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中考体育增加笔试/道德与法治改为闭卷!各地公布2021中考新政策!

2020-09-21     启达初中

原标题:定了!中考体育增加笔试/道德与法治改为闭卷!各地公布2021中考新政策!

如今,我国社会已经发展到了重要节点。面对两个一百年的交会时期,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关头,我国的各个领域都要做出相应的改变来适应这场历史大变局。那么,作为所有行业根本的教育,当然要首当其冲地接受改革。

这几年全国各地区也都在经历教育改革,近日,多地公布了2021年的中考改革方案,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我们也希望随着改革教育能够越来越好,教育也更加公平合理,希望孩子们都能从中获益。

中考政策再次调整,开学后可能也会有孩子家长不太了解,颜老师列举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考改革方案,并对,这些改革应如何应对给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福建省2021中考改革亮点:体育考笔试!

福建2021年体育中考实施方案公布,方案明确了体育笔试的形式和内容,给出了各个项目的评分标准,同时明确抽考和抽选考科目,在初三上学期11月抽取。

2021年体育中考总分为40分,其中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笔试)占 4 分,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占 36 分。

在笔试方面,体育笔试与《道德与法治》科目同场合卷进行,单独一个模块,考试时间合计为100 分钟,即原《道德与法治》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增加《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考试时间 10 分钟。在题型题量:共设 16 小题,每小题 0.25 分,全部为单项选择题。

抽考类、抽选考类由省教育厅委托各设区市教育局随机抽选,并于当学年(上学期)11 月份抽取并向考生公布初中毕业生体育考试项目。全省各设区市应于当学年(下学期)4 月上旬至 5 月中旬之间完成初三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测试工作。

广州市2021中考改革亮点:

道德与法治改为闭卷考,历史纳入中考!

一、新增考核科目

历史学科将纳入中考计分科目,计分科目从之前的7科(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体育)变为现在的8科。对学生而言,多考核一科无疑是增大了压力,如何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分配各科的学习时间,变得尤其重要。

二、新的考察方式

1、物理和化学两科从“笔试100分”的形式,变更为“笔试90分+实验操作10分”的新形式。

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实际的仪器操作以及对实验流程和细节掌握,都是有一定难度的;

2、道德与法治将实行全闭卷模式。

不过全闭卷并不代表难度会大大增加,毕竟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涉及方面极广的科目,无论是开卷还是闭卷,都不会考察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结果,对学生而言,需努力克服“开卷就是抄书”、“闭卷就是背书”的错误认知。

北京市2021中考改革亮点:

全部科目纳入中考!

2021北京中考实行全科考试,历史、地理择优1门计入中考成绩,生物、化学择优1门计入中考成绩;其中地理生物在初二下学期结课,化学、历史中考结课。而2018-2020北京中考,必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和体育;实行5选3选考。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初三如何布局规划?

超详细全科规划看这里!

面对中考的各种改革,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及时了解中考政策,提前做好规划,当然最重要的还得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做好各科的学习,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这里有一份名师总结的初三各科的规划,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语 文

升入初三后,各个科目都基本进入总复习状态,语文学习是一个慢功夫,日常积累尤其重要,最后一年的复习越早进行越好。

我们可以进行四轮语文复习,分别在秋(初三上学期)寒(寒假)春(初三下学期)冲(考前最后一个月)各期复习一轮,每轮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初三上学期时间比较充沛,需要我们分题型,将各个考点进行梳理,掌握其答题思路,做到知识点上的无死角;
寒假时间短暂,同学们要集中精力攻克重难点题型;
初三下学期则是对前三轮复习中的漏洞和易错题型进行回顾。
考前最后一个月冲刺期,积累+订正+反思,三管齐下。

整个初三全年的复习思路遵循着先整体,后局部再整合的方式进行。

那么针对初三,我们在对历年中考趋势与题型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要注重以下几个要点:

1.首先,中考涉及到的文言文,古诗文等熟练背诵。
把抄写作业和背诵作业结合起来。先背诵,后默写。
2.其次,关于阅读,到了初三应该把阅读定位为实用型阅读:
即遇到好的句子就背下来,比如小面会推送的一些作文素材,积累多了到了阅读和写作的时候就运用上了。
3.最后,写作从现在起要多看中考满分作文,具体看它的立意、选材、语言和结构四个方面,找出写作亮点,因为这四个方面是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所在,看完之后也可以选择性的背诵。

数 学

进入初三之后,同学们将会学习到圆、解直角三角形、二次函数以及相似三角形。

这些知识如果我们全部等到开学后再学习一定是来不及的,因为初三上学期的期末考试对于每个知识点的考察深度都很大,所以我们务必要提早规划好初三一年的学习方案。

初三上学期:

应该将初三所有知识进行深化学习和综合训练,因为期末考试综合性很强,所以同学们需要用一些时间进行期末考试的复习,争取能够在期末取得好成绩。

寒假:

开始进行第一轮系统的复习,将初中三年的所有知识回顾一遍。重视基础,不要有知识点的漏洞,适当做一些综合题检验复习成果。

2022春

一模考试前,应该进行专项的复习以及攻克压轴题的强化训练,这样才能在一模考试中脱颖而出,在签约最大的浪潮中取得先机。

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适当做一些新题、偏题让自己的思路更加开扩以应对一模以及之后的中考。

考前1-2个月

多做一些各区一模试题,与历年的中考真题,调整考试状态,确保简单题不要做错,在中考之前不要再一味的做难题,应该放松心态。

注意:

真题的训练越早越好;重视错题,特别是大型考试中出错的题,通过回归教材,分析出错的原因,从出错的根源上解决问题。

英 语

进入初三后,英语学习不仅仅只是提升理解感知能力,更需要提高应试能力去面对略显无情的考试,所以如果抱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心态来对待英语的话,那就会应验那句古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英语作为文科科目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记忆理解的东西比理科要多的多,所以复习的战线需要拉得更长,每一轮复习时间也比其他科目要长。

英语复习计划可以分为三大阶段。

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任务、不同的目标和不同的学习方法。

第一轮--扎实基础,打好地基

初三英语复习有四忌:

一忌抛开考纲,盲目复习;
二忌急于求成,忽视小题;
三忌支离破碎,缺乏系统;
四忌浮光掠影,只重皮毛。

第二轮--合并同类项,各个击破

我们的任务是把前一个阶段中较为零乱、繁杂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找到每科中的一条宏观的线索,提纲挈领,全面复习。这个阶段的复习,直接目的就是“一模”。

第三轮--查缺补漏,定时训练

利用好一模试卷,开始进行查缺补漏和定时训练,掌握好试卷时间分配和考试技巧。随着中考的日益迫近,有些同学可能心理压力会越来越重。

因此,这个时期应当以卸包袱为一个重要任务。要善于调节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节奏,放松一下绷得紧紧的神经。

物 理

初三上学期:基础知识深入

进入秋季后,同学们要在学校学习暑期预习的课程之后,在学校第二遍学习基本概念的同时,同学们可以开始练习各个章节较难的题目,包括历年模拟题、中考真题。通过做题的形式,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寒假:第一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的关键在于以往知识的回顾和重新认识,特别是声、光、热等模块的内容。大家要利用寒假整块的时间将这一部分的知识重新梳理一遍,做到不留任何疑点。

同时,还要对力学或电学部分的基础进行梳理,很久没接触了、不要遗忘。

初三上学期:第二、三轮复习

第二轮复习主要是以历年模拟题、中考真题的专项练习为主,将各知识模块中考常考的题型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归纳总结。一模考试前重点突破力学、电学压轴题,认真准备一模考试。

一模考试后,根据自己一模考试结果,分析自己的不足,加强自己的薄弱环节,开始第三轮复习。

第三轮复习以查漏补缺为主,将初三第二学期以来所做过的所有试卷、作业等当中的错题认真研究(平时注意整理),做到以前错过的题目再次遇到时不再犯错。

化 学

化学是初三的一门新学科,学习时间不到9个月,如何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学好化学,赢得中考,需要我们做好规划:

9月至1月,“同步提高”。

初三上学期,同步学校进度,延伸初三上学期化学知识,拓展中考必考知识,突出中考重点和难点,配合中考化学经典题目,积累初三化学知识厚度,从秋季开始为中考夯实基础。

2月至3月初,“难点突破”。

在寒假,提前攻克化学最难点--溶液和酸碱盐,并结束初三化学所有内容,为中考总复习做好准备。

3月至中考,“综合运用”。

在一模考试之前,首先进行一轮复习,巩固寒假所学的溶液和酸碱盐,回顾秋季基础概念理论及身边的化学物质,为中考复习夯实基础。

然后进行第二轮复习,针对中考必考的专题进行综合练习,层层突破,构建完整的初三化学知识体系,实现一模考试中计算推断实验专题的全面运用。此轮复习以练为主,以讲为辅,练习时将同一类型题放在一块,以不同形式反复出现,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达到自觉认识化学原理,拓展思维,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模之后,进行最后的第三轮复习,针对一模考试的重难点及考试暴露出的问题,全面剖析历年中考题型题量特点,调整和总结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查漏补缺,同时培养考试的自信心,力争做到考场上不留遗憾。

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课的重点是:

为什么、怎么做,所以无论是在预习或是复习中,都要抓住这两个重点。

初中三年的道法复习量较大、知识点多,而且理论性、灵活性强,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就必须选择正确有效的复习方法。

一、认真、反复地看书,系统复习,夯实基础。

有些地区中考道法是开卷考试,但试题答案不可能在书上原封不动地找到,需要动一番脑筋,没有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就很难有完整的解答。况且,开卷考试有时间限制,要形成正确的答案,需要有思考时间,绝不能把宝贵的时间花费在查找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上。

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的看目录,了解全书的知识体系,对基础知识和重点、难点作详细的梳理,基本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二、强化对重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中考命题都以《中考说明与检测》为依据,且重点也大致相同,特别突出政治知识的时代性、理论联系实际、教材内容与时事热点相结合的特点,对重点知识与能力的不同能级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对重点内容,要抓住其中的基本含义,抓住其中的要点,在要点中突出对关键词语的理解。把庞杂的内容梳理成清晰的知识网络,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重点问题的理解和记忆上,在此基础上,再将重点、要点扩展开来,再将相关的全部知识,做到“纲举目张”,系统复习,突出重点。

三、规范训练,强化巩固,掌握技巧,提高复习实效性。

复习阶段要进行适当的试题训练,不是单纯的习题练习,更不是“题海战术”,而而应将它看成是集强化记忆、加深理解、熟练技巧、培养能力为一体的复习方法。

四、关心国内外大事、关心社会生活。

中考要获得政治科目的好成绩,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必须关心时事,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把课内外知识结合起来。政治课具有时政性的特点,这也是与其他学科相比的最大特点,不仅考查知识,还考查运用知识分析国内外重大时事的能力。

现在开始,多关注时政热点,国内外大事件,不只是要知道,还要联系教材,找准它与教材的结合点,也就是说要知道它考的是教材里的哪一个知识点。同时可以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巩固和发展自己的理解与分析水平。

历 史

中考历史知识的复习,关键在于基础知识要落实到位,复习的知识点要到位。应关注探求课与课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历史事件与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梳理线索、融会贯通,建立知识结构。

以教材为本,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打破教材体系,纵横联系,进行专题复习,把握好复习的要点和难点。

整个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梳理教材”

时间大约在2月-4月左右,即按照教材的编写体系,提纲挈领地复习,此阶段约占了整个复习阶段的一大半时间,目的是掌握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识,同时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教材的整体线索有一定的了解。

在此阶段复习时,注意充分利用“复习要点”,以课本为基础,回归课本,厚书薄读,以专题为载体,针对性复习,全面把握历史知识体系。

在复习过程中,注意老师的系统讲解。这是打好基础的关键,这一遍要细要慢,一般是要先从教材中找到考点,然后分析考点,最后还要强化识记考点。

第二阶段:综合训练

针对中考、题型分析、加强训练,回归课本,这一阶段,老师讲解为主,时间是在5月份,将四本书的知识有机融合,根据中考的具体要求,选择若干题目进行一系列综合训练,目的是将第一阶段的历史知识综合起来。

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既是真题也是范题,有一定的指引作用,认真研究这些考题。

第三阶段:查漏补缺

时间大约在6月底到中考,根据学校训练的情况,找出自己薄弱环节,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同时,要把握试题解题特点,加强解题方法的训练,提高解答历史试题的能力。

加强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和问答题的解题能力,注重新题型探究式问答题的研究,只有这样,历史复习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会出好的成绩。

体 育

第一阶段:9月-10月

本阶段约2个月,主要进行速度、力量、弹跳、耐力和灵敏等身体素质的全面综合训练,为形成较全面的身体素质打好基础。

在教学训练中应采用各种训练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身体各器官的运动机能水平。在全面发展素质的同时,一般应以发展速度、弹跳为重点,应以中等运动训练量为主。

第二阶段:11月-1月

此阶段应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注重发展和提高力量素质,特别是上肢力量、下肢力量及腰腹肌力量,并结合跑、跳、投等考试项目,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如杠铃、沙包、健身器等,发展各个项目必须具备的专项素质,尽快提高掌握各项技术的速度。

本阶段运动量应以大运动量训练为主。由于在该阶段的一月份,也是学生学习任务繁重,面临紧张期末复习考试时期,训练应予调整,不要与文化复习考试争时间,但我们可争取每个星期天安排一定的训练内容。

这样既不间断训练,又不影响文化学习,值得一提的是,在期末考试之后,正是寒假休息之时,我们可以利用寒假的充裕时间,进行较大负荷的训练或布置较大负荷的家庭训练任务。

第三阶段:2月-3月

该阶段时间约2个月。要在第二阶段大运动量训练的基础上,调整运动强度和运动负荷,并逐步以提高和巩固运动成绩为目的。

由于此阶段一般尚未公布考试项目,因此,在有可能要考的项目,我们都应认真抓好,不可提前“抓题”。

在教学训练中,坚持一般身体素质与专项身体素质相结合,为适应考试做好充分准备,当然,此阶段的训练强度应偏大。

第四阶段:4月-5月

本阶段为考试前的最后一个阶段。一般来说,各省、市均已公布了当年的考试项目,考生应在继续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的基础上,进行完整技术练习。由于我们面临的是考试而不是比赛,因此,我们在此阶段应多采用区别对待,因人而异教学原则。

考试前,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适当地安排一个短时期进行集训,如考试前的全国大假“五一”节,便是一个最好的集训时间,学校还可以举行一些小型多样的比赛、模拟考试训练等,从运动技能、技巧及心理承受能力上为学生适应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mt_BuHQBURTf-Dn5FBj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