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专业救援 “证”多不压身
35岁的刘俊才,大家喜欢叫他“牛忙”,他是芜湖蓝天救援队的一名骨干队员,队内担任理事、南陵蓝天救援队法人/队长职务,是一名从事公益救援的志愿者。虽然是志愿服务,但牛忙的专业性不可小视。国家应急救援员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红十字救护员证、AHA美国心脏协会证书、救援潜水员证……取得这些证,可以在关键时刻实施正确的救援,挽救他人于水火,也可以让一个人练就一身的生存技能和本领。
加入蓝天救援队 开始考证之旅
牛忙是南陵县工山镇人,现为一名摄影师,就职于芜湖某影视有限公司,他热爱自己的工作,创作出很多优秀的摄影作品。今年芜湖举办长三角峰会期间,一段火爆的《139秒芜湖快闪》和《芜湖欢迎您》视频在朋友圈被刷屏,其中很多的航拍和延时摄影镜头就出自牛忙之手。肌肤晒得黝黑、身材矫健的牛忙是不折不扣的户外达人,除了行走大地潜心拍摄,还有一份工作是他所热爱的“工作”—蓝天救援。
证书五花八门 都是为了救人
这些证书都代表着什么?能发挥什么作用呢?牛忙向记者细细道来。“红十字救护员证”,是蓝天救援队队员的必备证之一,考下这张证,能学会掌握心肺复苏(CPR)、止血、伤口包扎、骨折固定等基本的急救技能;国家应急救援员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含金量更高,它代表着持证人员在救援现场有决策指挥权,这无疑对持证者有着更高标准的要求;AHA美国心脏协会证书,此证在很多国家和地区被认可,所学的急救技能也更加专业,如学会除颤仪(AED)、肾上腺素的使用方法等等,掌握的技能更加丰富。
与潜水爱好者不同,牛忙考下了OW(开放水域潜水证)和AOW(进阶开放水域潜水证),为的不是休闲娱乐,去探索海底世界,而是为了继续考下“救援潜水员证”。众所周知,潜水本身就是一项危险性运动,更何况是潜入水下还要“干活”,救援潜水员的危险性不言而喻,考下这个证书也非常难,要经过70多项考核,他用了将近2个月时间才考完。牛忙笑着说“考下这些证过后,我就再也没去过美丽的海岛潜水,相反都是在淡水里进行搜救,淡水一般比较污浊,有些还会很脏,几乎是零能见度,一片漆黑,也没有潜伴陪同,在这样的水域里没有时间和方向概念,还要克服心里的恐惧,因为自己和救援队的经济能力有限,没有干式潜水衣和全面罩,在水下还要克服寒冷,就是夏天,在水底也坚持不到半个小时就要上来取暖,然后再下,和休闲潜水相比两者根本不是一个概念的事情,在保证自己安全的情况下,还要完成救援任务,难度可想而知。现在救援潜水市场价最低也是5000元/小时,出场费也是上万元,而我从没收过任何人的一分钱,就连开车去救援现场的油费都是自掏腰包”。作为芜湖屈指可数的持证者,牛忙曾多次义务协助公安部门进行水下搜救,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为出色的综合素质,牛忙2018年5月份参加了在北京国家地震培训基地举行的蓝天救援USAR队伍的综合测评,这是一支可以参加国际救援、拥有独立救援能力的专业队伍。“我们的救援不只是在紧急的灾难现场,也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中,比如老人出院没人送他回家,我们一呼就到,类似于这样的事有很多。”救灾的同时,芜湖蓝天救援队也在大力宣传防灾减灾,牛忙介绍,今年4月份开始,他们走进芜湖各个区县,针对学生开展防溺水教育,已经走过了150多所学校,收益师生3万多人。令他们欣慰的是,在去年接受防溺水安全教育的所有学生中,没有发生一起溺水事件,这般有效的成果也给予他们更大的动力和信心。当然,也有困扰着他们的一个问题,牛忙向记者诉说:因为队里其中一辆装备车是当初几千块钱买来的旧车,现在都不能开了,面临没车用的处境,希望社会上有安心人士或企业给予车辆的支持,让蓝天救援队这支纯公益的团队能更快速、高效的服务社会。
蓝天救援提倡的是志愿服务,队员要以家庭、工作第一,但是时间长了多多少少会影响工作和家庭,对此,牛忙坦言要感谢他的妻子和单位的领导给予他很大的支持。在大家眼里,牛忙是个大忙人,“因为姓刘,每天又这么忙,妻子就给我取了这个外号,大家后来也都这么喊我,其实我忙来忙去,就是为了能多做些好事,为子女树立一个好榜样。”
(文:康丽、图:刘俊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