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7日,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编辑部和《现代妇产科进展》杂志编辑部联合主办的《卵巢癌PARP抑制剂应用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风景如画的西子湖畔正式启动编写。指南主要发起人: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谢幸教授和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孔北华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吕卫国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副院长王新宇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高庆蕾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鹿欣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姜洁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宁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黄鹤教授等核心编写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孔北华教授主持。
吕卫国院长致辞
吕卫国院长代表东道主致辞。他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杭州,更欢迎大家启动编写出一个“漂亮”的指南,为中国肿瘤防治贡献力量。
谢幸教授致辞
大会主席谢幸教授致辞。谢教授表示,卵巢癌是最常见的妇科生殖系统肿瘤之一,而PARP抑制剂改写了传统的化疗模式,开启了卵巢癌精准治疗的大门。随着适应证的拓宽及临床应用范围的增加,临床大夫亟需了解其规范使用,同时,在其临床实际使用过程中也渐渐出现了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因此,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特地组织专家编写一部能够权威体现PARP抑制剂在中国的临床应用现状的指导性文件,以期为PARP抑制剂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准则,最终让患者获益。也希望大家能够立足妇瘤,立足国情,考虑可及性,全面、深入地编写该指南,也是中国为全球癌症防治事业贡献"中国智慧"的展示。
孔北华教授致辞
大会共同主席孔北华教授介绍《卵巢癌PARP抑制剂应用临床实践指南》的编写情况。孔教授表示,随着医学事业不断发展,各种新药层出不穷,靶向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作为精准治疗中的一分子,PARP抑制剂可以在多种肿瘤中发挥强大的抑制作用,国外已经批准用于卵巢癌、乳腺癌等,国内目前仅批准卵巢癌一个适应证,但是相信在将来一定能够得到拓展。国内对PARP抑制剂接触较晚,认识不深,并且实际临床应用中有许多与国外不一样的地方,因此,指南编写时需注意结合循证证据和中国国情,不能照搬国外指南,应客观、公正地描述国内现状。同时,孔教授还就指南框架和人员分工提出了初步方案,公布了初步时间表。希望各核心编写专家积极组织参与,按既定要求和时间进度完成任务。
与会专家讨论
与会专家也纷纷建言献策,就指南名称、框架、细节处理及分工都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经过热烈讨论,最终达成一致。专家们表示一定按照实用、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尊重循证依据,兼顾中国国情,高效、圆满完成任务。
最后,孔教授进行了会议总结。他表示指南编写意义重大,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希望各位专家按照分工,在规定时间进度内高质量地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