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静心科技为您提供不一样的静心视角。
美国东部时间8月18日,一位号称“中本聪”的神秘人物在网站(https://satoshinrh.com/)上发布了自证身份的第一部分,详细说明了比特币和中本聪名字的由来。
这些年关于比特币开发者和创始人“中本聪”本人的猜测一直不断,但是都没有结果。历代“中本聪”有望月新一、尼克萨博、多利安-中本、Vincent van Volkmer,但是这些人最终都表示“自己不是中本聪”。目前,较为争议的是澳本聪和犯罪大师Paul Le Roux,但是都没有得到非常肯定的证实。
经过了几次关于“中本聪”闹剧之后,大家同样认为此次自证“中本聪”事件是包装精良的炒作。
事实上,验证“中本聪”的方法其实也很简单。让“中本聪”用早期地址对应的私钥签名标注一段信息后公布,就可以公开验证这个签名,从而证明其是否拥有早期地址的私钥签名。这种做法不会暴露自己的私钥签名,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人这样做,这也使得“中本聪”的身份成为一个迷。
不管“中本聪”是谁?比特币是真实存在,比特币背后的区块链技术也是真实存在。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也曾在一份报告中明确表示,区块链技术是继蒸汽机、电力、信息和互联网科技之后,最有可能触发第五次颠覆式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
但是,随着依托区块链技术的比特币、各类比特币衍生币以及首次代币发售(ICO)等项目引发大规模的骗局、病毒入侵、虚假交易等交易乱象发生,从而导致出现批判区块链技术的浪潮。
那么,这种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到底是被夸大且存在巨大漏洞的技术,还是真的是掀起科技浪潮的又一股新力量?面对已经成熟并广泛使用的中心化B/S架构,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是否具有颠覆其霸主地位的能力?未来,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将起到怎么样的作用?
区块链技术应该是目前科学史上最神秘和诡异的发明,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项重大发明没有找到发明人是谁。
2008年10月,比特币创始人“中本聪”发表了一篇《Bitcoin: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论文。该论文表示研发出一套全新去中心化、不受政府或机构监管的电子货币系统。
2009年1月,“中本聪”在SourceForge网站上发布开源的比特币软件系统。比特币开源软件发布后,据说大约100万个比特币被“中本聪”挖出。一周之后,“中本聪”将10个比特币送给密码学专家哈尔·芬尼(Hal Finney),从而促成世界上第一笔比特币交易。
在比特币发布初期,比特币毫无价值。2010年5月20日,程序员拉兹罗·翰耶斯(Lazio Hines)用10000个比特币换取两张价值25美元的棒约翰比萨券。自此,世界上第一个比特币世界公允价格诞生,这一天也被称作比特币披萨日。
伴随着比特币的不断发展,目前国际市场上比特币的价格基本稳定在11000美元以上,关于区块链技术的研究也就如同井喷式增长。
B/S架构是依托国家、机构构建服务中心,用户端则依托服务中心实现服务的查询、使用和获取。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P2P(点对点)技术,区别于BAT等商业巨头的B/S架构,是一种实现全网信息同步的技术,能够摆脱中心控制、存储、管理带来的信息泄露、用户安全等问题。
区块链技术是如何实现这种全网信息同步?主要利用哈希(Hash)算法产生一个全网认证。谈到比特币,大家想到更多的是“挖矿”,但是大家似乎对于“挖矿”并不是很了解。我们可以把比特币的“挖矿”当做是矿工玩的数学游戏。
形象来说,所有矿工在同一时间内,计算一个数学难题,谁先计算出来,谁就能获得比特币奖励。实际上,所谓挖矿,就是计算机通过穷举的办法,找到哈希值的过程。但是围绕挖矿还有很多其他专业问题,包括挖矿难度的动态调整以及入链时的孤块处理等,这里就不一一详细说明,感兴趣的可以参考区块链相关技术书籍。
我们都知道,目前谷歌、亚马逊、腾讯、阿里巴巴等商业巨头都是极力在维护自己的B/S架构,并通过各自的平台为用户消费、体验等提供信用背书。而且也正是因为这种B/S架构的广泛运用,各大平台开始开放自己多余的计算服务,从而形成了市场火爆的云计算。
中心化B/S架构
但是随着这些商业巨头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用户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越来越受到关注。于是,一些具备自由思想的群体或者机构开始反抗这种中心化带来的服务垄断。从技术层面来讲,区块链技术就是利用这种对等网络的平等性,使得用户能够对自己的信息保持控制权。
但是这种区块链技术真的具备颠覆这种成熟高效的B/S架构能力吗?从目前,乃至以后来看,区块链技术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自从21世纪以来,出现了很多基于对等网络的服务应用,比如自由分享的音乐、论文、视频等。但是到目前为止,这种应用一直没有流行起来。原因很简单,既是服务器又是客户端的节点需要同时存储维护整个区块链信息,从而使得资源消耗巨大。而且这种对等网络资源自由分享的模式也涉及到很多知识版权的问题。
对等网络架构
对于区块链也是同样如此,其技术本身就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资源消耗大。
举例说明,假如淘宝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网上交易管理,的确能够使得用户信息安全得到很好的保障,但是这样就会使得每一个手机或者终端要保留一个由上亿淘宝用户构成的交易数据。每一次交易,都需要在上亿用户端实现数据同步,这在现实中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而且全部交易数据对于单个用户来说,是没有价值的信息。
因此,区块链根本无法运用到这种数据量很大的项目,而且很多小的项目也会因为时间的积累而让整个系统变得负重不堪。对此,区块链技术衍生出一些变通的技术手段,例如建立中继节点和闪电节点。简单来说,区块链也要建立一个数据中心作为中继节点,并通过临时访问建立闪电节点。
这样看来,单纯的区块链技术很难运用到实际的项目,特别是在目前大数据时代。与此同时,区块链技术也在不断向中心化B/S架构学习,通过建立数据中心来缓解P2P对等网络资源消耗巨大的问题。因此,区块链仍然摆脱不了“中心化”的思路。
总之,区块链技术并不具备颠覆中心化B/S架构能力。
尽管区块链技术并不能颠覆中心化B/S架构,而且区块链的很多应用场景都是可以通过技术更成熟的B/S架构实现,但是区块链绝对不是无用、落后的技术。因为,区块链技术在一些特殊场景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大规模的选举投票。
简单来说,区块链技术应该是互联网主流B/S架构的补充。
目前,全球人类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多个方面的信息都被少数几个公司掌握,这种霸主垄断并不是没有问题。但是由于目前互联网企业的跨界之深、涉及面之广都很难在短时间内被拆解。
因此,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对这种霸主中心化产生一定的限制作用,特别是在智能合约、数字货币、股票证券以及记录保存领域,不易被篡改的区块链技术必将发挥其作用。例如,目前很多设备生命周期使用管理、私密支付、选举投票等都逐步开始使用区块链技术。
但是,从目前来看,区块链技术对这种中心化的影响力相对较小,甚至是没有。原因在于,目前大众基本不可能参与到这种垄断企业的决策。这让我们开始思考,大众能否参与到这种垄断服务企业的决策呢?
随着人类社会智慧程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人的工作应该能够被智能机器人代替,那么未来的人又该何去何从?也许在那个时候,人类的价值不再是具体的工作完成,而是在决策这些智能机器人该如何提高经济效益和实现人类个体价值。
到那个时候,全民持股,共同决策的场景将会出现,全人类也将共同来享受智能时代带来的物质极大满足。到那个时候,区块链技术应该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本文结合最近的“中本聪”自证身份的事件,引出比特币背后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但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比特币等电子金融交易导致大量金融交易乱象发生,引发大众对区块链技术的批判。
本文从介绍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背景出发,说明区块链技术的实质以及存在“资源消耗大”的问题。进而得出,区块链技术不具备颠覆互联网主流B/S架构的能力,而是作为互联网中心化B/S架构的应用补充。
尽管区块链技术的很多应用场景都能够被中心化B/S架构代替,但是一些严格控制信息篡改的特殊场景仍然需要区块链技术。而且目前区块链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为了解决自身架构存在的问题也在不断吸收“中心化”的思想。
最后,文章也展望未来智能时代,全民参股对智能机器人进行决策也许将成为可能。到那个时候,区块链技术将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你们怎么看待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欢迎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