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歌身处“战场”的武器,是深究细节之处的真挚与浪漫

2020-11-22   首席娱记MAX

原标题:陈凯歌身处“战场”的武器,是深究细节之处的真挚与浪漫

《演员请就位2》新一期终于播了,娱记君也终于看到了期待已久的陈凯歌导演手写原创剧本《F小调幻想曲》,也是这一期所有作品里唯一一部原创剧本。

果然不出娱记君所料,这个剧本、这个运镜、这个角色塑造、这所有的一切,都太“陈凯歌”了。

在看《演员请就位》前,绝大多数人对陈凯歌的定义就是:国产电影无论是艺术造诣还是导演形式上都是当之无愧的巅峰之作《霸王别姬》的导演

却极少有人能深入体会到,陈凯歌作品中更私人化、先锋感的那一面。

这期《演员请就位2》中的《F小调幻想曲》便将这一面展现了出来,作品里张海宇饰演的主角是一个看不到前途的导演,几乎是以谄媚的态度去迎合其他人。王锵是一个想要演好角色的人气帅哥演员。

而胡杏儿饰演的角色,是一个奋斗了大半生为了实现恋爱的愿望花钱成为女主角和“小鲜肉”拍戏的制片人。三个角色都背负着各自的梦想,有着不同的追求,却在三人拍最后一场戏时,因为胡杏儿的角色破产、法院到片场强制执行而被打断。

这样的角色设定和情节安排,既离奇又透露着一丝无奈的真实。

熟悉陈凯歌秉性的观众都知道,陈凯歌给演员讲戏,一般是这几步:先是为演员深度剖析角色,循循善诱告诉演员出于人设及剧本环境,每一个动作都是有动机的。

陈凯歌告诉张海宇他饰演的导演和人气小生对话时的态度该是谄媚的,所以在喝啤酒时要回话,不应该放下来再回答,而应该是边喝边有些狼狈地说“谁红谁是哥”。

而第二步,他会代入张海宇的身份,有理有据地告诉他哪儿演弱了,哪儿需要加强。

第三步也是必然不可少的——陈凯歌的亲身示范,那信手拈来的神态完全就像个经验十足的演员。有了理想化的模板在前,演员相对来说也更容易领悟导演想要的是什么效果。

所以和陈凯歌合作过的演员,无一不是打从心底敬佩和夸赞的。

在给演员讲戏上有多用心我们已经看到了,但在镜头没拍摄到的大多数时间,他还要一个个场景检查,浏览道具摆放方式,确认灯光效果,甚至还要为助演示范表演。

最后也确实呈现出了陈凯歌想要的那种“生活感”和“真实感”。丝丝入扣的情节递进和富有新鲜感的转折全部围绕角色的人设而合理推动,最后观众发现,那个一开始看仿佛是个只想要和帅哥演员拍吻戏的“花痴”制片人,其实不过是个为了实现未圆的恋爱梦而始终怀有少女心的女人罢了。

这种无需过多渲染便能直击人心的情感,正是陈凯歌在电影中最擅长的表现手法。

不得不说,也正是这种严丝合缝的生活感配以浪漫独特的剧情,才会让陈凯歌成为这样一个对于这个时代而言都极具先锋感的作者导演。

而陈凯歌无论在哪个时代,其实都是走在前的。

1980年代的陈凯歌,正值热烈肆意的青年时代,彼时的他和侯孝贤仿佛“荒野大镖客”组合,在费城街头咔擦一张留下合影。

那几年他还拍了当时红遍大西洋两岸的超级乐团杜兰杜兰乐队的mv,迷幻的摄影风格和快速切换的镜头呈现出先锋前卫的艺术审美。

1987年上映的《孩子王》,这部早早远于《霸王别姬》的冷门佳片是陈凯歌早期的美学代表作之一,直至今日依然被评为中国最好的教师电影。这部电影乍一看朴实无华,顶着一头鸟窝头的谢园化身知青老杆,到一所极其简陋的小学担任老师。

电影里无论是老师还是孩子们,都表达着最真挚的情感。陈凯歌也因此获得第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导演特别奖。

时间来到90年代,1993年的《霸王别姬》在艺术上的成就无需赘言。五年后,陈凯歌执导了历史片《荆轲刺秦王》。从文艺片转向场面恢弘人物繁多的历史片,这个挑战并不小。而陈凯歌在这部作品中所展示出的暴力美学更是独树一帜,尊重历史的同时也将自己对艺术人文的创作追求发挥得淋漓尽致。

沉重而犀利、平和而激越,这种强烈的人文意识和极致的美学追求始终贯穿着陈凯歌的所有作品。

而在这幕后,是对台词里每一个字、演员每一个细微表情和说话节奏、每一处场景道具、每一处摄影运镜的精益求精。

正像陈凯歌自己所说:片场就是战场,你受命而来,要全身而归,要做好。

也正是这种对于艺术的极致追求与理想且真挚的浪漫情怀,让陈凯歌得以在影视的“战场”上肆意驰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