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情不输张爱玲的顾晓梦,背负43年汉奸骂名,10年牢狱,磨难一生

2019-06-16   小玉说珠宝

我怕的不是死,怕的是爱我者不知我为何而死。”

这是电影《风声》中顾晓梦的经典台词,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有印象呢?

《风声》是2009年内地的谍战大片,影片中出现了很多经典的角色,周迅扮演的女主角顾晓梦就是其中之一。

电影里,顾晓梦是个表面玩世不恭不谙世事的大小姐,一身深红香云纱高领旗袍,绣着带枝叶的玫瑰,踩着时髦的高跟鞋,走路摇曳生姿的样子,展现了当时老上海“不时髦毋宁死”的小资范儿。

白天她是司令部接触机密的秘书员,晚上则变成在大上海夜店放肆狂欢的妙龄少女。

她时而蛮横骄纵,时而柔弱温顺,为的就是隐藏自己的卧底身份。

电影中的顾晓梦为了传递正确的情报,最终为国捐躯,引得无数观众落泪。

《风声》的大火,除了让人感动于剧情外,更揭开了一个被历史尘封了名字关露,顾晓梦的原型人物。

关于她,命运并不见得公平。有人说,她从黑暗出发,却只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才抵达光明

名动上海滩的“女诗人”

“春天里来百花香,朗里格朗里格朗里格朗,和暖的太阳天空照,照到了我的破衣裳……”

这首几乎男女老少都会唱的《春天里》,或许很少有人知道,这首歌的作词人,正是关露

谍战剧《旗袍》中的关萍露,就是以关露为原型创作的

“关露”其实是她的笔名,她真名叫做胡寿楣,出生在一个封建没落的官宦家庭,但老天并没有给她做“大小姐”的机会。

八岁,父亲离世;十五岁,母亲也撒手人寰,只留她和妹妹在世上相依为命

庆幸的是她们的二姨收留了姐妹俩。为了对她们的双亲有个交代,二姨一门心思的想给关露姊妹找个好人家嫁了。

而关露母亲生前也是个思想先进的女性,常常教导姐妹二人上学读书才是出路。关露深受其母影响,不愿意听从二姨的相亲嫁人,草草一生。

1927年,为了抗拒二姨的“人生安排”,关露决定带着妹妹远赴上海,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到了上海,机缘巧合之下,关露认识了伯乐刘道衡。刘道衡是同盟会的元老(后加入共产党),也是关露父亲的旧友,他十分同情姐妹俩的遭遇,于是毫无条件地负担起了关露姐妹的生活。

刘道衡

刘道衡的资助下,关露顺利进入上海法科大学法律系求学,后来进入南京中央大学中文学系学习

上个世纪30年代,关露在文坛崭露头角。不仅在各类杂志上发表文章,还自学外语,翻译了许多优秀作品。

很快,她凭借卓越的才华,与丁玲、张爱玲、苏青并称为“民国四大才女”。

九一八”事变后,上海的空气中也弥漫起了战火的硝烟。

作为一个先进知识分子,关露毅然决然地选择加入上海妇女抗日反帝大同盟,并于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及以鲁迅先生为旗帜的“左联”文艺团体

《美人迷梦》纪录片绘制的关露形象

那时的她激情澎湃,抗战爆发后,面对日寇的侵略,国家的危难,她大声疾呼道:“宁为祖国战斗死,不做民族未亡人!”

这样的爱国诗词为她赢得了“民族之妻”的称号。

打入76号的“大汉奸”

当大家都在谈论这位文化界难得的爱国才女时,她却突然间销声匿迹,再次出现时,她已经是汪伪政府、上海76号特工总部头目李士群的“座上宾”

《风声》中的顾晓梦以关露为原型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关露从一个进步女诗人便成了人人喊打的“汉奸”呢?

缘由还得从关露的妹妹胡秀枫说起。1933年,李士群被国民党抓捕后,胡秀枫对他怀孕的妻子施以援手,所以,胡秀枫也算李家的恩人

左丁默邨,右李士群,虽然丁默邨为上海76号主任,但实际创建者则是汉奸李士群;

当时的李士群是上海滩臭名昭著的大汉奸,他创建的76号特工总部十分凶残,短短四年间就制造了数千场血案,残害了三千多名抗日志士。

基于胡秀枫的特殊“恩人”关系,中共党组织原本想要派她前去卧底策反李士群,但因为胡秀枫在重庆的工作繁忙,脱不开身,便向组织举荐了自己的姐姐关露。

76号特工总部的地址

在后来的档案调查中,人们才得知,当时,关露收到了一份密电,内容是:

“关露同志,速去香港找小廖接受任务。”

关露原以为是一般的文化救亡任务,没想到,到了香港后,她却见到了大名鼎鼎的谍战大将——潘汉年。

关露前往香港,接受卧底任务

如今的我们已经无法知晓,当时他们之间是怎样的一段对话,关露内心又是怎样的一番心理斗争,只是从那之后,她再不辩护自己“汉奸”这个身份。

凭借妹妹的关系,关露顺利地敲开了76号魔窟的大门,她决定曲线救国,从李士群的妻子叶吉卿身上入手,趁热打铁,频繁出入76号,陪着叶吉卿打牌、逛街、美容,俨然二人成为了闺蜜。

纪录片《美人迷梦》绘制的关露形象

关露的卧底工作越来越顺风顺水,但关露自己的名声却是越来越差

由于每次和叶吉卿出门逛街,不但有李士群的黑牌汽车载着她们招摇过市,还有真枪实弹的保镖随身保护。大家纷纷开始嫌弃这位曾经爱国才女,指责她是贪慕虚荣的“大汉奸”

即便这样,关露独自咽下苦涩,隐藏身份,继续在敌方战斗。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分身乏术,已经快走到了穷途末路。一直为日本人卖力的李士群开始慌着为自己找一条后路,关露察觉时机成熟,于是在一次次的聊天中试探着李士群

1941年,在关露暗中联络下,潘汉年在上海秘密约见了李士群。从此,日军的清乡、扫荡计划,总是提前送到新四军手中。

受尽委屈的“真特工”

关露本以为完成策反任务后,能重回阳光下生活,继续自己的文学创作,可组织上却希望她能去日本人创办的《女声》杂质做编辑,继续提供一些日方情报。

接到命令后的关露,哭了一晚上,可是第二天一早,她便收拾干净地去上班了。

纪录片《美人迷梦》绘制的关露在《女声》杂志工作的情景,闷闷不乐,生活拮据;

卧底的生活并不是我们影视剧中看到的那样经济宽松,外表靓丽。在《女声》上班的日子里,关露的工资微薄,组织上也没有任何资助,日子过得十分清贫

除了忍饥挨饿外,到了冬天,关露买不起木炭,只能想到卖血去换些钱,可因为实在营养不良,连血也卖不了。

就这样,她守着一个冰窖一样的房子过了一整个冬天。

1943年,“大东亚文学者代表大会”在东京召开,关露本不想去,她怕会引来更深的误会。

但是,潘汉年派人送给她一封信,要她到日本转交秋田教授。为了完成党的任务,关露再一次上路了。

果然,这一去,关露的名声更加臭了,当时的《时事新报》批判她是无耻的女作家,世人骂她是趋炎附势的汉奸走狗。

此时,关露的“汉奸生涯达到了顶峰

潘汉年曾对关露的嘱托,让她隐忍骂名数年

苦熬6年之后,关露终于迎来了抗日的胜利,回到苏北解放区的她,怀着满腔热情想要进行文学创作,可她却发现“关露”这个名字已经成为了耻辱的符号,再也洗刷不掉了

比这更让关露痛苦的是,她接到恋人王炳南的来信,竟是一封绝交信。

王炳南先生一直从事我国的外交工作

组织上认为,因为关露的特殊工作经历,已经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与人人皆知的共产党员王炳南结合,必定会受到来自群众的议论,所以王炳南只能服从命令,终止了和关露的恋爱关系。

关露期盼了6年的爱情,一瞬间破灭了,只能回到住处,伤心大哭,也别无办法。

搞了一辈子情报工作的潘汉年曾说:“凡是搞情报工作的大多数都没有好下场,中外同行都一样。”

很快,潘汉年的预言就在关露身上应验了。

1955年,关露作为“反革命集团”的成员被捕,两年后出狱,组织不给结论,并被勒令退休

1967年“文革”中,她再次受牵连被捕,在秦城监狱一关就是8年。

10年的牢狱之灾,让关露的患上了轻度的精神分裂症,她时而坐在地上愣神,不吃不喝,稍微清醒些时,又要被强制写着没完没了的交代材料,备受身心摧残

纪录片《美人迷梦》绘制的关露老年形象

1973年,关露出狱了,这时她已是年近七旬的老太太,无儿无女,身无分文,无依无靠,只得住在一个狭小闭塞的小屋里,地面坑洼不平,屋内受潮严重,暖气不暖,一面墙还紧挨着公厕。

关露晚年

1982年,关露终于等到了平反的消息,几天后,她在小屋内服安眠药自杀,时年76岁,她走时穿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两手叠放在胸前,像睡着了一样。

关露没有留下任何话,任何遗嘱,任何文字。人们只是在她的遗物里发现了一张照片,是昔日恋人王炳南送的,照片上,关露写了这样一句诗:

“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独我痴。”

43年汉奸骂名,10年牢狱之灾,关露的一生如一场凄惨而盛大的幽梦,梦醒后,才发现,无人能知她内心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