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名
跻身泉州第十大姓的许姓出自姜姓,是上古三皇之一炎帝神农氏的后裔。福建有一百多支许氏繁衍到台湾。
泉州许氏郡望堂号有高阳、汝南、河南、瑶林、蓬山、西花、赐恩、凤山、三山、萧山。
第九名
在泉州排名第九的杨姓也是出自姬姓,泉州杨氏大部分为唐末杨安隐所传。泉州杨氏在安溪芦田、尚卿、龙涓有比较密集的分布。还有在晋江、石狮一带,有芙蓉杨氏分布在30多个乡镇,人数达到7万多人。泉州杨氏郡望堂号弘农。
第八名
刘姓一支源出于祁姓。福建的刘氏大都是汉代居住在江苏彭城被封为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
第七名
吴姓主要源自姬姓,发源地在江苏省无锡一带。吴姓入闽最早始于吴王夫差亡国之后,吴氏子孙被迫流亡。
泉州吴氏宗支繁多,繁衍广泛。比如晋江磁灶、龙湖、安海;鲤城浮桥;惠安东桥;南安向阳;安溪感德;永春锦斗等。泉州吴氏郡望堂号有让德、延陵、至德、种德。
第六名
张姓起源于古代冀州的清河流域。西晋末,中原入闽有13姓,其中就有张姓。
泉州张氏集中分布在晋江、惠安、南安、安溪等。泉州张姓的郡望堂号是清河、南阳、儒林、鉴湖。
第五名
李姓出自嬴氏,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泉州李姓最大支派之一名为“五山李”,始祖名叫李君怀,共有五子。五个孩子繁衍于漳泉五座名山,所以有“五山李”的称呼。
李氏在泉州的晋江、南安、安溪分布比较密集。李姓名人在泉州有不少,比如明代思想家李贽、清代名宦李光地、现代革命英烈李子芳和著名侨领李光前等。泉州李氏郡望堂号有陇西、赵郡、儒林。
第四名
王姓主要流派太原王和琅琊王,都出自姬姓。
在泉州王氏以王审知、王审邽后裔居多,多望族多大族,如,南安“贵峰王”、“桥亭王”、“金坑王”;晋江的“沙塘王”、“丙洲王”;安溪的“长坑王”、“华美王”、“文坪王”;石狮的“伍堡王”等。
泉州王氏郡望堂号有太原、开闽、马坂、金山。
探 花
探花黄,黄姓起源有三支,出自嬴氏、金天氏,或起源古代南方的蛮族。在泉州,黄氏有三大流派,分别是紫云黄、莆阳黄、燕山黄。黄姓的人数,比林姓少12000人。
黄姓知名度最高的,当属捐赠土地建开元寺的紫云黄氏开基始祖黄守恭。泉州黄氏郡望堂号有江夏、紫云、莆阳、龙溪、燕山、金墩、雁塔、文山、文献、岑江。
榜 眼
榜眼林,林姓始祖源自商朝名臣比干;也有源自姬姓的,是周平王小儿子姬开,子孙以他的字为姓。
林氏支派繁多,泉州各地都有,而且频繁向外播迁,省内外海外分布广泛。林氏郡望堂号:西河、九牧、金紫。
状 元
状元陈,“陈”得姓于周朝初年,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后代。
在A4纸大小的《泉州姓氏分布指南》一书里,陈氏分布区域整整用了两页半才罗列完。鲤城、丰泽、洛江、晋江、石狮、南安、惠安、泉港、安溪、永春、德化,几乎没有陈姓不涉及的县区。
陈氏的郡望堂号是颍川、南院、飞钱、碧石、笋山、奎星、涵江。(郡望堂号:古称郡中为众人所仰望的贵显家族,大多有本家族的“堂号”。堂号,本意是厅堂、居室的名称。古代同姓族人多聚族而居,堂号成为同姓族人的共同徽号。同姓族人为祭祀供奉共同的祖先,在其宗祠、家庙的匾额上题写堂名)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n7ygGHABgx9BqZZIHg9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