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的时代即将到来
随着汽车智能化、电子化的推进,无人驾驶已经是未来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无人驾驶成为热门研发技术,不少车企推出自动驾驶汽车进行测试。目前,自动驾驶汽车正处于量产化与商业化落地的阶段。从安全保证来看,AI技术的发展是自动驾驶汽车产业落地实践的关键。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还需要多方核心技术的合力支撑,我国也应加大量产型L4自动驾驶汽车的产业化落地实践,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与资金投入,抓住“弯道超车”的历史机遇。
目前,
除了北京以外,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已经陆续开放自动驾驶测试
。随着无人驾驶测试的落地,这项技术的场景应用将越来越成熟,市场也将进一步扩大。
国内自动驾驶发展迅猛,巨头纷纷入局
百度作为国内的AI龙头公司,在自动驾驶上一直雄心勃勃,深耕已久,组建了专攻自动驾驶的Apollo团队。早在2018年,百度就与湖南省长沙市合作共建自动驾驶与车路协同创新示范城市。期间,经过自动驾驶车辆上路、车路协同、试乘等各种测试,百度Apollo积累了大量实用的经验。上半年,
百度的无人驾驶取得了重大进展,无人驾驶出租车在长沙正式上线,但仍处于小范围试运营状态
。
除了软件能力和算法能力外,自动驾驶对于通信传输的要求非常高,不但要求通信质量有保障,在延迟性上也有非常苛刻的标准。众所周知,5G的高宽带、低时延、高可靠的特征可以满足自动驾驶对于通信的要求,这也是华为入局自动驾驶的一个原因。
5月,华为宣布,与一汽、上汽、广汽、北汽、东风汽车、长安汽车、比亚迪等首批18家车企共同打造“5G汽车生态圈”
,加速5G技术在汽车产业的商用进程。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去年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实现彻底的无人驾驶”,“特斯拉现在能做到的,我们都能做到”。
网约车也纷纷入局
7月6日,据外媒消息,滴滴将扩大自动驾驶部门团队规模,增加200余名新员工。
此前,滴滴自动驾驶服务正式上线,用户通过APP线上报名,审核后可在上海自动驾驶测试路段,进行免费呼叫自动驾驶车辆进行体验。
滴滴方面介绍,目前,免费自动驾驶汽车服务仅限于上海嘉定规定范围内,路线经过汽车会展中心、办公区、地铁站、酒店等核心区域。在滴滴自动驾驶汽车上,配备了安全员,可以随时接管车辆,应对突发情况。为此,滴滴设立了国内首个自动驾驶安全护航中心,可以实时监控车辆、路况,并在车辆面临复杂情况时,给与协助指令,解决未来自动驾驶运营中可能出现的远程协助问题。
据了解,
滴滴自2016年开始组建自动驾驶研发团队,目前中美两地已有近400人的团队
。截至目前,滴滴已获得北京、上海、苏州、美国加州等地路测资格,并在去年9月获得上海颁发的首批载人示范应用牌照。
滴滴之外,另一家网约车企业曹操出行也在发力自动驾驶。董事长刘金良表示,下半年曹操出行将联合吉利、沃尔沃及具有国际化背景的自动驾驶供应商开始进行自动驾驶测试工作,希望在杭州亚运会之前实现载人测试。
国内政策利好不断
国内对于自动驾驶产业的发展支持力度非常大。2019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加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研发,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最近,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关于征求《公路工程适应自动驾驶附属设施总体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从顶层设计上为修建自动驾驶专用公路确定了标准和方向,中国自动驾驶公路的首个国家标准可能即将出台。
长沙市之外,广州市、上海市、北京市也都纷纷放开了自动驾驶汽车的上路测试,发放了自动驾驶路测牌照。
北京是国内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最长的城市,达到200条道路699.58公里。
截至2020年6月,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安全行驶里程已超过158万公里,已累计向13家企业77辆车发放临时号牌。
自动驾驶板块的长期投资价值凸显
随着巨头纷纷进场布局自动驾驶,行业内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将会全面展开,高精度地图、定位设施、通信设施、交通感知设施、自动驾驶监测与服务中心、网络安全等领域都将会释放出巨大的市场空间与活力。在国内无人驾驶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关键零部件供应商、汽车电子解决方案供应商、智能驾驶整车龙头有望受益。多家上市公司也很早就开始布局无人驾驶。
高德红外(002414):老型号持续订货,军民共振高速成长
2019-2020 年,公司新老型号产品接续签订订货合同,军品恢复式增长显著。
年初以来公司已发布四次重要军品合同公告,合计金额 5.17 亿元
,占主营业务红外热成像仪 2019 年营业收入的 41.74%,占公司 2019 年营业总收入的31.55%。
2020 年受新冠疫情影响, 公司作为国家工信部指定的疫情防控物资重点生产企业,自春节以来一直加班加点,生产出来的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告警系统全部供应疫情防控需求, 民品在短期内供不应求。
大立科技(002214):军品纵向拓展,民品多点开花
2018-2019 年,公司长期培育的军品型号订货量连续两年增长 50%以上。目前,公司军品已逐步向导引头和吊舱等高端产品过渡,并通过收购北京航宇智通拓展了机载光电吊舱产品。
公司 600 万像素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已向特定用户进行推广,处于演示验证阶段,未来争取在低成本应用场合取代制冷产品。军方已对其最大的应用场景“透明装甲”展开预研,
预计公司今年军品利润仍能保持 50%左右的增长
。
欧菲光(002456):聚焦优质光学“赛道”,受益光学景气周期
公司高端单摄产品及三摄产品的出货量占比不断提高,2019实现营收306.07亿元,同比增长25.31%,综合毛利率为8.83%;出货量6.60亿颗,同比增长19.66%。此外,公司成功研发业界首款超薄潜望式连续变焦模组,创行业模组厚度新低。
公司已实现光学式和超声波式屏下指纹识别模组大规模量产,目前为屏下指纹识别模组稀缺供应商。在全面屏趋势下,屏下指纹加速渗透,
市场规模预计于 2023 年达到 170 亿元左右, 18-23 年 CAGR106%,公司将持续受益屏下指纹渗透增速提升
。
据麦肯锡报告显示,中国自动驾驶规模将突破万亿美元,有潜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动驾驶汽车市场,并将使中国自动驾驶汽车行业的流动性利润至少增加600亿美元。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