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厚的父亲如何造就出败家的儿? ——“我今年没有iphone7就没有你这个爹”

2020-07-18   人文传媒网

原标题:憨厚的父亲如何造就出败家的儿? ——“我今年没有iphone7就没有你这个爹”

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子女的缺憾!——李嘉诚

看到视频中16岁的儿子信誓旦旦、理直气壮、强词夺理的逼着快递员父亲买iphone7并让其下跪的场景,我内心极其酸楚、悲凉,这样的孩子,他今后的人生注定是失败的,注定会危害一个家庭、危害社会!这位父亲他有多么寒心,多么耻辱,多么失败,每天在儿子的打骂声中痛苦煎熬的生活?网上太多这样的家庭悲剧如今已经司空见惯,惯子如杀子的报道也是屡见不鲜。

试问谁想要这样大逆不道的孩子,谁想做这样委屈的父母?家庭教育失败的原因在哪?老师常感叹的说,这是我们几代人抛弃了古圣先贤的教诲,不重视孝道,不讲伦常,不学伦理道德,父不父,子不子,而去盲目学习西方文化带来的悲剧!父亲是孙子,儿子是父亲,伦常完全颠倒,当父亲的没有其尊严之相,对子女说话总是小心翼翼,唯恐惹其变脸不开心;当子女的没有其敬顺之心,对父母总是天经地义的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我回忆自己曾经不孝父母的行为,心生惭愧。我从小生活在农村,父母是朴实厚道的农民,他们给予自己无私的爱中多是溺爱与娇惯,什么好的都可我来,顺我的心,满我的愿,使自己变得非常自私,为所欲为。我内心渐渐树立了一个错误的观念:认为既然是我父母,爱我为我做什么都是应该的,我向他们索取是应该的。我把伟大的父母当成义务奉献者。直到我学习古圣先贤的教诲后,我才知道自己曾经有多么忤逆不孝!

对照《弟子规》经典,自己活了四十岁,一条也没做到过。认真反省自己的不孝始于从小没有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自己的私心始于从小没有做到“物虽小,物私藏”;自己的欲望始于从小偷吃一块糖,没有做到“事虽小,勿擅为”;......长大后自己人生之所以会遭遇诸多坎坷皆是源于自己的不孝,正所谓“诸事不顺因不孝”。古圣先贤的教诲,真实不虚。

视频中看似憨厚的父亲如何造就出败家的儿?这不得不让我们为人父母去深思和警醒呀!为人父母从哪里做起,才能不让视频中这样的悲剧发生在自己身上呢?

孝经有言: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老师常鼓励我,明白道理后就要从当下做起,勇猛改正自己错误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俗话说:教儿教女先教子,给孩子重新做个好榜样,因为人性本善。《说文解字》中“教”字解释为上所施,下所效。这让我想起自己记忆中最深刻的一件事,就是母亲在我的奶奶去世前病重的日子里,义不容辞的担起照顾奶奶直到把奶奶安祥送走。那时父亲在外地做生意回不来,父亲兄弟姐妹共七个,他们都更有条件照顾奶奶,但没有积极主动的,两个姑姑也是来看望一下就回去了,奶奶去世了他们都来痛哭。

母亲一个人不仅要照顾我们两个小的,还要忙着农家活,还要细致入微的照顾奶奶,每天都是趟黑起早的,但母亲没有一丝毫的怨言。我和妹妹那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母亲的做法还不太赞同。学习传统文化后,我常常会回忆这段往事,内心都是无比的感恩母亲,母亲用她那无私的爱心,处处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在影响教育我,唤醒了我沉睡已久那颗麻木忤逆不孝的心,所以长大后不管自己的人生出现多大的不顺,因为想起父母的爱而没有堕落,反而能够坚强从容的面对。如今我的父母已年过六十,我因为有他们的陪伴而感到无比的幸福!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爱

亘古绵长,无私无求

不因季节更替,不因名利浮沉

这就是父母的爱

善待自己的父母, 他们永远是最爱你的

别到了“子欲养而亲不在”时才去体会父母的爱!

来源:抚顺市传统文化研究(ID:fssctwhjyxx222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