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异位性皮肤炎发作,伴随而来的皮肤发痒、发红、流体液、流血等症状,不仅令人难受,更是影响观瞻;常让不少病友忍不住大呼,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改善呢?
近来网路就流传:“异位性皮肤炎=湿疹,想要有效改善不适症状,先积祛除体内湿气就对了”的说法,但真的是这么一回事吗?就让我们听听专业中医师怎么说!
不只局限于异位性皮肤炎,湿疹更是多种皮肤疾病的统称
中医师表示,其实“湿疹”指的是续发性皮疹、红疹、起水泡、干燥、脱屑、搔痒等多种皮肤症状的统称,包括异位性皮肤炎、富贵手、汗疱疹、接触性皮肤炎,都属于湿疹的一员。
因此,民众说异位性皮肤炎就是湿疹并没有错,但要注意的是,湿疹并不一定等同于异位性皮肤炎,也有可能指的是上述皮肤问题。
舒缓异位性皮肤炎不适先祛湿?这2类体质才可行
除了说明异位性皮肤炎和湿疹的关系外,那么中医又是如何看待异位性皮肤炎?想要改善异位性皮肤炎问题,第一步就是祛除体内湿气吗?
中医师解释,由于异位性皮肤炎多好发于患者的手肘、膝腘(膝后窝)等关节弯曲处,且常见对称性的发作,故古人又将其称之为“四弯风”。
至于成因部分,中医则认为,导致异位性皮肤炎上身的原因其实相当多元、复杂。但根据成因的不同,主要可以划分为3大类型。
其中2类,和患者体内正气不足、脾胃禀赋虚弱、水湿无法运化有关。
《第1类/湿热内蕴型:忌食用辛辣、刺激等食物》
症状: 这类民众相当于急性期的异位性皮肤炎患者,皮肤多会有明显的红、肿、痒,甚至渗出物变多的问题,有些患者甚至会伴随有痛感产生。此外,该类型患者也常有大便较黏腻、出现口臭的状况。
成因: 主要与患者未多加留意自身的饮食习惯,常过度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使体内的水湿积聚,由湿化热造成湿热内蕴所致。
调理方针: 针对这类型的患者,由于导致其异位性皮肤炎产生的原因,与体内湿气过多有关,所以,日常调理上,多会建议可适度饮用有解毒清热、祛湿利水作用的薏仁水、绿豆汤、赤小豆水,来祛除体内湿气、热气。
《第2类/湿热内蕴型:脾虚湿盛:冰凉食物及冷饮需注意》
症状: 湿热内蕴型的病友,多属于亚急性的异位性皮肤炎患者,这类族群的患部颜色往往较暗,且表面常以有水泡、渗出液为多。并容易伴随有食欲不振、腹胀、容易疲累、腹泻、大便稀溏的情形。
成因: 多与患者日常饮食嗜吃生冷、寒凉的食物,影响身体气机的流通有关。
调理方针: 首先调理上要先注意,冰品及过于凉冷的食物要少吃,改成多吃能健脾除湿、顾护中焦的食物。
异位性皮肤炎慢性反复发作?血虚风燥型要做好皮肤保湿
而第3类则与上述2者有些不同,属于异位性皮肤炎慢性反复发作的类型,导致其出现异位性皮肤炎症状的原因,主要和其病久伤血,以致生风、生燥有关。
所以在调理上,就不能像上述两者一般,一昧的祛湿,而应从补血养血、祛风润燥着手。
《第3类/血虚风燥型:首重皮肤保湿》
症状: 在症状表现上会以皮肤干燥、脱屑、搔痒难耐为主,且常有皮肤色素沉淀、苔藓样的问题。
成因: 病久伤血,以致生风、生燥有关。
调理方针: 此类患者需要多注意皮肤的保湿,并建议服用中药稍作调养。
日常生活谨记3大保健锦囊,舒缓异位性皮肤炎不适有一套
最重要的是,想要舒缓异位性皮肤炎问题,除了中医内服外用的方法之外,做好日常生活起居及饮食上的调整、改善更是致胜关键。
中医师特别提出,以下3大保健锦囊,提供给民众做为居家保养参考:
1.做好皮肤保湿: 洗澡以淋浴为佳,水温不宜过高,不宜过度清洁患部,沐浴后全身擦上温和的乳液,都有助于避免皮肤干燥、减少搔痒感的产生。
2.保持肌肤通风: 穿着宽松、吸汗,不易使皮肤感到闷热潮湿的衣物。尤其是夏天容易流汗的季节,流汗后更需要尽速将汗水擦干,并于必要时使用电扇和冷气适时,尽可能的保持肌肤的通风,就是有效避免肌肤遭受反复刺激的好方法。
3.饮食适度忌口: 避免食用烤炸辣等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及鱼、虾、螃蟹、海鲜等发物的摄取,自然有助减少异位性皮肤炎的发生。
【中医师小叮咛】:
最后,中医师也提醒,有异位性皮肤炎问题切勿讳疾忌医。
事实上,只要在饮食和日常生活环境上适度控制,并搭配中医食疗、外敷,以及中药调理体质,想要改善、缓解异位性皮肤炎问题并非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