天气影响,茅洋乡500亩茶叶、西周镇蒙顶山茶场200亩茶叶茶芽及部分露天蔬菜被打,部分设施大棚遭受大风灾害,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冰雹过后受冷空气影响,全县最低气温普遍降至5℃或以下,部分早春农产区遭受影响。

04 雷雨大风气温降

局地出现小冰雹

受强冷空气影响,4月9~11日我县过程降温幅度达到12.4℃,最高气温从9日27.3℃降至11日12.6℃,最低气温从9日19.5℃降至11日10.2℃。其中,4月9日受强对流云团影响,我县出现了短时强降水雷电局地7~9级,短时10级雷雨大风,定塘出现了短时冰雹天气。全县面雨量13.2毫米,最大西周寒山村28.2毫米。部分露天蔬菜和设施大棚遭受雷雨大风灾害,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05 典型梅雨暴雨频

梅期偏长雨量丰

2019年6月17-7月16日全县梅雨量分布图

2019年6月17日入梅,入梅时间与常年同期相比偏晚(常年6月13日);7月17日出梅,比常年晚14天(常年7月3日);梅期30天,比常年偏长10天(常年20天)。全县平均梅雨量430.3毫米,其中象山国家站419.6毫米,比常年平均梅雨量偏多92%(常年224毫米),城区424.2毫米,最大蟹钳港655.1毫米。2019年梅雨典型,出现多轮强降水过程,梅雨量分布不均,局地性短时强降水天气多发。梅雨期间恰逢当地杨梅成熟期,受多次强降水过程影响,杨梅落果严重,品质较差,产值减少。

06 梅雨倒槽共影响

极端降水凌晨扰

2019年7月2日20时-7月3日8时全县累积降水量分布图

乡镇道路损毁

7月3日凌晨,受“木恩”台风外围倒槽和梅雨带共同影响,我县中西部地区出现短时极端强降水,2日23时至3日04时,全县面雨量40毫米,2个站雨量超过100毫米,分别是蟹钳港151.1毫米、泗洲头131.0毫米;强降水持续时间约3小时,最大小时雨强出现在凌晨3时蟹钳港58.0毫米。象山县气象台发布了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07 8月上旬东风波

半岛普降大暴雨

2019年8月3日8时-8月4日22时全县累积降水量分布图

8月3~4日受东风系统影响,象山普降暴雨到大暴雨个别特大暴雨,全县面雨量109毫米,有17个站雨量超过100毫米,六个站雨量超过200毫米,最大新桥280.1毫米。象山县气象台发布了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08 超强台风利奇马

风大雨强致灾重

“利奇马”移动路径

茅洋乡农房倒塌

2019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于8月4日17时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上生成,10日凌晨1时45分在浙江省温岭市城南镇沿海登陆,登陆时强度为超强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6级(52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30百帕,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登陆浙江第三强台风,仅次于0608号台风“桑美”和5612号台风。受其影响,8月8~11日全县普降大暴雨到特大暴雨我县面雨量300.5毫米,排名全省第八,全市第三,有17个测站超过300毫米,4个测站超过400毫米,最大西周寒山站548.8毫米,为象山台风影响降水量历史排名第四,强降雨时间达到20小时。内陆普遍出现9~11级,沿海地区和海面10~14级大风,最大鹤浦杨柳坑站14级(45.2m/s)。10级以上大风持续时间37小时,12级以上大风持续时间17小时。

“利奇马”风大雨强,综合致灾强度等级为最高等级(1级,特重)。根据风雨强度及影响范围等综合评估,我县大部分地区为特重影响。

09 台风“米娜”国庆至

风雨大潮三碰头

“米娜”移动路径

“米娜”台风全县极大风分布图

2019年第18号台风“米娜”于9月28日08时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上生成,于10月1日在舟山普陀登陆,登陆时中心最大风力11级(30米/秒,强热带风暴级),中心最低气压980百帕。新中国成立以来10月份唯一登陆浙北的台风,也是10月份登陆浙江的第三个台风。受其影响,9月30日至10月2日全县普降大暴雨,面雨量195.2毫米,排名全省第二,仅次于舟山定海区240.7毫米,最大新桥320.4毫米。沿海海面出现10~12级,沿海地区9~11级,内陆7~9级大风,其中最大石浦国家站14级(43.7米/秒),9级以上大风持续时间超24小时。台风影响期间恰逢农历九月初三前后的天文大潮,石浦出现76厘米的最大风暴增水,超当地橙色警戒潮位,风雨潮三碰头致使影响加重。

根据上级评估,我县灾害风险等级为2级(严重),其中西周山区、蟹钳港附近海域及海岛为特重。

10 秋季降水持续少

轻旱显现火险高

10月2日至11月30日,我县累积降水量仅41毫米,较常年同期严重偏少,偏少75.6%(历史同期168.3毫米),历史排名第二少,仅次于1988年(11.5毫米);降水日数15天,较常年同期偏少3天。根据浙江气候监测平台气象干旱监测显示,我县气象干旱等级达到轻旱

来源:象山县气象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