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亿!外资超额扫货是抄底吗?

2019-11-26   打板清风

免责申明:

1、本号一切内容,仅为分享、交流,号主不保证其真实性,不构成实际操作建议,不承诺任何收益,投资者如据此交易,风险自担,盈亏自负

一、MSCI

这两天,被媒体反复报道的MSCI扩容终于实施了。

MSCI扩容A股第三步,在今日收盘后生效,纳入因子从15%提高到20%,并首次纳入中盘股。

尾盘北向资金疯狂流入逾500亿元,最后净流入资金定格在264亿元。根据港交所数据,本次净流入额为214亿元。

次扩容有两大看点:一是券商测算此次扩容将为A股带来超400亿元的被动增量资金,资金规模为历次之最

二是,MSCI首次将中国中盘A股以20%的纳入因子纳入MSCI指数,中盘成分股将获得可观的边际资金流入。

据统计,今天北向资金净流入214亿元,一举超越2018年11月的173亿元,创历史最大单日净流入额!

二、箱体

来看一下这个事件对大盘的影响

以沪指技术走势为例,目前,指数仍在箱体边缘运行。沪指上周下破2900点之后拉起,但反弹比较弱。

上周五大盘再破2900点大关,但由于年线的技术性支撑,以及MSCI扩容的利好,大盘再次翻身向上。

好的一面是周期股最近有强烈反弹的动作。虽然机构报团的科技股、消费股最近回落,依然未对指数造成太大的负面影响。

不好的一面是目前大盘反弹的量能仍然不足,多头资金显然在这个位置有所顾虑。长时间的横盘之后,后期仍会大概率选择向下破位。

三、尾盘脉冲

参照前两次纳入经验,A股纳入生效当天尾盘将有较大扰动。以往资金都会在收盘前集中涌入,产生脉冲式行情。

本次也未能逃脱这一规律。内地的数据是,北向资金尾盘疯狂流入逾500亿元,但最后净流入资金只有一半。

为啥每次生效日尾盘都会脉冲呢

主要是因为,现在的指数型基金都是采用MOC策略进行建仓。所谓MOC,就是mark to close,使交易价格尽可能接近收市价,以达到最少的追踪误差,这样才能更好地跟踪相关指数。

所以每当收盘的时候,会有大批指数型基金进场“采购”,造成尾盘指数突然向上拉升。然后预先埋伏的资金又会借机获利离场,产生出分时图大幅脉冲的奇观!

板块追踪

军工板块开盘冲高,中国船舶大涨6%,中船防务、中船科技、中国应急、中国重工纷纷拉升。

水泥板块开盘跳水,上峰水泥跌4.12%,四川双马跌4.02%,天山股份、祁连山跟随下挫。

知识产权板块早盘冲高,光一科技涨停,京华激光、新华文轩、华媒控股小幅跟涨。

消费电子板块走强,维科技术快速拉升封板,电连技术、立讯精密、欣旺达等集体上涨。

午后影视传媒板块异动,鹿港文化直线封板,金逸影视、光线传媒涨逾3%,美盛文化、中国电影小幅跟涨。

次新股走弱,交建股份、贝斯美、左江科技、钢研纳克等近日开板新股纷纷跌停。

锂电池板块持续走强,沧州明珠涨停,亿纬锂能、宁德时代涨7%,星源材质、先导智能、科恒股份、杉杉股份走强。

每日一股

隆基股份

单晶硅太阳能发电龙头。主要从事单晶硅棒、硅片、电池和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光伏电站的开发、建设及运营业务等。

受益于国内太阳能产业的高速发展,公司自2012年上市后,业绩一直高速增长。营业收入始终保持年年创新高的势头。进入2017年后,太阳能行业景气度下降,公司的利润受到影响,18年净利润有所下降。不过,19年前3季报显示,营收增54%,净利润增106%。公司重回业绩增长周期。

亮点有两个:一是,公司近年来扩张势头强劲,而且步伐稳健,经营业绩均未受影响。根据公司《未来三年(2019-2021)产品产能规划》,公司计划单晶硅棒/硅片产能2021年底达到 65GW,单晶电池片产能2021年底达到20GW,单晶组件产能2021年底达到30GW。其中硅片产能根据目前建设进度预计2020年底可完成目标,较原规划时间提前1年。

二是海外收入同比增长明显,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海外单晶组件对外销售

占比提升到70%以上。在公司的引领下,随着单晶产品性价比优势的进一步凸显,全球单晶市场份额持续提升,预计2019年全球单晶市场占有率将提升至62%,未来还将进一步增长。

最近公司又积极部署了新产能的投入。公司公告与保山、腾冲人民政府签订腾冲年产10GW 单晶硅棒建设项目投资协议,项目投资约25亿元,计划在2020 年底前开始逐步投产。

产能的快速扩张将带动公司产销放量,预计2020-2021公司硅片总出货有望分别达到55GW、70GW以上,年均增速超50%,明显快于这个行业,将带动公司业绩继续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