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古庙是潮州的地理坐标之一,是潮州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也是联结海内外潮州人的重要精神纽带。有这么一种说法,透过青龙庙能够探究潮州文化的前世今生。
每年的农历十一月二十,是青龙古庙安济圣王像更换新袍的日子,从这一刻开始,南海之滨的这座千年古城进入狂欢倒计时,潮州人等待的这个日子,就是青龙庙会。2012年2月,潮州青龙庙会获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称号。而为保护和传承这一民俗文化,2011年11月5日,潮州王伉传统文化研究会成立。
潮州王伉传统文化研究会秘书长 黄潮铭
作为研究会,遵循的就是国家非遗的十六字方针,就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扬”作为办会的宗旨。通过青龙庙会的举办,我们是为了传承和弘扬我们的地方文化,把中华的传统美德做到深入人心。
潮州青龙古庙又称安济王庙,距今至少已有400多年历史。安济圣王,名王伉,三国时蜀国太守。他为官清廉,爱国爱民,在民间享有崇高威望,深受群众爱戴。明《潮州府志》有载其事迹,清康熙十六年封为灵感安济圣王。韩山师范学院吴榕青教授认为,通过青龙古庙可以看到潮州从远古到现在文化的变迁,而且这种文化体现了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交融结合。
韩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吴榕青
青龙古庙所奉的信仰的神明包含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积淀,在远古时期蛇的信仰,就相当于古代的图腾。到宋朝的水神安济的信仰,到明朝王伉的信仰,这不同三个层次的信仰,是我们本土和外来文化的交合,所以可以说是我们潮州文化演变的一个窗口。
早在宋朝的时候,闽粤赣出现了对安济王的信仰,所谓安济即保护航运畅通无阻、平安顺利,这种信仰影响到了韩江下游的潮州。因此潮州事实上是先有青龙庙或者叫安济庙,然后才有王伉的。那么,王伉又是如何与青龙古庙联系在一起呢?在潮州,关于王伉的传说,版本非常多,但是不管哪一种版本,潮州人所信仰的是王伉精神。
韩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吴榕青
他是当时三国时期,蜀国诸葛亮属下的将领,他在一次守城当中英勇牺牲,所以在永昌那边立有庙来祭祀,本身就是忠勇的化身,像关公一样。
几百年来,潮州人信奉安济圣王,也反映了潮州人的精神特质。
韩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吴榕青
我认为是包容的,包容、感恩,除了我们本土最原始对蛇的信仰,我们还把闽粤赣安济圣王传播过来、接受过来。然后到明朝的时候我们从云南请来这个神明,可见潮州文化是一个包容的复合体。
安济圣王在潮州人的心目中为何有如此之高的地位呢?
韩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吴榕青
因为这个庙它的功能就是捍卫水灾,保护航运的畅通,保护商人的平安。而且到清朝后期,它可以预示丰欠信众越来越多,地位就越来越高。到了乾隆、嘉庆年间纳入了国家的祀点,所以就成为了潮州城的大老爷。
而到了近现代,潮州人在青龙古庙码头出发去海外,青龙古庙又成了乡愁的象征,成为连接本土潮人和海外潮人的重要纽带。
作为潮文化的重要载体,潮州青龙古庙和青龙庙会有着丰富的内涵。那么,青龙古庙的重建和扩建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当下,又是如何做好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工作?明天,我们继续关注。
来源:潮州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