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苏军在比布列斯特要塞的坚守并无战略上的意义,强大的德军装甲部队一开始就选择绕过了这一坚固的要塞,直奔苏军西方面军的纵深后方,进而完成了对苏军西方面军的战略合围,包括布列斯特要塞的守军在内的苏军西方面军的命运已经被注定,覆灭只是时间问题。当时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已经挺进到明斯克一线,并歼灭了苏军西方面军的大部分(损失了60万人中的41万)。在德军陆军总司令部眼中,中央集团军群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德军的前景一片光明!
德军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在日记中表现出极为乐观的情绪:“粉碎维德纳河和第聂伯河以西俄军主力的目的已经达到,在这些河流的东面我们除了小股部队外不会遇上任何东西了。因此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俄国战役极有可能在两周内取得胜利。”当时的德军的主要进攻就放在莫斯科方向上,作战目标就是要将苏军边境地区的主力就地歼灭,防止其撤回后方重建防线。该方向上的苏军战略集团(西方面军)已经被德军基本歼灭,战役目的已经达成,可以说明斯克战役结束后是德军陆军总司令部最兴奋的时刻,对苏德战争的前景非常乐观。这主要是由于当时德军只探明了边境地区的苏军兵力,对部署在纵深后方的苏军战略预备队一无所知,很快他们将会在向斯摩棱斯克的挺进中遭遇这些新锐苏军,苏军利用这些预备队迅速重建了西方面军。
虽说布列斯特要塞的坚守已经无关大局,但是苏军的顽强抵抗还是让德军大为震惊,因为在此前的法国战役中,法军在被包围后虽然也会进行抵抗,但是在确定毫无获胜的希望后便会选择投降,而不是像布列斯特要塞的苏军那样拼死抵抗,战至最后一人为止。德军开始意识到苏德战争的残酷性,这已经不再是西线那样的“骑士战争”,而是一场你死我活的复仇战争,德军将不可避免的遭受严重的伤亡。德军将苏军的顽强抵抗归咎于其政治委员制度,俘虏的苏军政治委员将不被视作战俘,直接就地枪决,苏军也进行相应的报复,东线战场从来就没有优待俘虏的传统。
直到斯摩棱斯克会战结束后,德军才对战争的前景感到一丝不安,德军原以为不会再碰到大量苏军,结果苏军在斯摩棱斯克投入强大的兵力,德军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也损失惨重,不得不就地转入防御进行休整。直到莫斯科战役期间德军才开始对苏德战争感到悲观,见识到苏军的真正实力和庞大的动员能力,希特勒曾对古德里安说到,早知道苏联有如此强大的实力,当时他断然下令进攻苏联,可惜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