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31日 晴
今天,佘山镇江秋新苑二期东大门也正式全面关闭,行人和车辆一律从一期南大门进出,抱怨的声音在所难免,但大多数居民还是非常理解和配合的。守门、排摸的任务依旧艰巨,居家隔离又新增了2户5人。
杨洋,是我们平安站的工作人员,每天负责小区一期内隔离户的体温测量以及物资采买等工作。昨天下班后,和往常一样,他拿着隔离户开的购物清单去超市采购。然而一包青菜香菇味的水饺把他难住了。第二天一早,他苦笑着对我们说“昨晚跑遍了陈坊桥大大小小的7家超市,都没有买到香菇青菜味的水饺”。听完,大家都笑了,但他的一句“他们也挺不容易的”道出了一个90后大男孩儿柔软的内心。
这场战“役”里,谁都不容易。
2020年2月2日 阴
口罩登记预约开始,7点半,已有许多居民在登记点前有序排队。尽管前一天,我们第一时间张贴公示、反复推敲预案和演练,连夜制作凭证与登记表,镇里也给我们增派了6名机关志愿者来维持秩序,但仍抵不过大家对口罩的强烈需求。
说来也巧,社区工作人员盛庄奕、王敏和我之前都有在银行工作的经历。这次的口罩登记,有了这样的“银行配置”,效率得到了大大提升。
今天,少说近距离接触了也有500多人,然而我们的防护只有一层薄薄的口罩和一件一次性雨衣。晚上,大家都坐在办公室迟迟没有回家,不是不想,而是不敢,怕把细菌和可能隐藏着的病毒带回家,连累家人。
2020年2月3日 阴
每天,居家隔离的数量都在上升,给居家隔离人员一天两次量体温、买菜取快递送上门、督促物业回收垃圾并定时消毒俨然成了我们当前最重要的小事之一。
张永芳,我们都亲切地称她一声“张姐”,是我们小区的爱卫干部。这些天来,她主动承担起最累的任务——天天跑隔离户家追踪健康状况、关心生活起居。今天下午出发去新增隔离户家中时,她竟有点小激动,问其原因,原来卫生院派来一同上门测量体温的工作人员,正是她的女儿!她笑着说:“母女齐上阵,使命更光荣。”
再累、再苦,只要有在乎的人陪着,似乎就不那么难过了。
2020年2月5日 晴
在忙碌了一天,接电话接到耳朵疼、跑楼跑到腿酸、站岗亭站到腰疼、解释说到口干舌燥后,到了家里,真的不想再多说一句话了。家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第二天,出乎意料地,婆婆带着许多好吃的来到居委会“投喂”我们。怪不得前一晚问我佘山镇上有几个居委会,原来是要去“大派送”,慰问像我这样的一线社区工作者。
和每一个居民一样,家,永远是我们社区一线工作者最温暖的港湾。
2020年2月6日 小雨
今天一早看新闻的时候,看到松江新增的一例确诊病例在爷爷奶奶住的地方。一时间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马上打电话给奶奶,叮嘱他们千万别出门后,奶奶开始唠叨起来:“你最近肯定很辛苦,千万别太累啊,吃不消要说啊!”挂了电话,默默擦干眼泪,继续埋头工作。
下午,天开始下起雨来,3位志愿者提着“口罩预约凭证”和大把零钱到居委会来上交今天完成的任务。有了昨天的经历,大家今天都做得得心应手了。志愿者陈师傅拿着几粒糖果笑着说:“这都是老百姓给的,我们做的,他们都看在眼里了。”我看着他们笑意洋洋的脸,心里一阵暖流,累点还是值得的。
晚上,整理完数据之后突然有感而发,给居民朋友们写了“一封信”。没想到,大家都纷纷响应支持。
也许,越是艰难的时候,越能激发大家的凝聚力。
2020年2月7日 小雨转阴
从昨晚发出那封信之后到今天一早,陆续收到了几个年轻党员的微信“听你们的安排,我们一定出力!”“缺人的话,我以后可以多来帮忙。”“总支有需要随时联系我”……这才是打开崭新一天的正确方式!
党员刘赟在一期大门做起了“守门员”,党员唐晓雯在办公室制作凭证,做起了“保障员”,党员陈炜明和藏伟强穿梭在小区每一幢栋楼之间,派发口罩,做起了“代购员”……大家都在尽己所能地出一份力。
这两天,大家的抱怨少了,因为有越来越多的志愿者来帮忙,越来越多的居民配合理解。身体虽累,心却渐暖。
2020年2月8日 多云
今天是元宵节,随着疫情的变化,工作要求也时时在变,而我们只能“见招拆招”,随机应变。
新增7个重点地区之后,工作量大大增加了,从大家的脸上明显能看出形式更加严峻了,工作由不得半点马虎。
下午,给隔离户送去了汤圆,毕竟,我们只是隔离病毒,并不是隔离爱。临下班前,陈谊书记对大家说:“今天元宵节,大家都早点回去,今晚值班我来!”
晚安,明天见。明天的明天,也要继续相见。
作者:江秋新苑居民区党总支副书记朱庆峰
编辑:沈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