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处暑,习俗有哪些?处暑之后气候将如何变化?看看专家预测

2019-08-22     科技农场

处暑也有“出暑”的说法,就是炎热即将褪去的意思。这个时候的天气气温下降,天气就相对比较凉爽了。

小编加在西北,大学在东北待了四年,所以深深知道处暑期间,东北和西北地区入秋非常明显。刮大风,下秋雨,正是“一场秋雨(风)一场寒”的时候。据专家分析,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区,很可能出现较大的降水,气温很快下降,昼夜温差加大,雨后天气温度高升,忽冷忽热容易感冒,还可能引发呼吸道、肠胃炎等疾病。

咱们先讲讲处暑的民情风俗吧,天气的分析先放到最后。

一、习俗活动

1、出游迎秋

处暑秋游是个好日子,天气不冷不热正好,到处风景尚好。处暑之前就有中元节,这也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固有“处暑过,暑气止”的说法,而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恰巧赶上秋游好时机。

2.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可以托生了。

3.开渔节

开渔节对于很多沿海的渔民来说,处暑以后代表的是丰收,满仓的大鱼小鱼是他们的最爱。每年处暑期间,沿海地区都会隆重举行开渔节,想想这场面作者也是非常的激动。

二、天气变化

现在,咱们就正式讲一下关于处暑天气将做如何变化。处暑以后,全国各地的暴雨总趋势是减弱的,根据专家的预测,19年处暑之后的天气将做何变化?现在咱们一起来看看吧!

自有俗语说,“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想必很多人听过这句话,其中的“秋老虎”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这主要指的是由于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控制了南方地区,在处暑结束时再次出现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就比如说,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容易出现秋老虎天气,直到10月份以后才天气才渐变凉爽。对于刚刚走出三伏,但仍然干旱严重的地区,如果继续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干旱将会继续加重,这个时候要注意防火。

虽然,处暑以后进入9月,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暴雨天气会逐渐减少,但在华南、西南、华西一代,容易出现雷暴活动。而华西一带容易发生秋雨,最早可能在8月下旬开始,最晚在11月下旬结束,秋雨淅淅沥沥,不是大暴雨的那种。

还有俗语说“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除了中午稍微热点再也不会很热。还有一句话说“处暑若还天不雨,纵然结子难保米。”所以说,如果处暑这天没有降雨,就算水稻、高粱、玉米等作物已经结籽了,也都是干瘪的,不会有高的产量。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moaKt2wBvvf6VcSZjSJ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