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金鑫趁工作空隙,与女儿视频通话。蕾蕾 摄
快速利落地整理房间、洗衣服、做作业,不让4岁妹妹脱离自己视线……日前,在温州市鹿城区家中,独自陪伴妹妹的13岁男孩小金,忙活起来像个小大人。按他的话说,在缺少父母陪伴的20天内,他已成长为“一家之主”。
“没有办法,都是倒逼出来的……”电话那头,小金的爸爸、鹿城区山福镇党委副书记金鑫苦笑着,言语间带着欣慰。疫情发生以来,金鑫坚守距家35公里外的“疫”线,已连续20天未曾回过家。而孩子的妈妈则是温州组织系统干部,战“疫”打响后,也一直参与防控工作,披星戴月也成了她的常态。
由于妈妈一早出去时,会先烧好早饭,于是,每天起来,小金的任务往往是哄妹妹吃饭,然后自己做作业、打开洗衣机洗衣服,在妹妹发脾气时,打开电脑播放动画片进行安抚。在小金看来,这些都不是难事,就是妹妹老缠着他问,“爸爸什么时候回来”?
这个问题,小金没办法回答,妹妹不懂疫情,爸爸让他告诉妹妹,打完“蝙蝠怪”就回来,可什么时候才能打完呢?很多次,他打电话给爸爸,爸爸的电话要么在通话中,要么摁掉,终于打通时,爸爸的开场白往往是劝他少打电话。
有一次,兄妹俩终于逮住与父亲视频通话的机会。
“爸爸,你戴着口罩,我看不到你,能否摘下来?”视频那头,兄妹俩嘟囔着。
“现在这个地方还不行,可以摘的时候,我再回拨视频给你们。”金鑫匆匆挂断视频通话,可不断忙着手头事情的他,一转身,就把对兄妹俩的许诺,忘得一干二净。
图为金鑫在布置工作(靠墙居中者)。谢茜茜 摄
基层是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金鑫一开始负责外省返乡人员排查、协助各个卡口的管控,中间不能出任何纰漏。联系单位、安排人手、做好登记……一天下来,整个人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后来,山福镇成立集中隔离观察点,并现场建立临时党支部。
金鑫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要做的事情更多了:人员安置、物资调配、场地消杀……从2月1日驻扎到医院以外最危险的地方以来,他既要时刻保持饱满的战斗状态,又要组织人员做细做实服务。
高血糖的人要另外准备食物,二楼有小孩子哭闹得想办法提供玩具,三楼几位隔离员看起来情绪比较紧张需要专门疏导。“隔离点的事情没有一件可以掉以轻心。”金鑫要求自己和同事必须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却没办法落实答应孩子“早点回家”的要求。
“回去,也担心把病毒带回家,只能盼着疫情快点过去。”金鑫说,让他意料之外的是,小金竟把自己遭遇写进了日记,并称自己已成为“一家之主”,自己和妹妹都很好,让爸爸注意身体。看到妻子发来孩子的日记,金鑫笑了,眼里含着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