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起源于中国,人类社会历史长河中,原始时期,人类群居大自然,并依赖大自然。随着人类文明发展,集居城市的人们,虽身居城市,仍然眷恋、酷爱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中国文化(思维)影响下,为寻求“人与自然和谐”,产生“囿、台”(狩猎、游赏、通神场所),发展形成“自然山水园”;产生“绘画”,发展形成“自然山水画”;产生“盆栽”,发展形成“盆景”。三者随着人类的社会活动、经济发展、文化提高,而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相互提高。 据现知考古、文献考证: 中国盆景起源于东汉(公元25-220年),出现观赏植物形象美的植物、盆盎、几架三位一体的盆栽。 早在公元前1万年至4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的祖先已将植物栽入器皿,观赏植物形象美。
那么近几年中国盆景人为什么疯抢日本盆景呢 ?
首先是成熟度
中日现在盆景的区别首先体现在成熟度上。从素材来说,除去山采野桩不算,作品的成熟度也就是盆龄,一个25年盆龄的成型作品很难与60年甚至100年盆龄的作品比成熟度。你再养30年,别人也增加了30年,这30年的差距在作品 上一定有所反映。 出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中国盆景盆龄悠久的十分稀少,相反日本,德川家光的遗爱五针松,皇居的真柏,动辄五百年七百年,民间也有大量数代百年的作品。
文化层面上,日本盆栽在全球的传播并不只是简单的舍利干神枝的技术解说,他们有一整套的日本国风文化体系特别是“WAB1-SAB1”。即:削减到本质,但不要剥离它的韵,保持干净纯洁但不要剥夺生命力。通过近百年的传播,日本国风文化中的WAB-SAB1已经成为中国之外几乎全球盆景国家的盆景文化心灵导师。可今天的中国盆景人有几个知道什么叫WABI-SAB1?更难得的是:我们一直困惑于像“意境”这样的词如何解释给外国人,但日本的WABI-SAB恰恰就是一个没有官方解释的词。日本人自己甚至认为,为了更全面地表达这个词的外延含义,日本就不应该对外解释这个词,让人们在想象中去领悟这个词更有利于对这个词的理解。而如今,WABI-SAB早已经成为日本传统文化中的标志性哲学观,它在日本所具备的主流美学权威性如同古希腊在欧洲美学里的主流核心价值观。
技法上,国人对日本盆栽的呆板的三角形的固定印象其实多少带有一点对日本盆栽早就具备的创造性的忽视。日本的三角形确实存在于国风展这样的主流的商品化收藏市场的领域,但日本一部分真正艺术化的作品往往是你在国风展上看不到的,这些作品的结构和透视与四维空间的创造性和创意水准其实远高于全世界绝大多数盆景国家的一流水准。其实公平地讲,很多日本盆栽作品具有创意精神的世界级巅峰作品。你可以不同意这点,但你不能说全球盆景人全都是傻瓜。
最后说回中国买家疯抢日本盆栽的事,日本盆栽高度产业化很多年了,在欧美和亚太很多国家,要买盆景,特别是中,大品成型精品,首选地就是日本,为什么每次国风展全世界会来那么多观众?他们只是来看盆景?其实很多人是来买东西的,特别是中国人,早已成为日本盆栽的第一卖家,为什么,因为东西确实好。否则为什么拿真金白银来换?重点在于,中国盆景的交易主要发生在非批量化交易的国内领域,出口的小盆景也有,但和日本的微型盆景单品价格相比,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产业化技术的增值溢价。
当然我们中国盆景文化博大精深,盆景起源于中国,我们中国也有很多出名的盆景大师 ,有潘仲连、赵庆泉、胡荣庆等,他们始终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为己任,塑造出很多有名的作品。
潘仲连作品:横空出世
胡荣庆作品:碧空清影
赵庆泉作品:入云
看完本篇您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和看法吗?您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欢迎你您在评论留下您独特的想法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