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吾,汉武帝上林苑地名。御宿,即御宿川,又称樊川,在今西安市长安区杜曲至韦曲一带。紫阁峰,终南山峰名,在今陕西户县东南。渼陂,水名,在今陕西户县西。香稻啄余鹦鹉粒,是说即使是剩下的香稻粒,也是鹦鹉吃剩下的。这句是倒装语序。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二句如同严冬苍老之境过后,春天绽发出的秀嫩之色,娟秀明媚,间接反映了大唐曾经的盛世,所谓“长安水边多丽人”,大唐女人的瑰丽气象。这轻松闲适的两句,使八首诗中沉浸的悲沉声调获得了短暂的救赎,哪怕只是片刻的欢娱。前人评价这两句“如千年老树挺一新枝”“如百岁老人有婴儿之致”“又如商彝周鼎,丹翠烂然也”。
“佳人拾翠”的“翠”是指翠鸟的羽毛,可以做装饰品,古人早就发现了。曹植《洛神赋》里就提到“或拾翠羽”。“拾翠”,也就和“采莲”“题红”“解佩”“斗草”等一起,成为古代仕女典故的标配。清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卷十一载:“今世妇人喜以翠羽涂于金银首饰上,谓之点翠。”即在首饰上贴翠鸟羽毛。《红楼梦》“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中的麒麟,就是“赤金点翠的麒麟”。
古人诗词里,有许多思念“拾翠”佳人的浪漫情思。柳永《安公子》词:“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纳兰性德《风流子》词:“记玉勒青丝,落花时节,曾逢拾翠,忽听吹箫。今来是、烧痕残碧尽,霜影乱红凋。”
温柔记忆里,常现佳人拾翠时。(环江老民)
甘 肃 文 物 鉴 赏
三角折线纹彩陶罐
张掖市肃南县波罗台子出土,齐家文化器物。口径9.7厘米,底径5.2厘米,高12厘米。泥质红陶,敞口直颈,鼓腹平底,口肩部有双耳。施黑彩,纹饰分三层,口颈部绘平行线纹,肩部绘弦纹两道,腹部绘三角折线纹、网纹和竖条纹。现藏于肃南县民族博物馆。
来源:啄木鸟
制作:中共平凉市委网信办
审核:雷勇 李一宁 梁凤娇
编辑:邓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