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两天的Libra听证会在万众瞩目中结束了。
不管是美国众议院还是参议院,始终聚焦在Libra的监管归属、数据隐私、商业模式、垄断问题等四个问题上。而这些问题大多因为Facebook的前科所导致,关于Libra本身讨论则相对较少。
尽管本次听证会最终的结果还未出来,关于Libra的未来走向尚不明确。但是可以肯定的是,Libra不再只是互联网科技巨头发币项目,它彻底上升到国家层面的金融议题。
1
Libra引起大震荡
美国参、众两院此次对Libra的听证会,一方面加快了美国对加密货币和区块链行业的研究,并且很有可能会加速美国在这一方面的监管立法。
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引起了全世界各国对Libra模式和加密货币未来发展方向的密切关注和深入思考。这让加密货币不再只是一种小众圈子的投资资产,而是逐渐上升到全球都关注的金融热点。
回到事情本身,Libra之所以会广泛引起美国国会乃至全球的关注,大概率是因为Facebook掌握着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数据。
当Facebook决定发行一种数字货币并向它的20亿用户推荐时,这件事很难不让美国、甚至全球的货币国家恐惧,因为很可能会动摇这些国家的金融体系。
那么Libra会如何撼动传统金融体系?Facebook没有掩饰它的野心,“Libra 的使命是建立一套简单的、无国界的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白皮书这么写道。
作为一种稳定币,我们知道Libra背后锚定的是一篮子货币,锚定比例为1:1。这与市场面大部分稳定币相同,都在背后锚定了法币资产。
它可以在Facebook的生态系统中被20亿用户使用,也可以作为跨境支付的货币工具。因为在Libra稳定币建立在Libra区块链上,用户甚至只要一个钱包地址就可以进行交易,不再经过银行。这大大挑战了现有的银行清算体系,为传统金融带来了冲击。
在Libra背后,是稳定币这一创新型货币所引起的世界金融格局改变。
2
稳定币新姿势
近半年,因为小牛市的到来加密货币交易量迅速增加,稳定币的链上交易次数和总交易额也有了大幅度提升。
根据Dapp Total的报告显示,稳定币的使用量在2019 年上半年一直保持增长,链上日交易额在06月30日当日达到8.59亿美元,意味着稳定币整体流通量每5、6天就会换手一次。其链上日交易次数也从01月01日的1.1万扩大至6月30日的7.7万。
与Libra的支付基因不同,大部分稳定币当前的使用场景都是在交易所中进行交易。
例如稳定币霸主USDT,加密货币世界里最早的稳定币,是稳定币1.0时代的代表,不过因为并不透明的管理使其信誉一直深受市场怀疑;稳定币2.0的代表是率先获得监管批准的GUSD、PAX,是行业内最早拥有合规背景的稳定币,但因为缺乏相关背景,在USDT的打压之下,交易量微乎其微;
3.0时代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具有豪华背景加持的USDK,其是由上市公司前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OKLink与美国信托公司Prime Trust联合推出,不仅是传统上市公司在区块链领域的首次尝试,还拥有合规背景,在合规变成趋势的产业中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据悉,USDK还在本月月初联合美国审计公司Armanino出具了首期资金审计报告,报告显示,报告期内Prime Trust专项账户中储备金金额为23000072美元,与USDK实际发行量比例为1:1,USDK严格遵守了其所说的“保障资金透明”。
在加密货币市场当中,加密货币和传统市场某种程度上是完全脱节的。稳定币成了两个市场的有效媒体,不管是从传统机构还是从传统投资人角度而言,稳定币的出现使他们更快的进入了加密货币市场。
同时,稳定币又因为区块链+稳定的因素,有效的解决了传统金融的一些难点。还因为锚定了法定资产而不像其他加密货币一样强波动。
欧洲央行(ECB)董事会成员兼G7特别工作组负责人Benoit Coeure在肯定Libra带来的好处时就表示:“用于个人目的的全球稳定币可以提供更快、更便宜的汇款,刺激支付竞争,从而降低成本,并支持更多的金融包容性。”
稳定币可以是法定货币的另一种存在,它拥有自发的金融属性,天然具备了可以改变旧传统金融体系的条件。
但是在这之前,它面临着合规问题,这也是Libra当前最大的问题。此时已经攻克合规难关的稳定币优势就显现出来,诸如USDK、GUSD、PAX等,在未来可能会更收到市场的欢迎。
7月19日,USDK对USDT溢价一度高达2.5%,就是最好的证明。
3
市场的声音
Lira的出现,就如同在稳定币的平行宇宙中投入一颗“炸弹”,放大了稳定币的职能,也增加了稳定币的想象空间。
与此同时,针对Libra以及它所代表的稳定币所带来的影响,市场里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OK战略副总裁徐坤表示,万里长征刚刚走出第一步的Libra,所有的关注与面临的阻碍都来源于Facebook,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同时显然更容易受到监管的注意。 Facebook的用户占据了全球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一旦Libra正式流通,有可能会凌驾于主权货币之上。从目前世界政治经济运行的规则看,很难有哪个国家会无视这种潜在的风险。如此来看,合规才是万里长征的起点。
数字经济学家刘志毅认为,对全球金融市场来说,Libra背后是一大堆传统的金融行业的机构,与过去摩根大通推出的稳定币 JPMcoin 相比暂时也看不到明显差异。唯有国家主权作为信用背书的中央银行具备法币信用,任何一种稳定币的模型只不过是对这种信用的“借用”和“组合”,并不会真正挑战现有的全球金融秩序,因此无法撼动传统金融秩序;
日本中央银行行长黑田东彦则表示“密切关注 Libra 是否会被普遍应用于支付,也会评估对现有金融和支付体系的影响”。
搜狗 CEO 王小川指出“Facebook 可享受未来的钱包(发卡)业务,参与联盟的组织可获得未来的金融话语权与收益”。Libra 模式成功,或许意味着企业将拥有“超主权货币”的发行权,这会让其他巨头公司效仿 Libra,锚定一篮子货币发行自己的稳定币,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改写历史。
不论Libra项目成功与否,Libra事件都是加密货币舞台中最耀眼的一个里程碑。
它不仅迫使各国监管层开始思考全球数字货币的合规和监管问题,提高主流社会对区块链技术的认知,推动合规立法过程,建立起数字货币领域里新的国际金融秩序。还为稳定币的未来道路提出了一种新可能性,由此打造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