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劣天气下,我有不上班的权利吗?

2019-11-20     潍坊寒亭检察院

近日,多地寒潮来袭,北京出现大风降温天气,一段外卖员推着电瓶车在大风中寸步难行的视频在网上热传。据悉,视频发生当时的北京大部分地区有6级左右偏北风,阵风9级左右,局地有扬沙。

这段视频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恶劣天气到底该不该点外卖的讨论。不少网友对外卖小哥表示非常心疼,呼吁恶劣天气时尽量不点外卖。但也有网友表示,这是外卖员的工作性质所致,如果平台没有关闭,且外卖小哥选择接单,“难道恶劣天气就应该所有人集体不订外卖,让外卖小哥没钱赚?”

还有网友认为,“恶劣天气该不该点外卖”话题的焦点,应该放在如何提升外卖送餐员为代表的户外劳动者的薪资待遇以及安全保障上。

那么,恶劣天气来袭,劳动者该不该外出工作?用人单位是否应该给予相应的假期或者补贴?谁来保障劳动者“风雨中的权益”?

国家层面暂无相关法律规定

今年8月,超强台风“利奇马”席卷上海,一名40岁的外卖送餐员骑电瓶车送外卖,由于道路积水过深,他为了送外卖强行驶入,造成电瓶漏电,不慎触电,送到医院抢救室时,已没有生命体征。

这一事件触痛了许多人的神经,人们对于恶劣天气下该不该外出工作的关注和讨论,折射出极端天气下劳动保护的不足。“没有全国性法律规定当出现恶劣天气时,用人单位应当给员工放假或发放补贴。”上海汇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洪桂彬解释道。

“夏天高温时发高温津贴。怎么冬天刮大风、下大雪时就没啥动静呢?”一位正在清扫落叶的北京环卫工人向记者表示。

考虑到劳动者在恶劣天气下户外作业存在的劳动风险,洪桂彬认为有必要从国家层面健全极端天气下的劳动保护制度,保障户外劳动者的身心安全。

部分省市曾颁布地方性法规

记者检索发现,针对极端天气的用工管理规定,散落于部分省市出台的政策中。

如2014年1月8日,上海市就应对极端天气停课安排和误工处理公布实施意见(2019年8月进行修订),明确当发布气象灾害红色预警,除政府机关和直接保障城市运行的企事业单位外,其他用人单位可采取临时停产、停工、停业等措施;职工因气象灾害红色预警造成误工的,用人单位不得作迟到、缺勤处理,不得扣减工资福利,不得用法定假日、休息日作补偿,不得以此理由对误工者给予纪律处分或解除劳动关系等。

再如,2015年浙江宁波发文,当地一旦出现大气重污染“红色预警”,用人单位就要避免安排劳动者户外作业。对必须连续作业的岗位,用人单位除需向劳动者提供口罩等防护用品外,还需按日给予相当于上月日平均工资的补贴,否则将被处罚。

同时,还有一些针对特殊天气的劳动者保护措施,比如湖北武汉交警2014年开始领取每月50元的“雾霾津贴”。

户外劳动保障,探索更多可能

有网友建议,“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了,何不在冰雪或台风天气使用智能设备,减少劳动者户外作业的时间,降低劳动风险”。

2018年7月25日,美团推出无人配送开放平台,将自动驾驶技术运用到外卖配送。

美团无人配送车在雄安开展无人配送试运营。图片来源:新华网

近年来,多功能远程高炮喷雾机,铲车、扫雪机、铲雪机、吹雪机等除雪“神器”也开始应用于多地的环卫作业。

环卫职工手持吹雪机清理积雪。图片来源:北京环卫

此外,在全国总工会的大力倡导下,各级工会建起一大批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让劳动者“累了能歇脚,渴了能喝水,没电能充电,饭凉能加热”。根据全国总工会2019年4月公布的数据,2016年以来,各级工会采取各种方式建设站点2.22万个,累计投入资金3亿多元,服务户外劳动者群体300多万人。

工会爱心驿站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mtdkh24BMH2_cNUgaOz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