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桐城 | 去挂车河镇登挂车山

2019-08-20     最桐城




去挂车河镇登挂车山

文|汪向军

与桐城的齐总相约去挂车河镇登挂车山。好多年都没有去过挂车河镇了,每一次路过,都只是深情的一瞥。挂车河镇是古镇,位于桐城西南部、桐潜公路(古称西大路)11公里处,过去属西乡,这里是古战场遗址。公元228年,魏国大将曹休与吴将陆逊激战于皖城挂车、峡石一带。元末吴应贵、名末张献忠、清代捻军、太平军都曾激战于此,史书上多有记载。作为桐西重镇,“挂车”得名可追溯到宋代。《元丰九域志》载,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桐城辖9镇,“挂车”赫然在列。清代设挂车河保。镇名来自挂车河,河之上游依挂车山,有一处山脊似一架龙骨水车伸向河心,故得名。挂车河西北部依傍大别山余脉,峰峦叠嶂,丘岗起伏,东南处傍在挂车河,河渠纵横,因地形较为复杂,历为自古兵家必争之地。

已是秋天的节令,天气依然燥热,这“秋老虎”发起威来还真是厉害。虽然有风,但都不敢开车窗,生怕那一小股高温挤进来,炙痛了皮肤。路程不算远,沿桐潜路疾驰,很快就抵达挂车河桥。然后沿着右手方向,朔河而上。记得刚进入计划生育部门工作的时候,有一次随市年终检查组到挂车河镇,抽查到的村就是河上游的那个村,印象中好像是长冲村,一晃都已人到中年。其实,我比较喜欢挂车河,不施雕琢,水草丰盛,杨柳依依,有水不缓不慢的向下游流去,像极了童年眼中的龙眠河,清纯、清澈、清透。

车子穿过河上游的村庄,向山顶快速行进。在半山腰的位置停下来,齐总指着右手边一山坳对我说,那个地方曾经就是云际寺遗址。关于云际寺,我知道,曾经查阅过清道光七年《桐城续修县志》,志是这样记载的,云际寺,在挂车河,宋僧宝岩建,明僧原观重建,兵毁,顺治五年重建。眼前这一片灌木乱石之上,难道就是始建于宋代的云际寺遗址?纵观整个遗址,确实是个风水宝地,可惜毁于一旦。齐总说,左边的山是撞钟尖,右边的山是打鼓包,后面叫来龙山。这些传说都是缘于云际寺。接着,他还告诉我,寺内香火非常兴旺,鼎盛时有僧200余人,就在这附近还有僧人的墓塔,特别是一口僧人取水的泉,到现在还在往上渗水,无论怎么干涸,泉眼都没有枯过。看过云际寺遗址,继续向上,山路越来越陡峭,没有相当的驾驶技术,是不敢轻易开的。终于抵达制高点,俯瞰曾经的古战场,如今,鼓角炮声、金戈铁马都已远去,古战场上曾经弥漫的硝烟也早已不见踪影,只有古老的挂车河镇依然伫立着。沧海桑田,历史的轮替在这里悄无声息。这时我想起二祖慧可大师,为了保护衣法,拄杖南逃,必定经过挂车山,然后逃向司空山。或许当初大师也想停下来,就是因为这个地方是兵家之地,不适合传法。



再上到顶峰,高度已达到500多米,峰上有未完工的塔。这时齐总又指着对面的山说那叫草鞋宕,紧挨着的叫香草尖,不远处的那片如翡翠的湖叫牯牛背水库。站在陡峭的山顶看水库,除给人雄壮的感觉外,也让人心怀敬畏。牯牛背水库依偎在群山脚下,山水相映,如同美人照镜,给大自然增添了无限的色彩。这一刻,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桐城,竟然还有这么美丽的风景?堪蓝如洗的天空,一尘不染的空气,还有看上去无比干净的阳光,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风徐徐撵来,我仿佛是个草莽将军,正在指挥着千军万马。

从山顶下来,齐总带我参观了桐城万亩有机油茶种植基地,非常壮观,齐刷刷的茶苗,如同列队完毕的士兵,在昔日的古战场上,整装待发,护卫这神山绿水。

终于要走了,我只想说一句话:“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osZPxWwBJleJMoPM2xu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