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一说,一个业余饭桶的饮馔笔记
一周前,老家的远方表哥电话母亲报喜:表侄二胎男孩,7斤,顺产!
添丁增寿,我能听得出母亲的喜悦。表哥电话一挂,她立马电话姐姐,一五一十的安排起来:猪尾骨要找胡须订,腰子要当天的,还有鸡、干贝等等……备一份好汤给产妇补月子,这是老母亲觉得最为妥帖的事了!
不买了,我帮您拿点钱过去,年轻人想吃什么自己买!姐姐一句话掐断妈妈的指令,也掐断了送物送汤送补这个当下年轻人并不欢喜的古老人情往来仪式。
但是,一碗汤的力量!我知道母亲是始终坚信的!其实,我也是!
大概十年前,我入职不久,一次小意外住了院。一个人、白色的病床、陌生的城市,身体的疼痛和背井离乡的凄凉一下涌上心头。房灯一暗,我便开始想念远方的家,想象着妈妈会给我端来一碗热腾腾的汤……
第二天,惊喜还真就降临了。单位工会的一位大姐,给我送来一盅浓香的牛肉汤。汤温热、料很多,一勺入口,一缕浓香氤氲在肺腑之间,我连尽三碗,须发尽湿,所有的酸楚随着一股热汤震散在五脏六腑间……一碗平凡的牛肉汤,那味道,想是这辈子也忘不了!
其实,我本就爱汤,这是三十多年来雷打不动的习惯!鱼胶、鲍肚、羊汤、萝卜……汤有富贵贫瘠,味有厚浓淡寡。但有时,就是多了那么一丁点的感觉,很微妙,似乎一口,便可喝尽人间冷暖,便可喝散凄凉悲欢!
可能也跟我的兴趣爱好有关,我也勉强能算得上是个半桶子吃货,身在饭场,顺应客心,各种汤品倒也喝过不少,好味道自然偶有遇见,但要说,能喝出那一丁点微妙感觉的,寥寥可数。
三年前,一个冷冬的深夜,我在沈阳康平一家路边小馆,那一锅寒夜里翻滚的羊汤,似乎有那么一点点感觉。
五年前的盛夏,自驾潮汕,大中午在潮州广济桥边,饥肠辘辘时大汗淋漓的喝一碗牛杂汤,似乎也有那么一点点感觉。
还有,就是厦门,我经常会去的一家社区店,有一锅 鼎鼎一品牛肉汤,看似普通,感觉却也非常好。说来也怪,好汤我见过不少,但喝得如此舒服妥帖的当真不多。基本上我冬天去会喝,夏天去也会喝。
鼎鼎一品牛肉汤 是以中式套餐小火锅的形式呈现的,配米饭,蒸蛋、红茶以及肉燥小菜。上桌后点亮锅下烛火,汤一翻滚,香气翻出,未入喉便觉鲜香扑鼻。这个时候,切记不要太急。吃热汤得讲究“匀、吹、静、啜”,我深谙其道。调羹匀开汤面、吹两口气、小口慢啜、在口中静置数秒,一股浓烈的牛肉香气夹杂着药膳的清香漫过舌尖,在口中荡漾。然后温顺的穿过喉咙,直抵肺腑……长吁一口气,有一种如释重负般的舒坦,脑海里想着病榻前、想着厨房里……那一口热汤,甚是微妙!
这锅汤看着有些普通,但已持续畅销20几年!
汤里的料很足,除牛肉、牛筋,还有牛尾、牛肚、牛舌等,用的都是一些比较好的部位。真材实料以及5小时牛大骨与川穹等多味药材熬制的骨汤底,不留汤、不加水,是这锅汤20几年长盛不衰的秘密。牛筋和牛尾,胶感强烈而又厚重扎实,每次都能让我迷恋。听说这些主料都是需要事先卤煮2小时后,再加入汤底炖煮的。最后再放葱段、枸杞、胡椒等等,滋补溢气,我看很多妈妈和老人家也都会点。
食物就是这么神奇,除了饱腹之外,还会有一种力量。在异乡羁旅的街角、在久恙初愈的床头……想起母亲、想起故乡、想起那份温暖……
鼎鼎一品牛肉汤,堪当此任!
话说,鼎鼎一品牛肉汤,来自 豪享来中西餐厅,全国60几个城市,200多家门店均有售。
鼎鼎一品牛肉汤
汤底:5小时熬制的牛骨汤底、配川穹等多味药材。
主材:牛肉、牛尾、牛筋、牛肚、牛舌等事先卤煮2小时,辅枸杞、葱段、胡椒、芫荽等。
配餐:香米饭,蒸蛋、红茶、小菜,小火锅形式呈现,持续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