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除了睡眠之外,每时每刻都在学习当中,孩子也是一样。和成年人相比,孩子的学习能力甚至更强,学东西也更快。但是很多孩子在学业上却表现得不够热情,甚至不喜欢读书、做作业。今天我们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就是孩子为什么不爱学习。
首先,上学读书和在家里做作业没有乐趣
觉得一件事情有乐趣,就会促使大脑释放出内啡肽,这是大脑神经递质的一种,它能让孩子处于一种极为放松、无压力状态,并且想重复这种体验,因此孩子便能自动自觉地学习。
当孩子得到肯定或嘉奖时,大脑又会释放出多巴胺,这是大脑奖励机制的主要元素,也就是动力的来源。
当孩子觉得学习没有乐趣时,家长往往没有在增添乐趣上下功夫,而是用压迫、否定、斥责、惩罚等方法驱使孩子返回书本或作业上。这些方法启动了“痛苦一一恐惧一一逃避”的保护机制,于是孩子产生很大的抗拒力,想尽一切办法避开这些感受的来源:学习。
所以,要孩子对学习感兴趣,必须创造、增大或加入学习过程中孩子在乎的东西,使孩子感到乐趣和开心。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学习里加入神秘、新奇、节奏快、变化多、意想不到、挑战、比赛、证明有能力、可以帮助人、可以得到肯定这十种最容易用到的元素。
其次,传统的学习方法并没有调动孩子最强的学习能力
传统的学习方法要求孩子“多读几遍”,学不会就反复学,直到学会为止。其实学习是一个很复杂人体协同工程,需要调动各器官配合,通过视觉、听觉和感觉的协同工作来完成。传统的读书方法,只强调通过单一的模式来实现,孩子只有同时调动多种感官来学习,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因此,鼓励孩子多思考、幻想,多把脑中的想法画出来,多自制故事、创作文章、艺术品等,都会对孩子的各种感官能力的提升和综合运用有帮助
第三,读书学习的信念和价值观不清晰
信念是指孩子认为读书学习应该是怎样的一种过程。如果家长的信念是读书学习本来就是枯燥无趣的,孩子自然也会接受这种信念,对学习产生抵抗情绪。只有让孩子认识到读书学习可以开心、有乐趣,才会使孩子内心对学习产生自然、强大的推动力。
在价值上,如果读书学习是为了一些未来长远而且渺茫的价值,比如将来更成功,容易找份好工作,是难以让孩子产生推动力的。如果能让孩子体会到每天上学与同学在一起的乐趣,学习到新的知识得到家长的肯定,有机会运用学到的东西做出成就,得到嘉许因而有成功的感觉,孩子就会有更大的学习动力。
第四,孩子读书学习的经验总是负面的居多
孩子因为成绩不好受责骂、忘记带作业受罚、做到的得不到肯定而做得不足的则一定受批评、很少得到鼓励等,都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体验。如果孩子每次想到读书学习,就自然联想起这些负面的感受,他是难以对读书学习产生兴趣的。
这些负面的感受如果继续加深,孩子会更想逃避,对考试甚至上学产生抗拒或恐惧。
因此,除了多给孩子肯定、鼓励和支持外,家长还需要帮助孩子改变内心对读书学习的感受。比如每次读书做作业前都让孩子先进入一个正面积极的状态之中,考试前帮助孩子建立成功景象,让孩子在脑海里有在学校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赞赏,考试得到良好成绩等景象,把孩子所学的与考试及成功建立起联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