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群聊喝酒被女博士辱骂,有人要投诉,她:不告没人知道我优秀

2019-12-15   排头观察

最近,因不满家长在群内聊和学习无关的话题,广西玉林市玉东三小的一个家长群内,掀起了一场骂战。事情发生在12月11日晚上,从19点25分到23点31分,持续了4个小时。起因是几名家长在群内讨论喝酒的话题,一名徐姓学生的家长不满,大骂其他家长是"陪酒女""戴绿帽"等等。

不光如此,该名家长还声称自己是玉林师院的博士、副教授,"耻与(你们)为伍"。有家长表示要投诉她时,她还表示,"你不告,没人知道我们这么优秀"。期间群内老师试图劝架无果,只好退群。玉林师院党委宣传部负责人接到记者电话时表示:"了解了,这有什么问题呢",后未再做出回应。

从网上曝出的聊天记录来看,网友们对此事的关注主要在于3点:一,家长群内闲聊到底应不应该;二,骂人家长身为博士,理应掌握说话的尺度,人身攻击实不应该;三,博士的身份、校方给予的种种优待,成了该名家长言行肆无忌惮的底气,这对其他普通人家的孩子来说,是否不公平呢?

对于联络群、工作群、家长群这类出于特定目的建立的群聊来说,群内的聊天内容很大程度上受群成员的主观意识决定。群主虽有管理义务,但是在即时通讯工具中,如果群主的权威建立不起来,他的观点就会被淹没在群成员的消息中,甚至造成自己被孤立的局面,所以群内的聊天内容往往是不受控的。

相关法律也有规定,通过互联网传播不法信息的,群建立者、管理者会受到相关的处罚。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远远达不到这样的严重程度,大家都认为,"聊个天而已,哪有这么严重",完全没有意识到已经对别的群成员造成了困扰。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本是为讨论某件事而建立的群聊,因为某个人提起的某个话题,聊天内容就开始逐渐跑偏,最后甚至连建群者都忘记了建群的初衷是什么。一打开群聊就是几百上千条消息,想要看看有没有通知什么正经事情,还得往上翻好几页。在这种情况下,重要的消息很容易被人忽略,嫌吵想屏蔽,又害怕错过要紧事。闲聊的行为不受法律的制约,全由个人决定,这就更让人头疼了。

但是,面对这种行为,群内骂人就能解决问题了吗?显然不是,很多情况下还会将矛盾激化。骂人的女博士,现在被众多网友所讨伐,就是因为她的言辞过于激烈,"陪酒女"、"戴绿帽"等字眼,不是针对群内闲聊的问题,而是演变为了人身攻击。更让人气愤的是,她的身份是一名博士,却没有低调、谦逊、和平的知识分子涵养,还将自家因为学历、能力获得的特殊待遇拿出来说道,引人嫉妒。这种言行,确实与其博士的身份不太相称。

仔细阅读聊天记录后,还可以得知,在这个家长群内,闲聊的行为并不是第一次发生,还可能有家长联合起来试图孤立女博士及其子女。作为被引进的博士,在新的环境中开始一段新生活时,没有受到欢迎,却被排挤,连无辜的孩子也要受累,难道就得默默忍受?对此,有网友就表示,读书就是为了提高阶层,远离没素质的人。遇到不公平的事件,身为博士,如果不勇敢为自己发声,不是与博士的身份更不相称吗?

其实,这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学历歧视"。从小我们就是这样被教育的,读书学习,都是为了遇到更好的人,有更好的工作机会,这种带有功利性的学习几乎伴随着我们的整个人生,甚至还会传给我们的子女。知识可以带给我们更好的生活,却没有多少人会将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涵养,并在生活中切实践行。知识分子,意味着知识广博、懂事明理,可在功利化的学习背景下,少有知识分子能真正成为值得尊敬的学者,社会对他们的另眼相看,反倒会让他们的路走得更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