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二,传说中“龙抬头”的日子。
龙抬头,是指“青龙”七星开始出现在东方,万物此时开始真正苏醒,民间流传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真实写照。因此,二月二又称“春耕节”、“春龙节”。
二月二,剃龙头
民间一直有“二月二理发去旧”的说法。这一天,为孩子理发,叫“剃龙头”或“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大人理发,也有辞旧迎新,带来好运的寓意。
往年的龙头节,理发店里往往是顾客爆满。但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每个人的理发节奏,很多地方的理发店至今还没开,我们也还不能随意走动,去“剃龙头”。
近期,一条#如果理发店再不开门#的话题,就已悄然登上微博热搜。
有网友调侃: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往往很骨感。
很多人无法忍受长发困扰,于是纷纷对头发动起了手。但自己剪发,是一件有风险的行为,稍有不慎就是失败案例。
一份“自己理发操作须知”
对女性来说,头发长了可以选择绑起来,有刘海儿的可以用发夹将头发固定到一侧。
男性如果想在家理发,不妨让家人帮忙,以下细节可以帮你提高成功率:
手法慢一点,避免用力过大伤及头皮;
不建议剪得过短,这样就算你剪砸了,还可以让专业的理发师重新修剪;
可以把头发分成几个部分来剪,不要一抓一大把;
理发时避免让儿童在身边,使用剪刀更要小心。
二月二龙抬头,除了理发剃头,还得吃这几种美食。
咬龙耳、扶龙须、食龙子……这一天,各地风俗里的传统美食,大多以“龙”字命名,沾“龙气儿”,吃个吉利。
吃龙耳,旺财源
“龙耳”,指饺子,因形状神似,在二月二成为人们的必选美食,寄语新年财源滚滚之意。
扶龙须,顺溜溜
吃龙须面,又称“扶龙须”,吃一碗龙须面,讨一个顺顺利利的好彩头。
食龙子,五谷丰
“龙子”指的是米饭,大米蒸出的米饭,粒粒分明、形若龙子,取“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盛上一碗,“福运绵延”。
此外,吃春饼称为“吃龙鳞”,吃馄饨为“吃龙眼”,炸油糕为“吃龙胆”,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猪头称作“食龙头”,吃葱饼叫做“撕龙皮”。
宅家别忘运动
二月二古称“踏青节”,这一天适合出门踏青、郊游。
受到疫情影响,不太方便出去走动,不妨在家中做一些室内运动。毕竟踏春的本质就是运动,一样可以收到效果。
节日诗词
二月二是一个传统节日,此时正值春天,诗人们用笔墨表现春天的美好。其中,也可了解“二月二”的历史习俗。
《二月二》
唐·白居易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日》
唐·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二月二日出郊》
宋·王庭珪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陇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二月二日即事》
宋·方岳春潮昨夜没平滩,一雨催花色半含。
雁唤元宵归塞北,燕衔新社到江南。
无欢不必游花树,有病何须置药篮。
只把公忠答天地,从教儿女闹冠簪。
二月二本是一个踏青郊游的好日子,可是因为肺炎疫情,我们还需要待在家里再等些时日。
疫情之下,安全为首。虽然全国各地的疫情态势逐步向好,但还是不要掉以轻心,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少出门,更不集聚。
一起期待春暖花开,再从“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