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省经济合作局编制的《四川省招商引资三年规划2020—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提出了未来3年招商引资的总体目标:全省引进到位国内省外资金超过3万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000亿元左右;制造业、服务业引资额比重分别达到35%、50%以上,制造业引资额中“5+1”产业占比超过50%;新增落户世界500强企业15家以上,新签约投资额10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900个以上。
《规划》针对四川“5+1”现代工业体系的16个细分领域和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体系,分析产业优势和薄弱环节,聚焦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聚焦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明确发展目标、区域布局和招引重点,为全省未来3年开展精准招商提供了行动方案。
四川省经济合作局局长陈光浩在发言中表示,推动《规划》编制主要是为了解决招什么、怎么招的问题,解决“捡到篮子都是菜”的问题,对于发挥好招商引资对经济发展的“牛鼻子”作用,提高招商引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加速四川产业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广领域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具有重要意义。
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5+1”现代工业、“4+6”现代服务业和“10+3”现代农业体系,按照社会资本可以“大展拳脚”、招商引资可以积极作为的原则,梳理确定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8大重点招引领域,细分出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新能源与智能汽车、医药健康、金融服务等20个细分产业,分别确定了招引的方向和目标。
《规划》提出,大力实施4大工程,即招商引资、博览会展、区域合作融合发展工程,网上招商平台建设工程,招商引资试点示范工程,成渝地区产业协同招商工程,不断拓展招引空间,努力提升量质并重的实际成效。
《规划》提出了招商引资7个方面的着力重点,即提升招商引资质量、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拓展区域合作空间领域、完善招商引资体制机制、优化招商引资服务环境、提升招商引资队伍能力,为实现招商引资总体目标提供坚强保障。
四川省经济合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一季度全省引进到位国内省外资金2600多亿元,虽然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但4月份已经开始反弹回升,较去年同期增长近2个百分点,招商引资正加快恢复到正常水平,重点产业“吸金效应”依旧,电子信息产业履约项目189个,到位内资250多亿元、同比增长13%左右。“投资西部,首选四川”依然是广大投资者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