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溪镇全面实行全程代办制度
“群众跑”变“干部跑” “等待办”变“上门办”
本报记者 张媛 通讯员 陈冬
近日,岳溪镇胡家村代办员李小平前往1组贫困户胡朝桂家中,为其妻子谭德蓉办理计生奖扶申请手续。谭德蓉是视力二级残疾,没想到村干部会亲自到家里办手续。
“以前办手续都要到镇政府跑几次,我一个残疾人很不方便。现在根本用不着自己操心,村干部上门代办,自己一次都不用跑了。”谭德蓉说。
这是岳溪镇全面实行全程代办制度的一个缩影。
为解决群众在办理各类事务中跑冤枉路的难题,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岳溪镇全面实行全程代办制度,为群众提供“代跑”服务,让“群众跑”变“干部跑”,让“等待办”变“上门办”,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全面实行全程代办制度
岳溪镇幅员面积180.5平方公里,辖23个村、2个社区,78000人,是我区幅员面积第二大镇。最偏远的村距离镇政府24公里,对于不少村民来说,到镇政府办一件事往往需要跑2至3次,耗时几天才能办好,车费等支出也比较大,群众多有怨言。
该镇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发现服务群众存在的短板,于是出台相关政策,切实解决群众办事无门、办理资料来回跑、办事车费成本高等难题。
该镇党委、政府研究制定《岳溪镇民事全程代办暂行办法》并在全镇范围内大力推行民事全程代办制度,在镇村两级设立民事集中代办点26个,落实镇村两级民事全程代办工作人员218名,镇村干部为群众全程代办临时救助、大病建档、低保审批、建房审批等6类18项服务事项。
“我们完善简化了流程,将全程代办过程划分为申请、受理、办理、回复四个环节,制定《代办事项流程图》《初审上报事项流程图》《咨询服务事项流程图》等。代办实行限时办结,需代办的事项在镇公共服务中心和部门滞留时间一般不得超过7个工作日。结合岳溪镇实际情况,建立服务代办制、首问问责制、限时办结制、交接清单制、结果通报制共6项28条基本制度。”该镇党委副书记刘建清说。
据统计,自实行全程代办制度以来,全镇接受群众咨询3000余人次,累计受理民事全程代办申请613起,办结率达100%,让基层特殊群体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便民服务。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岳溪村1组村民李贤明平时在深圳务工,今年5月,他回家准备新建房屋,宅基地找好了,就是手续没有批。村支书李小叶在入户走访时,了解到此情况后,主动为他代办建房手续,说:“我听说你要建新房,手续批了没有?”
“我正愁手续办理问题,我没有时间,马上要回深圳办事。”李贤明说。
“我们现在实行民事全程代办制度,你把证件复印件留给我,我全程帮你跑手续,等手续办好后你再回来。”李小叶说道。
“现在的干部太好了,帮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办事,给我们减少很多麻烦。李书记给我代办手续,我又多干几个月活,多挣了几千元。”李贤明说。
该镇党委、政府推行的民事全程代办制度,干部帮助群众跑路,还实行首问责任制,压实了代办员的责任,村民不用担心干部在代办时推诿。
“我住在山上,平时很少赶场,今年到了申请办理独生子女奖扶的年龄,我就去村办公室交了资料,村干部很快就帮我代办好了相关手续。”胡家村村民万崇秀说。
前不久,柏竹村1组村民欧海健想在新疆安家,需要把户口迁到新疆。他打电话向村干部求助,村计生服务专干郑代芬二话不说,当天就到派出所为其迁户口,随后又到快递公司将资料进行邮递。
“通过民事全程代办制度,让干群关系更密切了,架起了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该镇党委组织委员肖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