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维和士兵牺牲​,年仅23岁,英雄走好

2019-12-02     潍坊寒亭检察院

11月29日上午10点

哀乐低回,苍天含悲

江苏省兴化市沙沟镇举行了一场追悼会

沉痛悼念维和英雄付森


在恶性疟原虫的侵蚀下

付森于2019年11月26日7点59分离世

再也听不见祖国的召唤

再也没法回应军号的指令

永远告别了头上的那顶蓝盔

他的青春,永远定格在了23岁!


图片来源:中国维和警察官方微博


付森,江苏兴化人,1996年1月出生, 2013年9月入伍,中士军衔,2014年1月至2017年9月在原第一六一医院(现为中部战区总医院汉口院区)担任电话员工作,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任中国第八批赴南苏丹(瓦乌)维和医疗分队通讯员,赴非洲执行@联合国 维和任务。


在执行维和任务工作中,付森不幸感染了疟原虫,导致回国突发恶性疟疾。四百余天来,虽经多次专家会诊、多种生命支持治疗,但病情恶化,致多脏器功能衰竭,于2019年11月26日7点59分离世,青春永远定格在23岁。


据战友介绍,在任务区,付森主要负责通讯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刚抵达营区时,90%的电话线路不通且条件有限,付森靠着人力、用着铁锹,硬生生凿开了坚硬的红土地,将崭新的电话线埋入地下,2天之内恢复了营区内的正常通讯;部分裸露在外的线路经常被窜入营区的老鼠、刺猬、野狗啃咬,导致电话断线,可只要一出现线路故障,不管白天黑夜,无论风吹雨打,付森总会第一时间进行检修,被蚊虫追逐叮咬更是家常便饭。

在家里,付森是三代单传的宝贝,但是在维和医疗队中,他总是想别人之所想,急别人之所急,只要战友有困难、有需要,他都会甘于奉献、倾其所有。出国前夕,远在北京办理护照的干事回不来,付森主动联系询问,默默地帮他准备好了脸盆、蚊帐、拖鞋、牙膏牙刷等生活用品。同宿舍的室友生病、行动不便时,他当起了送餐员,半个月以来一日三餐从没迟到过,此外室友洗衣、刷碗的活,他也一次都没落下。

细心严谨、不怕苦不怕累是维和战友对付森不约而同的评价。日晒雨淋、蚊叮虫咬,虽置身险境,付森依然时刻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用生命维护着任务期间营区信号的通畅,圆满地完成了国际维和任务。

就在付森忘我执行任务的某个时刻,却不知疟原虫已经潜伏在他的体内,导致回国突发恶性疟疾。在恶性疟原虫的侵蚀下,付森多脏器功能损害。400多天来,经过多次专家会诊、多种生命支持治疗、多重专门特护后,付森的脑功能无改善现象,各器官感染治疗效果欠佳,于2019年11月26日7点59分遗憾离世。



中国维和部队

是中国向海外派出安全部队

他们维护着驻地的社会秩序

保护着驻地的公共设施

是贫困地区人民的保护神


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机场的窗户、墙上都是弹孔”

“随处可见有人拿着枪”

“被枪口对准胸口”

“在枪声中入睡,被爆炸声惊醒”

……


这些只能在电影中看到的场景

便是他们的日常

战争的痕迹“比想象的更震撼”


图为中国驻马里维和部队工兵冒着罕见的红色沙尘暴,紧急展开加奥机场直升机停机坪建设任务。中新社发 李祥辉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在战场上

中国维和部队反应最快、素质最高

凭借自身过硬的人员和技术优势

协助友邻出兵国的事迹

在当地也不胜枚举

2018年8月,中国第六批赴马里维和部队进行营区防卫演练。图片由李庆昆所在部队提供

维和战场

中国军人就是祖国的最佳“代言人”

一次执行任务时

维和官兵们遭武装分子围住

被枪口对准胸口

生死时刻

武装分子看到车上的五星红旗

选择了放行!



在日常生活中

中国维和部队积极帮扶

当地民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赢得当地老百姓由衷的信任和赞许


图片来源:央视军事视频截图


截至2018年12月

中国军队已累计参加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

派出维和军事人员4万余人次

13名中国军人牺牲在维和一线

中国军队在维和任务区

新建、修复道路1.3万余千米

排除地雷及各类未爆物10342枚

被国际社会誉为

“维和行动的关键因素和关键力量”


2018年8月,中国第六批赴马里维和部队进行营区防卫演练。图片由李庆昆所在部队提供

维和之路充满艰险

向前的道路上

有诸多看不见却存在的荆棘

寒来暑往,花开花落

一切都在变化

但中国维和军人的努力,只多不减


2014年3月,在位于山西太原的解放军二六四医院,由43名军医组成的联合国维和医疗分队告别亲人与同事,开赴非洲利比里亚,执行维和医疗任务。图为军医付丽挥泪告别年幼的孩子。中新社发 韦亮 摄


致敬!中国蓝盔英雄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njWhxm4BMH2_cNUgkC-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