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论哪一部电影的话题之多,能与口碑、票房之差形成如此鲜明的不成比例的对比,今年8月初上线的科幻电影《上海堡垒》恐怕当仁不让。
可这么多的话题,依然不能挽回《上海堡垒》的口碑和直线下滑的票房。
从原著作者江南道歉,到被质疑与同时期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进行捆绑炒作,再到导演滕华涛的一句“我用错了鹿晗”,而且很快又被扒出之前滕华涛与鹿晗参加某综艺节目时的言论“特别早我就觉得他比较合适”……
电影《上海堡垒》惨遭票房、口碑双双滑铁卢后,《Sir电影》采访导演滕华涛,并发布一篇名为《国产片年度惨案:我用错鹿晗》的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向佐等演员的质疑,再次把滕华涛送上了热搜,甚至部分吃瓜群众愤怒直言:“这一次,我们站鹿晗”。
但很快,随着陈砺志、汪小菲等真正读过原文的名人以力挺滕华涛的姿态加入讨论,《上海堡垒》再次掀起一波热议。
演员向佐参与话题讨论时,说道:
某导演说话请你不要太呕心了,如果人家当时不是顶级流量的话你会用他吗?今天你用了他,请你好好爱护你的演员!!!你确定你是个导演吗?哪有导演会甩锅在演员上?你是个男人吗?这样的锅你都背负不了,别做这一行了吧!请回去念书吧,一个导演的修养一点都没有! (注:原文繁体,现转简体处理)
有人认为,向佐的这番言论,是力挺流量明星鹿晗,这个观点小马并不认同。
一部电影的成功或失败,诚然与主演的“演技在线”与否关系密切,但更与导演、编剧、后期、宣发等环节息息相关。在“我用错鹿晗”这样似乎带有误导性的标题下,许是因自己工作太忙,不曾找出原文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的向佐,和大部分普通人一样,被这样的标题成功带偏,愤怒地抨击原文标题所暗示的,导演滕华涛“甩锅给演员”的,有着“过河拆桥”嫌疑的行为。
但与此同时,向佐有力挺演员鹿晗的言论吗?
没有。
一篇带标点一共一百来字的微博,向佐给鹿晗的定义只是“顶级流量”,甚至两次用到“演员”这个词,也只是在被采访文章标题误导的情况下,针对“甩锅行为”而作出的观点评价,通篇甚至懒得提到鹿晗的名字,何来“力挺” 之说呢?
不信请看同样被带偏节奏的龚燕,同样指责导演不该把责任推给演员的同时,明确地提到“鹿晗真惨”。
和龚燕一样,向佐只是在被误导的前提下,指责“导演甩锅”这个现象。
通俗一点来说,就是“对事不对人”。
流量爆炸的时代,要想成功吸引眼球,适当夸张的标题是推销自己观点的第一步。这一点,《Sir电影》无疑做得很成功。我们不妨点开原文,看一下《上海堡垒》导演滕华涛真正想表达的观点:
演员也是无辜的,虽然挨骂挨了那么多,终归也是我们选的演员,人家演员是被动的,拿了剧本觉得其实对这种题材都有犹豫,但是最后还是坚定地来了,这个成绩不好的时候,你指望人家说点什么也不现实。
我自己从技术上来讲,对鹿晗没有任何的意见。
但是呢,确实,通过这一次之后,如果要反思,我确实忽略了一点,我们想拍的这种科幻战争,和他的演员类型的差别。
我用错了鹿晗,在一个不适合他的类型里。
我现在的直觉是,真的不是鹿晗不好,而是我们没有拍过这个类型的片子,也不清楚演员在里面呈现的样子是什么,是不是能让鹿晗这样的偶像去演,当时没判断好。
也是在这一期,面对采访时,滕华涛甚至直言:“这些粉丝一定会在宣传上努力地替他的偶像呐喊助威,他们能买的电影票……转换是有限的,这个很早大家就有共识了。”
一个这么耿直的导演,突然却被扣上了“甩锅演员”的罪名,岂非冤得很?年初口碑、票房双丰收的同为科幻题材的电影《流浪地球》,虽说有着吴京和吴孟达的加持,可屈楚萧和李光洁、赵今麦,这些具有非常多的重要戏份的年轻演员,在当时绝对是彻头彻尾的“新人”。
而执导《上海堡垒》的滕华涛,似乎没有多少人记得,他当年执导的电影《失恋33天》,同样启用了在当时并不算真正的“一线明星”的文章和白百何。
而《上海堡垒》,在上映之初即收获大量差评,显然与人们日益强烈的对“流量明星”的抵触情绪有着莫大的关系。与人们的主观判断相反地,导演滕华涛一直在自我反思,而并非“甩锅”。
但国内科幻电影的大门,显然不会因为《上海堡垒》而关闭。而且“流量至上”时代是否真正终结,似乎不能过早定论。
声明:本文由 小马曲艺 原创,未经允许谢绝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