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划斯大林格勒反攻,苏军调拨大量预备队给前线,充分做好准备

2020-06-30   荣华之武器堂

原标题:筹划斯大林格勒反攻,苏军调拨大量预备队给前线,充分做好准备

接上文 只用第一梯队突破,没有正确使用快速集群,苏军哈尔科夫交战惨败

1942年11月19日,斯大林格勒会战的防御阶段结束,苏军迎来了历史性的转折。在这个伟大转折到来之前,苏军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首先,苏军利用德军主力深陷南部战线,战线其它地段相对平静的有利时机,组建了大量战略预备队。到1942年秋,战略预备队已达267个师。1942年底到1943年初的冬季战局中,最高统帅部从战略预备队中调拔给各方面军的就有4个坦克集团军、29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108个步兵师、23个地面炮兵师、26个高炮师、19个航空兵师、16个工程兵旅等大量部队。苏军正是利用这些部队,积聚起了反攻所需的大量兵力。

其次,苏军的编制也有了变化。由于在1941年撤销了军一级的建制,集团军对于越来越多的加强兵器和独立部队、兵团指挥上感到十分困难。同时,由于苏军指挥人员经验和数量的增长以及通讯系统的完善,苏军于1942年底和1943年恢复了军一级指挥机构,重新变成集团军一军一师三级体制。

1942年11月19日苏军高喊“乌拉”发起冲锋

1943年4月10日,国防人民委员发布了关于集团军必须拥有自己建制炮兵的命令,诸兵种合成集团军中增加了加农炮团、反坦克炮团和高射炮团,以及迫击炮团。从1943年开始,集团军编制越来越稳定了(3个军,7—12个师,4个炮兵团)。德军在这一阶段,采取的是浅近的基点式防御。而苏军兵团、部队和分队战斗队形,仍然按战前条令的规定成纵深梯次配置,每个步兵师27个步兵连中只有8个连能同时发起冲击,首次突击力量严重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防人民委员在1942年10月8日下达的第306号命令中规定,“。。。在进攻战斗中,禁止排、连、营、团、师的战斗队形成纵深梯次配置。必须要求步兵及其火器从战斗开始到战斗结束都能最大限度地同时参加战斗,这是编成战斗队形的基础。班、排应成散兵线进攻,只有集团军以上才建立第二梯队,营、团、师才建立预备队,并且预备队兵力不得超过总兵力的九分之一。。。”采用新战斗队形后,步兵师可同时使用近80%的火器,大大加强了首次突击的威力,可以更快地突破敌人纵深很小的防御阵地。但新战斗队形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师以下指挥员因为没有第二梯队,无法在纵深战斗中增强力量,这一问题倒可以由上级快速集群提前进入战斗,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

再次,国防人民委员的第325号命令,则专门阐述了坦克机械化部队的使用问题。命令规定,独立的坦克旅和团、营作为直接支援步兵的坦克,用来加强诸兵种合成兵团,其主要任务是歼灭敌步兵,只有占有显著优势和有利地形时,才可以与敌坦克作战。坦克军和机械化军由方面军或集团军掌握,用作发展胜利的梯队,在主要突击方向上行动。禁止将坦克军或机械化军分散作用。只有当诸兵种合成兵团通过敌主要防御地带,步兵前出到敌炮兵阵地地域后,才可以将坦克军和机械化军投入战斗。如以军的兵力独立突破敌人薄弱的防御时,应加强有炮兵和航空兵。另一条重要规定是:坦克必须以最大速速实施冲击,从行进间进行射击;实施广泛的战场机动,以便前出到敌方火器后方;坦克不得实施正面冲击。这个命令显示了二战时期苏军机械化部队战斗使用的基本原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正确区分了用于直接支援步兵和发展胜利的坦克兵力,以及发展胜利梯队进入战斗的时机等。但这个命令有些方面规定过死,尤其是发展胜利梯队进入战斗的时机,实际上在实战中发展胜利梯队进入战斗的时机是千差万别的。当然,该命令对于苏军具有重大意义,直到1944年装甲坦克和机械化兵战斗条令颁布为止,它一直是组织和实施装甲兵战斗主要依据。

1942年11月斯大林格勒М-30火箭炮齐射

斯大林格勒反攻的总企图是,以占据顿河南岸战役登陆场的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和占据斯大林格勒正南方萨尔伯湖地域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对深陷斯大林格勒的德军主要集团后方实施向心突击,合围并消灭德军第6集团军。苏军当时所处的战场态势十分有利,其战线经东西走向的顿河直抵伏尔加河,然后经过斯大林格勒地域拐向南方,与萨尔伯湖、查湖、巴尔曼查克湖相连苏军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在顿河南岸,占据着战役登陆场(笔者注:这几乎是二战苏军进攻战役的普遍规律,进攻从一条大河的登陆场开始,推进到一定纵深后,在下一条大河对面夺取登陆场,然后停下来准备下一次进攻),无须渡河即可发起进攻。斯大林格方面军占据着萨尔泊湖地域的重要隘路。第62和第64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牵制着德军主要集团。实际上,德军第6集团军和坦克第4集团军一部,处在苏军三个方面军所构成的钝角形战线的顶尖位置,由仆从国部队掩护的漫长两翼危险地暴露着。苏军的突击方向选择,应该说是极为正确和有效的。

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选择了两个主要突破地段,它们之间的间隙宽约20千米,只有敌1个半师的兵力防守,很容易被孤立并消灭,从而建立两个方面军统一的突破地段。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使用三个集团军进行突破,每个集团军都在独立地段上进行突击。 主要是因为地形的限制,各集团军只能从几个大湖泊之间的隘路进行突击。这样,苏军以三个方面军的兵力在400千米的正面上,同时在几个方向进行突破和进攻,使德军很难机动其预备队来封闭突破口。这就避免了再出现哈尔科夫战役的被动局面。

斯大林反攻战役

斯大林格勒反攻双方兵力比较

苏军:总兵力110.61万人,火炮15501门、坦克1463辆,其中

西南方面军:39.9万人,火炮5888门、坦克728辆

顿河方面军:29.67万人,火炮4682门、坦克280辆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41.04万人,火炮4931门、坦克455辆

德军:101.15万人,火炮10290门、坦克675辆,其中(与苏军上述方面军对应)

意大利第8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43.2万人,火炮4360门、坦克255辆

德第6集团军:20万人,火炮1980门、坦克280辆

德第4集团军一部、坦克第4集团军以及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37.95万人,火炮3950门、坦克140辆

1942年12月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检查缴获的德军Nebelwerfer 41型6管150毫米火箭炮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