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空部队雷达为何不能识别客机?现实在我的意料之外:很残酷

2020-01-12   军迷哨所

1月8日,一架载有167名乘客和9名机组人员的波音747客机从伊朗起飞后不久坠毁,导致机上所有人员死亡。据事后调查结果显示,这架客机是被伊朗军方的“道尔”防空导弹所击落,造成了惨烈的航空事故。伊朗军方发言称,之所以防空导弹部队击落了这架客机,是因为误判所导致。当时正处美伊紧张的对峙时期,防止美军的导弹和战机突袭,伊朗的防空导弹部队保持高度战备状态。恰巧的是这架客机延误了起飞的时间,更致命的是乌克兰客机起初从伊玛目霍梅尼国际机场起飞,随后在靠近伊朗“重要军事设施”的地方开始转向。

被击落波音747客机

伊朗防空部队探测到目标后将其认定为“敌方目标”,因为当时的距离已经非常近,防空导弹没有足够的反应时间。事后,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空军司令哈吉扎德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时与防空系统操作员的通信中断,他无法联系以做出决定。 他说,当时他有10秒的时间来决定是否击落目标,但他“做出了击落的选择”,因为他们判定为美军的巡航导弹,所以才导致了悲剧上演。

事实上,这在历史上已经不是第一次民航客机被击落。据有关数据显示,自1953年至今的67年时间里,在世界航空史上,至少已发生了15起,共造成1675人遇难。其中最为惨烈的2014年7月17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一架飞往吉隆坡的波音777 在乌克兰被一枚山毛榉导弹击落,机上298人全部遇难,其死亡人数创下历史之最。而同样因为误判在伊朗附近被击落的客机还包括,1988年7月被美国"文森斯"导弹巡洋舰击落的伊朗A300客机,客机上290人全部遇难,同样是因为误判击落了客机。当时美军巡洋舰以为是来袭的伊朗战斗机,多次无线电联系没有回应,才决定将其击落,导致无数无辜平民丧生。

2014年7月17日被乌克兰击落的客机

历史悲剧不断上演,直到今天为何还不能杜绝民航客机被导弹击落,难道雷达就不能识别出是客机还是导弹战机之类的目标吗?很遗憾,答案是“很难”。

我们先从防空导弹系统说起,整个防空导弹的组成,简单来说它是由探测雷达、跟踪雷达、瞄准系统、通讯系统和导弹几部分组成。工作原理也很简单,就是探测雷达探测到目标后由跟踪雷达进行跟踪监视动向,如果需要攻击,则由操作员通过通讯系统请求上级下达作战指令。再通过瞄准系统瞄准目标,最后发射导弹攻击。但探测雷达并不能识别是敌机还是客机,只能根据显示的目标大小进行判断是哪一类飞机。是导弹、是战斗机还是大型飞机(如客机、运输机、侦察机和预警机等等)。

不过即使能够识别出是大型飞机,也不能判别是客机还是其它的敌方作战飞机,因为很多预警机、运输机和侦察机等等特征和客机都非常相似。如果地面需要识别到底是不是客机,就要根据民航的飞行报备路线和时间进行判别,如果没有这些信息,地面只有通过无线电喊话进行确认。但如果在紧张的战争时期,则没有这么多的反应时间,因为指挥官的判断不果断,可能会贻误战机,导致自身被摧毁。

而伊朗此次击落民航客机就是如此,因为处于关键的对峙期间,丝毫不能马虎,恰好客机又飞到了军事管制区域,更致命的是地面没有报备信息,客机又延误起飞。使得地面无法判断是敌还是客机,这才导致了惨剧的发生。另外,为了防止给敌方可乘之机,紧张时期根本不可能通过无线电喊话,这样可能会让敌方掌握己方的情况实施更猛烈的军事打击。如果是导弹,更没有反应时间去应对,反应时间往往只有几秒钟,必须在几秒内下达命令。就像当时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空军司令哈吉扎德所说的,他有10秒的时间来决定是否击落目标,但他选择了击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