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县积极发挥两新组织优势助力脱贫攻坚的体会

2019-09-04   掌上怀化

掌上怀化讯 近年来,沅陵立足两新组织行业特点和发展实际,以开展联村、联户,送岗位、送技能、送爱心、送服务的“2+4”活动为载体,坚持发挥两新组织优势,不断探索两新党建助力脱贫攻坚的新方式新途径。

一、坚持“一心”点燃引擎

沅陵县委两新工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优势,不断强化管理服务,为两新组织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党委+行业”理顺管理机制。为进一步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沅陵两新工委依托工商、民政、工业园、教育、卫计、司法等部门成立11 个综合(行业)党委,将全县两新组织按照行业类别交由综合(行业)党委管理,形成了县委两新工委统揽,各综合(行业)党委分管的垂直“纵向”

管理体系。同时,加强目标管理考核,层层压实责任。“硬件+软件”做细做实服务。结合“五化建设”,在全县两新组织中广泛开展六个一”行动,即选派一名党建指导员、建一个活动阵地、重温一次入党誓词、送一批党建书籍、培养一名党务骨干、安排一个服务岗位,从源头加强两新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建立党委直接参与推动党支部组织生活常态化的工作机制,各乡镇党委和综合(行业)党委经常性地派人参加党支部的活动。特别是投入70 万元,率先在工业园集中区建设600 平方米高标准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将其打造成“红娘式”招商引资联络站、“勤务员式”流动党员服务站、“磁场式”园区职工便民站,进一步提升了两新组织的管理服务水平。“指导+发展”建立骨干队伍。坚持抓好党组织书记、党建指导员和党员队伍,着力提升两新党建工作水平。今年县委选派党建指导员59 名,各乡镇和综合(行业)党委选派党建指导员68 名,实现了两新组织指导全覆盖。坚持“在员工中发现骨干,在骨干中培养党员,在党员骨干中选拔干部”的原则,将两新组织中坚力量作为党员发展的重点对象,不断壮大党员队伍。

二、精准“两联”质效共增

需求导向“点菜单”。充分运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的建档立卡数据,摸清辖区内贫困劳动力文化、技能、身体状况等情况,建好困难需求清单。各综合(行业)党委通过座谈、走访等方式,摸排了用工主体可以提供的薪资水平、福利待遇等,形成服务项目清单,并及时将服务项目清单向各乡镇积极反馈,推动村企、村社对接。截至7 月底,两新组织共提供集体服务项目42 个,个人服务项目26 个。组织联村“搭桥梁”。今年初,县委两新工委选定了18 家有能力有条件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领域发挥作用的两新组织,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方式与贫困村结对联姻,明确每家两新组织每年至少给联系村解决1 个实际困难,搭建了一座脱贫攻坚路上的爱心桥梁。沅陵县凉水井镇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吸收126 户374 名贫困村民入股。目前120 户356 名贫困村民通过资本参股帮扶方式实现了脱贫致富。人员联户“结对子”。在全县两新组织中广泛开展“认穷亲、结对子”活动,28 名两新组织从业人员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据统计,有15 户贫困户通过这种联姻结对的方式实现了再就业。

三、创新“四送”聚力加温

因地制宜送岗位。鼓励引导两新组织在乡镇和贫困村新设机构、投资项目、拓展业务,帮助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实现转移就业。目前,全县已建成“扶贫车间”26 个,提供就业岗位1300 多个,带动1000 多户农户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员352 人。向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先后投入资金1533 万元,在明溪口镇、太常乡、陈家滩乡建立“扶贫车间”3 个,让161 名贫困人员就近就业,发放工资173 万余元。分门别类送技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技能培训,提升贫困户就业水平,拓宽就业渠道。今年上半年,组织安排200 多名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失业人员参加“失业人员技能”培训。目前,80%以上参加培训人员已找到合适的岗位。帮贫济困送爱心。充分发挥两新组织从业人员多、联系服务对象广的优势,动员党员群众、爱心企业、公益慈善团体等广泛开展扶贫献爱心活动,通过募集资金、捐献物品等方式帮贫济困。以人为本送服务。组织开展活动,将服务送进村、送上门、送到人。县律师行业党委联合下辖的3 个律师事务所支部,组建法律扶贫服务团,为贫困户提供免费扶贫脱贫项目法律咨询和服务,并定期在全县425个公共法律服务志愿点坐班服务,为村民把控法律关口,化解矛盾纠纷。(作者系中共沅陵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