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提起章莹颖,仍是万千中国人心中的痛。
一个正值最好年华、前途一片光明的才女,在异国被害2年多后,凶手认罪,遗体却仍未找到。
整个案件有颇多争议,扑朔迷离。
直到凶手被判终身监禁4个月后,一档节目首次披露惊人内幕。
看了让人细思极恐......
该节目是美国ABC电视台新闻节目《20/20》制作的章莹颖案专题《卧底女友》,一经播出,便引起不小的轰动。
为什么?
因为内容太硬核!太令人毛骨悚然!
在长达两小时的影片中,观众能看到破案的全过程,包括很多此前从未公开的案件细节,及多段真实录像和录音。
此外,记者更是辗转美国和中国,分别采访了章莹颖家人、凶手家人,拿到一手资料。
通过镜头和多个视角,我们或许能解决以下疑问:
1. 章莹颖为何会成为凶手的“猎物”?
2. 凶手是如何被锁定的?他又为何如此残忍?
章莹颖,90年出生。
母亲不认字是个家庭主妇,弟弟辍学去当厨师学徒,全家靠父亲一人撑起来。
把章莹颖培养成高材生,可以说倾注了整个家庭的心血。
就如母亲所说,章莹颖打小就聪明,爱学习,是家里出的唯一一个大学生。
本科中山大学
硕士北京大学
后到中国科学院客座学习
最后于2017年前往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交流学习。
她是学术巨星,有一种真正的热情,去体验各种不同的事情——
热衷于参加志愿者活动;
和朋友组过乐队担当主唱。
可以说,在周围人眼中,性格开朗、爱笑的章莹颖,永远是最优秀的那一个。
就在她失踪前不久,还成功申请了该校的博士课程。
然而,她再没机会上课了......
她很珍贵,无论在哪里,她的笑容都会很灿烂。
17年6月9日,章莹颖从实验室离开,计划坐公交去和房东签租房合同。
期间,两人还有信息来往。
当她没按时出现,房东问道“你在哪里?”,章莹颖则没再回复。
其实,原本学生在休息日玩“消失”是常见的,毕竟年轻好玩嘛。
但唯独在章莹颖身上不可能发生,因为她是个有责任心、时间观念极强的人。
眼看她很晚仍没回实验室,工作人员着急了。
之后到宿舍寻找未果,便选择报警。
监控录像显示,章莹颖在换乘公交的时候,为没赶上下一班车感到焦虑。
就在她焦灼跺脚之际,一辆陌生的车在她面前路口绕行一圈后,停靠在她身边。
章莹颖和司机简单交谈几句,便上了车。
通过此,警方很快认定这是一起绑架案,FBI开始介入,首要任务就是找车主。
尽管监控中车主的脸模糊,看不清,但凑巧车型较为特殊,范围瞬间被缩小。
外加警方跟监控“死磕”,很快就发现嫌犯车辆前胎有缺口。
就是这样一个小线索,使得警方锁定“绑架者”是布伦特·克里斯滕森。
难道案件就这么容易破了?!
当时谁都没想到,艰难的拉锯战才刚刚开始......
按理说,犯事儿的人心都会虚,尤其见着警察,两腿哆嗦都算轻的。
但布伦特不一样。
他镇定自如,甚至带点儿不屑,像没事儿人一样打开房门,之后又大摇大摆的去警局接受调查。
我确实载过一个女孩儿
但她后来下车了
......
双方进行了一番长时间的思想博弈。
正如警察说的,真不知道是他被警察审呢,还是他审警察呢。
只是,是筛子就有洞,他在意识到自己口供前后不一致时,便立即闭嘴。
我知道在我回答任何问题之前,需要找个律师。
心思缜密,预示着这不是个一般人。
不错,布伦特绝顶聪明。
他成绩不错,一度攻读到博士,只是后来因为项目失败,以硕士研究生毕业。
但这并不妨碍他的优秀。
作为大学助教,学生们崇拜他,认为他人品好又博学;
而回归家庭,他有个相恋多年的爱人,有安定的生活。
但正所谓“人有千面”。
所有人都没想到,在完美的面具下,布伦特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
行为怪异:中学时,他曾半夜惊醒,试图从二楼门廊跳下。
挫败者:不堪学业上的打击,他酗酒、吸毒。
雪上加霜的是,被他视为唯一的妻子也背叛他,有了别的男人。
妻子实在无法忍受提出离婚,但他死不同意,最后两人竟达成共识,实行开放式婚姻。
简单说就是在不离婚的前提下,各玩各的。
然而,这般举措治标不治本。
布伦特的心结不仅没打开,还陷入抑郁,他甚至去医疗中心接受心理问询,吐露自己有想过自杀或杀人的念头。
但以上种种皆是推测。
没有实打实的证据做依靠,法律是不认可的。
就在警方束手无措的时候,一个女人打破了僵局。
泰拉是布伦特在开放婚姻下的爱人。
作为唯一能亲近嫌犯的人,警方私下找到她,希望其配合调查,佩戴监听设备监视布伦特的一言一行。
起初,泰拉是纠结的。
因为她爱布伦特,答应警察就意味着和布伦特站在了对立面。
他不是凶手还好,但一旦他是,泰拉真是不敢想,更不知该如何面对。
但,她还是做了。
因为要找到章莹颖,为了良知。
成为警察的“眼睛”和“耳朵”,她记录着和布伦特在一起的每分每秒。
开始,布伦特并无异常。
他不时为章莹颖感到惋惜,甚至还主动前往警局协助调查。
后来他还拉着女友去参加学生举办的“寻找章莹颖”的活动,结果对话高能了。
在人群中,布伦特直言他必须要来参加。
他说这个活动是为他举办的,他们是为他而来。
布伦特言语轻薄,嘲笑在场的所有人,极其享受这种“上帝视角”的感觉。
我只是想看看有多少人 因为我而来
去那个会场 因为那也是为我举办的
随着思想上的放松,他对身边的泰拉讲述了杀害章莹颖的过程。
一个人可以愉快地讲述自己对另一个人做的恶事,让人感到毛骨悚然。
我想掐死她 难以置信 她怎么都死不了
她的求生意志简直不可思议
我不敢相信她还活着
所以我把她抬到我的浴缸里
我拿了根棍子 拼命地打她的头
她的头裂开了 所以我把她的头砍下来了
更咋舌的是,录音内容还显示,他说章莹颖不是唯一死在他手上的。
他很可能共计杀了13人!
正是这段残忍到听不下去的录音,成为扣住布伦特的“手铐”。
为了真相大白,泰拉更是勇敢的站上法庭。
能看出,布伦特心理扭曲变态到极致,他不能称之为人,简直是人面兽心的恶魔。
选中章莹颖,将其杀害,没有特殊的理由。
单纯是她碰上了,“运气差”。
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就在章莹颖出事那天上午,同校的另一位女学生曾报案,声称自己被一辆车阻拦。
司机自称便衣警察,邀其上车问询,只是这要求被女学生拒绝了。
后来这名学生将这段经历发布至社交网站,以提醒同学们提高警惕,以防上当。
看到这,我们不禁感到惋惜。
要是章莹颖那天碰巧看到这则推文,是不是就能多一些提防;
悲剧或许也就不会再发生。
恶魔杀手被判终身监禁,且无假释机会,让人大快人心。
但纪录片里,他和他家人对受害者的态度让人作呕。
其父亲在判决书已下的情况下,还一味地帮他开脱。
通过警方调查,布伦特经常浏览一个名叫幻想拐骗的网站,该网站的人通常会互相意淫一些情节,也就是“过嘴瘾”。
只是布伦特在过完嘴瘾后,又付诸行动。
不仅亲自去购买了工具;
还实施了犯罪。
而这种行为到了布伦特父亲口中,便成了“平常事”。
正所谓替凶手开脱,就是协助犯罪。
当记者问布伦特父亲关于章莹颖遗体下落时,他竟意味深长的说道——
他(布伦特)被告知不要这样做,现在还不是时候。
“被谁?”
之后,他直接中断了录制。
难道,他真的不知道吗?
不难知道,章莹颖的下落已成为他们跟法律博弈的筹码。
就像布伦特后来招供的,他将“章莹颖”分装到三个垃圾袋,回收垃圾的垃圾场足有半个足球场大。
警方得知这些消息时,距案发早已过去18个月。
如同大海捞针,且造价极高,更何况警方也难以分辨布伦特的话是真?还是纯粹的捉弄?
可不管是真,是假。
作为亲人,章莹颖的父母、弟弟、男友都不曾放弃。
从章莹颖出事后,他们漂洋过海来到异国,人生地不熟,到处张贴寻人启事,只为找到女儿。
法庭上,他们保持最大的克制,没有拿下耳机,而是听完凶手杀害章莹颖的全过程。
但就这样,布伦特却依旧不给他们希望——带女儿回家。
这大概是每个父母的噩梦:
把孩子送到千里之外去上学,但是他们再也没回家。
不过,审判结束,但案件却仍未结束。
章莹颖的家人依然没放弃,在为女儿的权益努力,追责到底。
哪怕,向着真相的前进步履维艰,也不曾犹豫。
即便是大海捞针又如何?
这从不是徒劳之举。
任何时候都不缺正义,缺的是为正义呐喊的责任和勇气!
或许,只有这样——
世间的恶魔才能少一点,悲剧才能少一点......
文章最后,让我们为莹颖祈福:
愿她能早日“回来”,回到父母的怀抱,
回到爱人的身边!
商务合作QQ:293384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