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杰姐夫接手经纪人的事情之后,做得很不错,李连杰的事业有了很大的进展。
1993年是他真正赚钱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他天天都在拍片。这一年,他的片酬升为1600万港币,仅次于成龙,凌驾在刘德华、周星驰、周润发等天皇巨星的片酬之上。
李连杰从1980年拍第一部片子《少林寺》时领取1元人民币日薪,到1993年一部片酬1600万港币的巨大变化,靠的是他的敢于闯事业的雄心和真功夫的实力。其后他的身价日益增高,其卖埠价在东南亚不断飙升,据说身价当时也达2500万。
他的魅力,不但吸引了一大批的台港观众,同时,他也吸引了一大批日、韩、东南亚及美国观众,成为具有极大市场的票房明星。香港影视评论家估算,1993年李连杰的片酬加分成,总收益应超过一亿。
这一年是他的大丰年,但也是他的灾年。
不久,悲剧再次发生了。李连杰在蒙古拍戏的时候,突然听到姐夫出车祸的消息,痛失亲人令李连杰悲恸欲绝,他觉得姐夫的死完全是自己一手造成的,自己对不起姐姐。
姐夫的死让李连杰有了万念俱灰的感觉,他感到了人生的虚幻与无常,他对利智说:“什么功名利禄,都很虚幻,人生的本质是要活得快乐。”
李连杰的状态曾让利智紧张了好一阵子,利智经常劝说与安慰他。在利智的劝说下,李连杰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勇敢地去开拓自己的事业。
俗话说“祸去福来”,就在李连杰悲痛的时候,他遇到了台湾电影娱乐界的奇人杨登魁。杨登魁对尚在悲痛之中的李连杰说:“人死不能复生,你要勇敢地面对现实,对死者最好的祭奠就是继承死者的遗志,开创出辉煌的事业,这样,死者也是会含笑九泉的。”
李连杰听出杨登魁话里有话,于是说:“杨先生,我能再做什么辉煌的事业呢?怎么做也是拍电影。”
杨登魁笑了笑说:“不一定非得拍电影,当老板也是一条路嘛。”
李连杰听后,心里一振说:“那你说说看,我也有这个意思。”
杨登魁见李连杰也有此意,大喜,说:“你投资组建一个电影公司,自己当老板,我从你这里购买影片。”
“我现在资金还不够,组建一个电影公司不是小事。”
杨登魁爽朗地笑笑。“这不要紧,我先投资3000万港币给你,以每片一千万的价钱,向你买下三部新戏的台湾版权。”
这句话犹如一剂强心剂,让李连杰精神一振,他想,这杨登魁也真够胆大,片子连影都还没有,就敢一次性付清三千万港币。这样侠义的朋友值得交。
李连杰开玩笑地跟他说:“你不怕付了钱,我就消失了。”
杨登魁说:“我怎么会怕你跑呢,我看中的就是你的聪明、勤奋与重义。”
“你为什么投资给我呢?”李连杰问。
杨登魁说:“我做事全凭个性爽朗胆子大,我喜欢搏大。”
李连杰当即答应了组建电影公司,随后双方又谈了一些细节上的事,杨登魁便回台湾去了,不久,3000万港币进入李连杰的户头,自组公司的经济问题迎刃而解。
在奇人的帮助下,李连杰的事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这时,嘉禾、永高等公司都透过中间人接触他,以超过二千万的片酬请他拍片。李连杰一一加以拒绝,决定在大陆自组公司拍片,在大陆制作影片,影片完成后再交由香港发行。
公司在筹备的时候,李连杰对利智说:“你说我的电影公司起什么名字好呢?”
利智说:“我不懂这事,你去问问起名公司。”
李连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正东这个名字好不好?”
利智一愣说:“正东有什么含义吗?”
李连杰说:“有二点,一、我小时候用的名字叫李正东。二、五是我的幸运数。家中排行老五,五届武术冠军,五会带来好运,但公司用五字似乎不太好,于是改用五划的正来代替。东,即东方之意,日出东方,不是很好吗?”
正东电影公司名字确定之后,李连杰和杨登魁讨论开山之作拍什么,经过商议,决定继续方世玉的路线,拍一部武侠喜剧片,片名为《功夫皇帝方世玉之谁与争锋》,拟请萧芳芳、李嘉欣、计春华、郑少秋出演。
确立好要拍摄的电影后,李连杰与杨登魁开始筹建导演和制作班子。经商议,决定由李连杰做老板及监制,并担纲主演,导演为元奎,策划为许鞍华,这两人一武一文,互相辅助。他俩由于之前与李连杰多次合作,拍摄工作不仅使李连杰完全放心,还无须太多操心。尤其令李连杰钦佩的是,元奎非常善于把握拍片进度,可以做到丝毫不差。
商定之后,李连杰派人把方世玉的剧本大纲送给元奎。
过了几天,李连杰找来元奎,因两人都是老朋友,李连杰开门见山地说:“元导,我的剧本你也看了,就不多说了,我想请你执导方世玉一片,希望你帮我一把。”
元奎爽快地答应了,见元奎答应,李连杰很高兴。两人开始讨论起具体的事情来,元奎对李连杰说:“片子我想了一下,你拍方世玉有优势,也很合适。而且古装戏对你的动作有帮助,另外,方世玉这个人物用喜剧的方法去拍,观众容易得到新鲜感。”
李连杰说:“对,观众就是上帝。现在的电影只要视觉及听觉上配合,动作潇洒而有少许突破就可以,人的四肢打起来永远都是那几种,所以重要的地方是有个好剧本,可爱的人物。”
随后,李连杰又说:“方世玉一片准备请萧芳芳、李嘉欣、计春华、郑少秋出演,萧芳芳演苗翠花、李嘉欣演雷老虎的女儿、郑少秋演陈家洛、计春华演反派于振海,你觉得合适吗?”
元奎说:“萧芳芳的工作态度我很佩服,她在身体不舒服时仍全情投入,她拿着剧本充分消化,自我丰富以臻完善,甚至与对手了解怎样去表达一场戏,我想是她从影几十年以来的经验累积,除了女星着重的漂亮外型外,她还关心每一个人给观众的感觉,每一细节她都用心想过。这在演员中是很难得的;李嘉欣的选择也很好,我们需要个纯洁点的形象,她的第一个镜头很重要,我们要她用眼神演戏,这样会有内容;至于郑少秋,我想他在影片中着重体现出老大的感觉;计春华嘛,当反派当惯了,肯定是没有问题的。”说完之后,元奎笑了起来。
李连杰也跟着笑了起来,说道:“这些人物一个人一种性格,方世玉顽皮正直,苗翠花泼辣张扬、雷老虎的女儿纯情刚烈、于振海阴险恶毒。”
“那在武打动作上怎么设计呢?我想在这部影片中区别于李小龙的生猛和成龙的拼命。”
元奎思考了一下,说:“在这部武打片里要发挥你的特长,《黄飞鸿》一片中,除了有武学正宗遗留的大家痕迹之外,还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出的儒雅。在方世玉电影中你仍要做到这一点,用舞蹈般华美的招数戏打对手,先礼后兵,后发制人,点到即止,招招留情,将武艺与侠义完美地结合,既打败了敌手,又打败了观众。”
元奎的话说得李连杰很高兴,他拍拍元奎的肩膀说:“好,武打设计就按你的办!”
从元奎那里回来后,李连杰便花精力想如何去塑造方世玉这个人物,为此,他钻研了好长一段时间,李连杰希望在方世玉上有较大的突破,他说:“我不想让人认为我只懂得演黄飞鸿,我想摆脱黄飞鸿的形象,去创造一个新的东西。”
最后他从方世玉与黄飞鸿的比较中获得了灵感。
黄飞鸿的形象是一代宗师,他的心里背负沉重的包袱,有家庭的有国家的,所以其一举一动都要稳重,就是武打动作的设计也不能轻浮,要沉得住气。而方世玉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年轻人,脑袋里什么也不想,做什么事情都很直接,他的一些动作相对于黄飞鸿来说要随意得多。
李连杰分析时说:“方世玉是一个很随意,很机灵,有正义感的人,他出手的时候不会想到这一出手跟民族大义有什么关系,他只有母亲,但母子关系却近乎姐弟感情,无所不谈,路见不平,打过再说。”
1993年4月,《功夫皇帝方世玉之谁与争锋》开拍了,大概因为自己打工时备受老板的压迫,初当老板的李连杰对自己的员工很好,李连杰对自己的员工说:
以前我做的事,都是别人安排,自己没有控制权,所以未必称心如意,现在,希望借着做老板来改变命运,不但改变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他人的。我跟你们在一起感到很快乐,做老板赚钱并不是惟一的目的,而是想拍一些自己喜欢的电影。
由于老板好,正东电影公司的员工也以在他的手下干事感到骄傲。
《功夫皇帝方世玉之谁与争锋》完成后,在香港嘉禾院线的28家影院同时公映,结果从1993年3月4日至3月31日,共放映28天,累积票房达到三千万元港币,成绩可佳。
电影放映后,李连杰松了一口气,美美地睡了一觉。几天后,召开庆功会,记者问李连杰道:“你的影片又成功了,你在方世玉一片中又塑造了一个英雄,你认为香港人会接受你这一个英雄吗?”
李连杰说:“我心目中不存在英雄,各个人只有不同的位置而已,我是个不太崇拜英雄的人,若要选择便是李时珍,因为他为了对人的爱,去尝药草,为了别人而无私付出,这种态度我是喜欢的,至于观众要求的英雄是怎样,我不太清楚。”
1993年是李连杰最多产的一年,除了拍自己的方世玉,还主演了其他电影公司的电影,如嘉禾的《太极张三丰》、《新少林五祖》,还有永盛的《倚天屠龙记》。
常人很难明白他是如何工作的,现在描述一下他的工作方法:
当上映他的《方世玉》时,《太极张三丰》已经开始拍摄,当《方世玉续集》接近埋尾时,又轮到《新少林五祖》开镜,当《太极张三丰》在香港及台湾上映时,永盛的《倚天屠龙记》又快要完成了。李连杰就像一个轱辘一下转个不停。他说:“1993年我天天都在拍电影,每天忙到十一点多,有时要二三点,累得半死,最想的就是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