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熊猫“开开”“心心”到澳门9年了 这些故事你知道吗

2019-12-19   天府早报


1999年12月20日,澳门正式回归祖国。2019年正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同时也是成都大熊猫“开开”“心心”去到澳门,从而全面开启两地大熊猫繁育合作研究的第9个年头。

“开开”正在享受美味竹笋(澳门石排湾郊野公园)

12月19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发布几则成都大熊猫和澳门的故事。熊猫基地相关负责人表示,“两地在大熊猫繁育和科研保护、公众教育等方面深度合作,取得良好成就,走向了新的合作阶段。”

2016年6月26日,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和澳门石排湾郊野公园两地专家们的共同努力下,来自熊猫基地的雌性大熊猫“心心”在澳门石排湾郊野公园成功产下一对雄性大熊猫双胞胎,取名为“健健”“康康”。其中,小仔“康康”初生体重仅为53.8克。而这个体重,仅比当时历史初生体重最轻的“五一”重2.8克,比目前全球历史初生体重最轻的“成浪”重11克。

醉心美食的“心心”(澳门石排湾郊野公园)

据当时赴澳参加大熊猫育幼工作的熊猫基地主管兽医黄文俊说,相对于平均初生体重为120-150克左右的大熊猫幼仔,“康康”属于超轻初生体重幼仔,根据经验,这种幼仔成活率较低。经过多年努力,熊猫基地当时已拥有成熟完善的超轻体重幼仔育幼技术与经验,并已成功育幼成活了当时历史最轻体重大熊猫“五一”,为此,两地育幼团队在严谨认真开展工作的基础上,依然信心十足。最终,通过两地专家团队的共同努力与细心照料,“康康”成功度过了难关,并在澳门石排湾郊野公园健康、快乐地成长着。

生长在澳门石排湾郊野公园的“健健”“康康”是在澳门诞生的第一对新生大熊猫。他们的顺利降生与健康成长,不仅表明澳门携手熊猫基地在大熊猫繁殖育幼方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更代表着两地人民之间亲密无间的情谊。

澳门“奶妈”周淑怡既是照顾澳门大熊猫们的饲养员,又是两地人民心目中美丽亲切的“澳门熊猫馆形象代言人”。她从熊猫馆开馆伊始,就参与到了大熊猫的饲养工作中,见证了澳门大熊猫家族生活的点点滴滴。

周淑怡回忆起自己的工作时说,在这9年里,自己见证了初生体重仅有53.8克的“康康”的诞生,看到“健健”“康康”第一次学爬树,看到它们从树上成功爬下来后开心地望着自己,就好像在说我们长大了。而这些回忆,总会令自己感动,即便照顾它们并不容易,但能见证它们健康成长,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熊猫基地驻澳门饲养员“奶爸”张力行是一位阳光开朗的90后饲养员,十分健谈。他谈到,自己自从2019年6月来到澳门后,在工作上与澳门同事合作非常愉快,并形成了良好的默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一起照顾着大熊猫。而在生活上,也感受到了澳门本地的气候、饮食方面与家乡成都的差异性,自己也在慢慢地适应当地的风俗和文化,并喜欢上了这个美丽的地方。他提到,这一切都得感谢澳门同事们对自己生活上的照顾与帮助,让他快速地融入了这个温暖的熊猫大家庭。

成都熊猫基地“奶爸”张力行正在对“心心”进行行为训练(澳门石排湾郊野公园)

澳门石排湾郊野公园的相关负责人说,在长达9年的合作过程中,熊猫基地对澳门一直给予着无私的分享和支持。大熊猫的饲养除了建基于科学理论,也构建在不同情况的实际操作经验上,在不断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持续观察、记录和研究中,澳门逐渐发展出一套适合澳门大熊猫的饲养模式,并在大熊猫的繁殖、幼育、医疗、营养、行为训练、环境丰容以及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成效。

天府早报记者 周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