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回家,在外打拼了一年的农民工夫妻,到了丈夫老家过年,你的爱人是怎么称呼自己母亲的呢?是不是心里有个小疙瘩?当她对你谈论你的家庭成员是,是不是一句“你妈”,会让你的心理咯噔一下?其实你的心里是希望她真的把婆家当自己家,把“你妈”当“咱妈”,对吗?
这就说明,虽然一字之差,但“咱妈”和“你妈”在农民工心里,地位很不同。
现在农村人结婚,也流行自由恋爱了,当然媒人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存在的,可也就图个好听,有些人是在外地打工时候认识的,两家之间原本就没有什么大的关联,找个中间人也难,有时候男方就主动一些,自己即是中间人,也是当事人了。有人觉得自由恋爱的两个人,更像是一家人。也有人觉得还是有个中间人比较好,因为至少事情有个缓冲。不过人们更羡慕的是那种婆婆和儿媳之间,轻松一些的关系,偶尔还会一起逛街,一起开玩笑的那种。
当婆媳之间关系融洽,儿媳就更喜欢脱口而出那句“咱妈”了,在这种氛围下,当儿子的也会比较轻松,不必担心有什么婆媳战争,他更喜欢看的是一家子的其乐融融,甚至还会觉得自己好像才是外来的,看着自己的媳妇抢着去刷锅洗碗,当儿子的生怕把自己媳妇累着。从“咱妈”这句话来看,但凡是能这么叫的,婆媳关系一概是差不了的。
而“你妈”,则多数是无奈的承认彼此的关系和彼此间的定位罢了,显得生分很多。在现实中,每一个婆婆都从心眼里愿意把自己的儿媳当成亲闺女,毕竟是亲儿子选的,也是花了钱才娶进门的。
当婆婆的,可以天天下厨为儿子和儿媳准备可口的饭菜,也可以容忍小两口之间的小脾气,可偏偏就有一些儿媳总是挑理,喜欢没事找事的不领情,觉得娘家妈妈就是比亲妈差远了,有些儿媳甚至连“妈”字都懒得说出口。所以,当儿子的如果听到媳妇嘴里说出的是“你妈”而不是“咱妈”的时候,还真的有一些别扭,甚至厌烦,感觉有一种强制提醒的感觉,甚至是讨厌的意思。
但有时候,也别可以追求这个字,也有一种情况是儿媳自身刻意说“你妈”,是为了和自己的亲妈做区别,所以,过年的档口,千万不要因为这一字之差,闹矛盾,您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