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应为劝酒导致别人身亡,而被推上被告席的案例实在是太多了,这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对于劝酒这件事越发的谨慎起来。只是还有人不明白,到底怎样的劝酒行为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呢?
案例一:
林某和吴某是朋友,林某在吴某家喝酒。当时夜已经深了,吴某打电话约朋友方某来接他和林某。随后,林某几人乘车出行,行经一段山崖路时,林某下车方便时不慎滑落山崖掉进水里,溺水身亡。事发后,林某家人要求吴某和方某承担死亡赔偿金等共计十余万元。在法官调解下,最终达成和解,方某和吴某给付死者家属赔偿6万元。
案例二:
一天晚上,赵某和朋友徐某、周某等6人到饭店吃饭。酒席上,徐某、周某等人对赵某不停地劝酒。酒后,赵某手脚瘫软,趴在桌上,小便失禁。第二天,赵某被发现猝死在招待所房间里。经法医鉴定,赵某系急性酒精中毒死亡。事后,赵某的家人以徐某等人劝酒过量为由,将徐某等人告到法院,要求给付死亡赔偿金等费用共计12万余元。法院判决:赵某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本案中赵某有重大过错,自行承担50%的责任;徐某等人承担20%至5%不等的赔偿责任。
四种情形要承担法律责任
1、明知对方身体状况仍劝酒
比如明知道对方有高血压或者心脏病,亦或者是身体情况不能喝酒,却还是一连串的劝酒的,这种行为要付法律责任的。
2、激将法劝酒
这也是很多人劝酒使用的方式,用一些半强迫半激将的言语让对方喝酒,什么不干了就是看不起我之类的言语,这样的劝酒方式要付法律责任的
3、明知对方开车的劝酒
明明知道对方开车来的,喝酒之后要开车回家,或者是对方的工作是司机,却不断给对方劝酒的,一旦出问题,一定要负责的。
4、醉酒后却不护送的
很多人觉得只要对方或者自己离开酒桌后对方出了问题,那么自己就没有责任,这是不对的。明知对方醉酒了,去不护送回家,那么一旦出现问题,大家都要负责任的。
美酒虽好,但是不能贪杯!“劝酒文化”看似是为了烘托气氛,使亲戚朋友之间的感情越来越好,实际上却是陋习,难道不喝酒就代表没有感情了吗?由此引发的意外太多了,我们需要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