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悼念 | 著名作家贺抒玉辞世

2019-09-13     文学陕军

2019年9月10日22时,著名作家、编辑家贺鸿钧(笔名贺抒玉)在西安辞世,享年91岁。

贺鸿钧一生笔耕不辍,在陕西文坛乃至中国文坛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她是文学精神的朝圣者,以清新秀丽的笔触展示人生的灵动与光华。她的文学作品受到了广泛好评,被认为是“一朵朵盛开在黄土高原崖畔上的山丹丹花”。著名作家杜鹏程这样说她的作品:“把自己激情的笔墨给了生活中的普通劳动者,用朴素细致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又一幅真切的图画”。她也是文学期刊《延河》的好编辑,其品德和责任感使她在培养作者方面作出大量贡献,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文学陕军中涌现出的一批有成就的青年作家多感叹于她的伯乐精神。

贺鸿钧老师曾说:“文学是迷人的,不然,为什么有那么多职业不同的人执着地去追求呢?文学也是艰辛的,不然,又为什么坚持下来而有成就的人毕竟是少数呢?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长的河都可以用数字来表示,唯有文学的高峰是无止境的,因为这是最能体现人类独特性和创造性才能的领域。”

今天,文学陕军和大家一起,沉痛悼念我们敬爱的前辈、老师,愿先生一路走好。

人物经历

贺鸿钧 (1928~2019)笔名贺抒玉。女。陕西米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生于1928年12月21日。从小在黄土高原的怀抱里长大,塞上风雪伴她读完了米脂女小、米脂中学。1944年初调绥德分区文工团,任演员、乐队队员、创作员、研究员。1946年,战争开始后,文工团随一野前总转战演出。1948年全团调延安,改名西北文艺工作团。在文工团期间,参加创作了十多个秧歌剧,均在当地上演,受到群众欢迎。她姐妹俩合作的小秧歌剧《喂鸡》,经周扬同志推荐,发表在1946年延安“解放日报”副刊。还有几个剧本,1950年编入西北文艺丛书出了单行本。1953年她调入西北文联合作室,同年8月去北京中央文学讲习所进修。1955年结业后,仍回到西安作家协会,参加文学月刊《延河》创刊筹备,始任小说组长,1958年任专职编委,1959年任副主编,在编辑工作之余,开始写作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作品,并陆续在全国各地报刊上发表。其中短篇《女友》、《琴姐》于1980年1981年度,分别获《鸭绿江》《延河》优秀短篇奖。还有若干短篇和散文被选入多种选集。如《琴姐》选入“20世纪华夏文学经典文库”,《星的光》选入当代中国公安大学大系,《命运变奏曲》《闲话搬家》分别选入“陕西名家小说、散文选集”,散文《心中的雕像》编入“名人与母亲的故事”等。现已结集出版的中短篇小说,散文集有:《女友集》《琴姐集》《命运变奏曲》《爱的谒望》(合集)、《乡情人情》《山路弯弯》《旅途随笔》等,她姐妹又编了一本延安文艺回忆录《青春的脚印》等。1988年5月获全国文学期刊编辑荣誉奖,1995年8月获西安市女作家奖。1999年6月获陕西省首届《炎黄杯》优秀编辑奖。

李若冰先生与贺抒玉女士夫妻合影

特殊的遗嘱

妈妈的叮嘱:

妈妈去了以后,丧事一切从简。不要无谓抢救,让身体受罪,儿女受苦,医护受累,浪费国家钱财。妈妈年老多病,已经九十岁了。人总是要去的。要懂得爱惜你们自己,这才是妈妈最大的心愿。

请你们记住以下内容:不接收花圈,花篮,挽联,挽帐,条幅,唁电,礼金等。也不要发讣告。

不设灵堂,香烛,香案,不烧纸钱,放炮。一切亲人不戴孝。需要的话,家中只摆放鲜花。

不吊唁,不送别,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播放哀乐。也不要报道。只需亲属陪伴到最后。骨灰与你们父亲安放在一起。

我永远爱你们,我亲爱的儿女,还有孙儿孙女,以及重外孙福福。你们要彼此相亲相爱。我和你们的父亲会在一起为你们祝福。

永别了。我的孩子们。

贺抒玉高风亮节,留下了“丧事从简,不发讣告”这样一份特殊的遗嘱。崇高的人格境界让人敬佩之至。

她是陕西文学的重要作家、编辑家,先生虽然离我们远去,但是她为陕西文学留下丰厚的精神遗产。省作协在征得贺抒玉家人同意下,谨以辑录至交亲朋悼词,愿先生一路走好!

贾平凹挽联

同事相宜,

如亲如故。

风雨同舟,

挚情挚爱。

文坛楷模,

亦师亦友。

一朝永诀,

空含悲切。

张文彬(杜鹏程夫人)率子女痛悼

最后一名陕西文学界的延安文艺老战士走了,贺鸿钧前辈老师千古,你对我的关心和爱护将永远铭记在心!

李星

惊悉贺抒玉同志逝世,不胜悲恸。贺抒玉同志是我的老师,是我的老领导,在我文学道路和文学工作中,对我有真诚的教诲和巨大的帮助。她是一位优秀的作家,同时是一位优秀的文学编辑家和文学工作领导者、组织者,她对陕西文学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特别是她对陕西作家队伍的建设、青年作家的培养,付出了大量心血,取得了巨大成就,赢得了普遍的尊敬。她以毕生的奉献和崇高的人格魅力,为陕西文学界构筑起一道壮丽夺目的景观。贺抒玉同志虽离我们而去,但她的精神永在,她的形象永远活在我们心里。贺抒玉同志不朽!

白描

惊悉革命文艺老人,著名作家、编辑家贺抒玉先生仙逝,万分悲痛。抒玉先生是联接延安革命时代、社会主义建设时代和改革开放新时代著名的作家、编辑家。她一生献身革命文学事业,创作了多部有影响的小说、散文作品,发现了许多文学人才,培养了一批批中青年作者。从延安时代起,她一直不改初衷,身体力行文学为人民服务的方针。她是从延安时代到新中国八九十年中文学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她的逝世是陕西文学的重大损失。

安息吧,贺老!

肖云儒 2019年9月11日

惊悉贺老师去世,深感惋惜和悲痛!电话打给王晓渭,想请他代表哀悼之事,他发来了贺老师留给你们的遗言,看后忍不住眼泪夺眶而出,贺老师人品人格境界耀然纸上,真是敬佩之至,无以言表。望您与家人节哀顺变!再次向贺老师表示深切哀悼!

陈彦敬致

高建群挽联

送贺老

和 谷

秋雨又霏霏

惊悉贺老归

冰清与玉洁

天堂相聚会

老师品行高

吾辈步后尘

三生皆有幸

灵魂永跟随

2019年9月11日于老家铜川敬挽

痛悼鸿钧大姐

你和若冰一样,是一个离开时让人剧烈心动和心痛的人,是一个宽厚和爱才惜才的人,是一个深刻地影响了八十年代陕西文艺界的人,是一个永远不能使人忘怀的人。过往,我一直直呼你的名字,今天就让我把你喊一声大姐吧,鸿钧大姐!你近些年腿脚不好使,就慢点走吧。你见了若冰,我能想象到你们是何等地高兴!善良而干净的灵魂永远不会消亡 。愿你们和美万年!

刘成章 11日23时半不眠于北京

贺鸿钧先生忠厚长者,高风亮节。大姐一生慈悲善良,扶掖年轻人进入文学队伍。对我们这一代,培育之恩天高地厚。我会永远铭记大姐厚恩,牢记大姐教导,一息尚存,便砥砺前行。

此刻,我在大山深处,向天祈祷,送大姐往生天国,万年吉祥。

鸿钧大姐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韩起

贺抒玉女士

朱鸿

1984年7月的一天,路遥引我见李若冰先生。先生在丈八沟宾馆开会,是他的夫人,贺抒玉女士开了门,招呼路遥和我坐下,并嘱等候。

当今天早晨,侧闻贺抒玉女士故去的噩耗以后,我一边震惊,一边难过,也不禁想到初识这个老人及其关于她的印象。

贺抒玉女士出生陕西米脂,年轻时候不仅美丽,而且极潮,遂能又念书,又革命。

20世纪50年代以后当编辑,也写作小说和散文。是她和张问彬发现了路遥,又是她和王丕祥调动路遥至陕西省作家协会工作。

路遥引我见李若冰先生,是想让我大学毕业,分配到一个有利写作的单位。刘路老师向路遥推荐了我,他们是感情至深的朋友。

我终于入职陕西人民出版社,并可以有事请教李若冰先生。每至李宅,便能看到贺抒玉女士。我是晩辈,总是呼她阿姨。阿姨言行热情,进止雍容,完全是大家的气度。革命的性格内敛了,而文化的风雅则挥洒于举手投足之间。显然她还是一个尊贵的贤妻和良母,不过她始终关注陕西文学界,对有影响的作品无不自具判断。她也评价我的散文,并鼓励我。由于这种缘起,我和他们的儿子李珩和李勇也交往至今,实为三生有幸。

贺抒玉女士仙逝,我颇为伤心。这也因为世界上又走了一个好人,世界上又少了一个好人。我得赶紧培养自己的学生,使他们努力成为好人,以平衡好人的份额,否则怎么生存。

秋雨潇潇,一滴一线,都潜润在窗外的树木里了。秋雨有归,我忧何归?

2019年9月12日,窄门堡

2019年9月12日上午,亲属与贺鸿钧的告别活动10点40分在西安殡仪馆碧霄厅进行。谨遵先生遗嘱,丧事一切从简,愿先生一路走好!

【投稿说明】

投稿请发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爱文学爱生活,欢迎投稿!

【关注我们】

文学陕军新媒体联盟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p6fBJ20BJleJMoPMkg1W.html





你好,柞水!

2019-10-18






你好,长武

2019-10-12


你好,阎良

2019-10-10







你好,镇安

2019-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