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对于老年人而言,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自己年纪大了,儿女们是否愿意给自己养老这件大事。
很多看过李子柒视频的人会真正从中感受到咱们国家的孝道文化。一个年轻的小女孩,为了照顾年迈的奶奶,放弃了大城市的生活,回归田园,将生活过成了一首诗。
赡养老人、财富自由跟实现理想,所有的方面都没有产生冲突。如果人人都能将生活过成这样,世间可能真的也没有什么遗憾、无奈与悲伤了。
可是这种“皆大欢喜”的变为现实的成本,高得难以想象,真的没有那么容易实现。
对于更多的人而言,理想与现实,隔着天堑、隔着鸿沟、隔着重重的山岳……
七十岁老人的话:别把你的晚年,尽数托付给儿女,一起走出童话来看看什么叫“真实”吧。
02
父母所谓的“一碗水端平”,大家听听就好,凡是家里有超过一个子女以上的家长,内心都会有所偏袒,这才是事实。
为什么呢?其实很好解释:长得好的孩子,比长得一般的孩子讨人喜欢;聪明的孩子比老实的孩子讨人喜欢;嘴甜的孩子比嘴笨的孩子讨人喜欢;机灵的孩子比反应慢半拍的孩子讨人喜欢,小时候身体弱的孩子,比健康不需要家长过多操心的孩子更受父母的疼爱……
今年72岁的吴奶奶就坦言,父母总认为这些都只是小事,身为手足,谁得到了更多来自于长辈的爱与照顾,谁少得点,阻断不了血缘,也更改不了身为亲人的现实。
可爱就是爱,伤害就是伤害,你所认为的无意中对子女的偏心,却注定会造成另一个人的不满。
如果生活当中长辈始终也没有想法要弥补,还在一直延续这种自以为正确的认知,那么受委屈的儿女,一生的委屈也就自然而然会延续。
这种父母所认为对方必须要有的肚量与释怀,对方不可能会有。
那么长辈到了晚年就得考虑将养老重任交给自己疼爱的那个子女是否牢靠了,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一味期待受了委屈的那个孩子委屈到底,恐怕也难结善果。
03
她说自己当年也有意无意之间对自己的儿子好,忽略了女儿的感受。
其实老辈人在思想观念上,都难免会有点这样的想法。那时候的生育观就是这样,自己生女儿的时候,公婆嫌得不行,父母也态度冷淡,连带着自己那两年也没过什么好日子。
等到儿子出生,面对的都是笑脸跟家人的殷勤,待遇跟在家中的地位直线上涨。
看到这种情况,也不由得她在对待两个孩子的态度上,产生了变化,并把这种变化一直延续了下来。
她说自己的两个孩子其实都还算是不错,可是等到她老了,孩子们又都结婚生子正处于负担最重的阶段。如今的子女压力大,为了生活得努力打拼,不能掉以轻心也是事实。
久病床前无孝子并非空口,他们没有那个时间、精力守着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生病的父母,也是事实。
作为老人,保重自己的身体,保持良好的心境,能够生活自理、照料好自己,才是最关键的奉献。
04
“我们那时候生孩子、养孩子,孩子只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可是现在我们想让孩子养我们,他们已经有了伴侣、有了孩子,再不只是一个人。叫儿子赡养,还得儿媳妇同意;叫女儿赡养,还得女婿同意。
对方家里也有长辈、也有老人,这些事情真的没有那么好解决。再加上老年人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跟年轻人又存在代沟,受很多现实的因素制约,所以好些一味强调得跟儿女住在一起的老人,不但自己没落得什么好,还将儿女的婚姻搅得七零八落、乱七八糟。
依我看呀,想要晚年善终,不如对自己好一点,少麻烦子女一点。大家管好自己的生活,保持和和睦睦,各自能过得好,整个家庭的生活现状才能称得上幸福。”
老太太这样说。看得出来,她倒是蛮看得清现实,头脑也挺清晰的。
其实对于那些有工作、有退休金的老人而言,你的生活有保障,腿脚也利索,没有一定必须过早跟儿女呆在同一屋檐下的必要,就别轻意跑去掺和对方的婚姻。
人的观念原本就不同,安全距离不够,就会因为各种各样的生活琐事频繁产生矛盾与意见。
就算原本关系不错,也会特别容易滋生问题,更何况结了婚的儿女,不再是小时候可以随便父母训斥与要求的小孩子了,他们有自己的看法与认知。
而当了一辈子家长的老人,通常已经习惯了单方面要求晚辈顺从自己,这些都是造成双方关系紧张的理由。
如果加上一直以来的偏心、宠溺某一个子女,那一个家庭之中的问题只会更多,更难处理,搅和在一起,关系可能恶化到所有人都痛苦的地步。
不如自己多保重,能够照顾自己、过得平安快乐更为实际且省心,比将晚年尽数托付给子女更为靠谱得多。
当然,一个家庭里面如果没有这些事情,父母子女关系特别融洽,能够顺顺当当呆在一起生活,那这些问题也就自然不存在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