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越大地历史文明传承
无数耕读文化、古建筑美学可以寻迹历史
20处独特韵味的古村
它们隐于山水间,默默述说着古人无穷无尽的智慧
它们代表了各个县市的特色历史和文明
它们代表了明、清、宋......的建筑特色
寻味这古村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品味隽永如斯
鹿城/临江
驿头村
宋代温州驿道分西北、东北、南向三路,西北路经驿头村抵青田通中原,那时起,温州最大的驿站便位于此,这也是村名的来源。该村注重保护、挖掘和开发历史人文景观。修缮了名人故居、圣旨亭及多处明清时期的古民居,这些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无不彰显着无穷的魅力。
瓯海/泽雅
唐宅
唐宅村群山环绕,植被葱郁,溪流清澈。这里环境清幽,民风古朴,还有沿续千年的纸山文化,一座座的腌塘、水碓和造纸作坊,虽然绝大多数已经废弃不用,但是它们见证了这里传统造纸辉煌!行走在村里的石板小路上,听着潺潺的水声,看着远处的山峦、田野、古道,身旁的小桥、流水、人家,感觉自己就像在山水画中悠游。
瑞安/永安
均路村
电视剧《温州一家人》,让美丽而静谧的均路村走进我们的视线。位于三十三溪流域,四周群山壁立,与金鸡山不远,风光优美,民风淳朴。村子建于明代,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原来入村通道由一条800多级大小均等的石阶筑成,故得名“均路村”。
平阳/青街
青街村
据考证,青街周家始祖在唐天宝年间为避安史之乱而从陕西搬迁至此,算起来已有1250余年光景了。枕青山、环青溪、面竹屏是青街的一大特色。青街不长,走一圈就能找到心中的风景。走进明清大屋,走马廊上的美人靠,清一色的木雕花向你述说着老故事。逛逛古廊桥,一棵历尽沧桑的香樟树在桥头静静地守候。
苍南/桥墩
碗窑村
碗窑村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是当时浙南地区的青花瓷主要产地。该村融民居、古陶瓷生产线、古庙古戏台于一体,至今仍完整保留着商品经济萌芽时期以手工业工场为中心的古老村落形态,堪称人文景观一绝。此外,它吊脚楼更具非常独特的风格,而村口大大小小的9条瀑布也为这古村增添了一丝活力。
泰顺/司前
园洲村
圆州古村落充分体现了古人对风水宝地的探寻:后有靠山,前有案山,左右为护砂,中间部分堂局分明,地势宽敞,且有“玉带水”曲流环抱,形成了一个前方略显开敞而又相对卦闭的环境。圆州古村的最大特点是民居内彩绘处处可见,色彩鲜艳,非常精致,大门门楣上还有精雕细刻的阴阳图案,总体品味非常高。
文成/南田
武阳村
南田镇武阳村为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故里,且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植被丰富,被誉为“天下七十二之第六福地”。刘基故居为五开间,刘基上五代均住此,现存有刘基48岁弃官归隐后修建房舍碑志、石臼等用物。刘基生于此,卒于此。
永嘉/黄南
林坑村
掩映在山林环抱中的林坑村,是少有的没被破坏的山地民居,那些黑瓦覆盖的百年老屋,掩映在郁郁葱葱的绿意之中,如诗如画。它没有亭台楼阁,也没有深宅大院,更没有文物古迹,纯是一群自然、洒脱不拘的农家院舍。有条件的话,可以在林坑逗留一晚,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这个远离尘世之地的静谧与秀美。
永嘉/岩头
芙蓉古村
芙蓉村是楠溪江古村落中最负盛名的,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七星八斗”建筑思想的集中体现。很多老宅已经坍塌,展现着一种“破旧的美丽”。村子四周用卵石砌成的寨墙,长2000余米,高2米,整个村庄犹如一座小城堡。走在小路上,可以看见院落里的花静静地开放着,仿佛一个古老未醒的梦缠绕在房前屋后。
永嘉/岩头
岩头古村 / 丽水街
岩头村位于楠溪江中游西畔,介于苍坡和芙蓉之间,距永嘉县城38公里。因地处芙蓉三岩之首,故名岩头。该村始建于初唐。村落东缘的蓄水堤上,建有一条商业街——丽水街,号称“耕读长廊”,全长300多米,有90多间店面,是一条木制结构的古朴典雅长廊,有屋檐披盖,以利于行人遮阳避雨。长廊是一条用鹅卵石铺就的过道,走在丽水街,仿佛踏在古代文明的肩膀上,回荡着文明的脆响。天将黑不黑的时候,一长串的红灯笼悬挂蜿蜒,非常漂亮。
永嘉/岩头
苍坡古村
苍坡村处处散发着渔樵耕读文化清醇韵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的规划布局,按阴阳五行规划,以“文房四宝”作为布局的指导方向,街巷呈八卦形,以方形环状的鼓盘巷为中心,向东、南、西、北四方开八条路,经村寨的八道门通向村外。游逛一圈砚台、笔、笔架、墨、纸都将一一呈现在你的眼前,很有意思。
永嘉/大若岩
埭头村
埭头村位于永嘉县大若岩镇,为陈姓聚居之地。该村始建于明朝宪宗成化年间(1465—1487年),始迁祖陈守初从附近的珠岸村迁居来此,兹后子嗣繁衍,绵延不绝,历时19世,迄今已逾540余年。埭头古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古村以陈氏大宗到卧龙岗为中心区,分布着陈氏宗祠、积翠祠、墨沼池、墨沼生香、裕后祠、屈庐等古建筑。尤以华祝祠(亦称鲁班祠)与松风水月最为著名。在这里可看到士习民风、耕读传家的深邃文化底蕴。埭头古村与崖下库、小若岩景点近在咫尺,人称“燕窠”之地。这里山环水绕,田地肥美,环境清幽,风光旖旎。
永嘉/岩坦
屿北村
屿北村位于永嘉县岩坦镇,因古村南面有一树木葱茏的屿山而获名,系汪氏聚居之地。其周围有金山、昔山、屿山、阳山、和尚山等五座山酷似瓣瓣莲花簇拥着被称之为莲花芯的整个村寨。村居布局中采用周敦颐《爱莲说》“濯清涟而不妖,出污染而不染”的思想来规划,整个村的地貌及建筑布局犹如荷花绽放。村内几乎每一座民宅都有名称,这在楠溪江古村落中也是绝无仅有。同时,该村也是浙江历史文化名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永嘉/岩坦
暨家寨
暨家寨位于永嘉县岩坦镇,靠近楠溪江源头,毗邻仙居,是隶属于深龙村的一个自然村,旧时也称社山,因村民均为暨姓族人,故又名暨家寨。暨氏先祖于明末清初时因避战乱由仙居迁居于此,迄今已有近400年历史。暨家寨依山而建,面水而居,整个村子建在山顶小盆地上,下临绝壁,只有一条山路出入,地势十分险要。 山高林密,瀑多谷深,由于交通不便,十分闭塞,改革开放30多年,暨家寨依然摆脱不了贫困,在寨中共有8座建于清朝的木结构房子,保存着完整的古村落风格,保存历史悠久的婚、丧、嫁、娶等传统民俗文化。正因为与自然生态高度和谐的山地林区建筑,成就了中国景观村落的美名,编织着迟来的幸福日子。
永嘉/鹤盛
岭上村
这座有着400余年历史的村庄,背山面溪,四周山色青翠欲滴,房屋建筑依山拾级而建。建筑屋面是黑色的片瓦,立面主要为木材或竹材围合而成。当夜幕降临地时候,村落的灯笼整齐划一地全部点亮,有点《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感觉,尽管这里远离繁华和嘈杂,但也有它独特的夜色之美。此外,外脆里嫩、油而不腻的烤全羊是当地极具风味的岭上人家特色菜。声名远扬的岭上11家农家乐每到周末几乎全部爆满,停在公路边的汽车长达几公里!
乐清/乐成
黄檀硐
首批“中国景观村落”,黄檀硐四面环山,除东南西北四处寨门外,别无路径出入。因此,历经600年风雨,依然遗存着大量的明清建筑。村内,大小建筑依山而建,因势而造,错落有致,清一色是青瓦背,用石块石片垒砌,以一副原生态垒出自己的风格,尽显人与自然的融合、和谐。
乐清/淡溪
黄塘村
黄塘古村位于雁荡山支脉白龙山南麓,现属温州乐清市淡溪镇,是温州市首批历史文化名村。古时,因村旁有一条黄泥堤塘而起名叫黄塘。古村的选址布局还是很讲究风水的,淡溪从村的西南流过,北面临靠白龙山,村落与自然环境十分融合,强调了水、山、人三者合一。自二世祖周世勋北宋嘉佑六年(1061)从永嘉箬溪移徒定居于此,已历时九百多年,清至民国时期达到最繁荣。其古建筑群由寨墙及众多古民居组成,整体格局保留基本完整。古寨墙始建于清宣统三年,由块石垒砌而成。
乐清/大荆
南阁村
南阁村位于乐清县大荆镇,其牌楼群历史显赫。一条卵石铺成图案路面的直街上,矗立着这五座牌楼。高高的大红匾上,分别写着斗大的金字楷书:“世进士”、“恩光”、“方伯”、“尚书”、“会魁”。“世进士”牌楼,为章纶、章玄应、章朝凤立于嘉靖二十三年;“恩光”牌楼,为章玄梅立于正德年间;“方伯”牌楼,为章玄应立于正德年间;“尚书”牌楼约建立于弘治初年,“会魁”牌楼建于正统四年,都是为章纶而立的。牌楼群在清初作过重修,但主体部分仍保留着明代的建筑风格。
乐清/仙溪
北阁村
北阁村开发于晋代以前,距今有两千余年历史。它枕山、环水、面屏。它西去永嘉,北邻黄岩,一条古驿道连接温州、台州。北阁古街临水造宅,昔日店铺密布、商业繁荣。一条古水圳绕村而流,圳上有石桥六十多座,呈现出“明圳粼粼门前过,暗圳潺潺堂下流”的景象。村外建于晋代的崇宁寺只留废墟一片,旁边的双溪书院书声依然;村东的镇风庙已成为学堂,钦旌孝子、贞节石牌坊仍在讲述昨天的文明;村西用来舂米、磨麦的石碓、石磨遗迹犹在,旁边两条七十二级的石上涛声依旧;远去的古城门只留下几条石阶,砥水殿里的香火长年不绝;街中的牌楼早已销声匿迹,李氏宗祠里的古戏台风貌依旧。
洞头/元觉
花岗村
花岗村位于洞头县中部,元觉街道南部,村以岛命名,南接洞头大桥,北连彩虹桥,地理位置优越,整村建筑以石头房结构为主,古朴大方,环境优美,别具风格,具有浓厚海岛渔村村落的气息。门前蓝蓝海,屋后青青山。据花岗村党支部书记庄克乌介绍,花岗原为一座孤岛,村民以从事渔业生产为主。五岛连桥通车后,花岗村立足渔村特色,把打造特色渔家村落作为渔农村环境整治的重点,该村根据渔村房屋建筑以石头结构为主的特点,遵循原有建筑风貌。
古村记编辑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