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民:江滩,汉口的一张名片

2019-12-19   武汉文学艺术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名片

对于武汉来说

长江大桥、黄鹤楼、热干面、东湖……

这些都可以代表武汉的名片

它们早已名声在外、深入人心


若是要为汉口选一张名片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什么呢?


当然是160万平方米的天然氧吧

——汉口江滩


汉口的一张名片

作者:王新民

“汉口江滩”的历史并不久远,其动工于2002年2月,建成于2003年10月,分3期完善于2005年,全长7007米。它真正被武汉市民接纳,并作为汉口的一张名片展示于世人,也不过用了几年的时间。汉口江滩为人们所喜爱,推动了江滩的建设和发展,武昌、汉阳紧跟其后。

武/昌の江/滩

而今,武昌的江滩已初具规模,西起武船,东止于秦园路,全长6200米。武昌江滩与大气、优雅的汉口江滩相比,吸足了本土之文气,并沿续着这条脉路于4万平方米的绿带之中,如一个老者即兴的挥洒,一笔带出万般风情。然而,“素”也是有度的,“梭子景灯”“纺车雕塑”“武昌古城门”,武昌的古老文化不时点缀其间,查字典般按图索骥,令人兴味盎然。

汉/阳江/滩

江滩的意韵在一定程度上涂上了较浓的“浪漫”色彩,而汉阳如果也建一个江滩,结合其自身特点,那味道似乎应有所不同。于是,汉阳打造出了自己的特色。一期工程起于晴川阁,晴川阁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位于龟山东麓长江边的禹功矶上,与黄鹤楼隔江对峙,却终年斜视着黄鹤楼,可见其傲骨。因此,选择此地段绝非随兴之举。

汉阳江滩止于建港船厂,全长1424米,占地9万平方米,辖闹市之地。相对于汉口、武昌,汉阳江滩的长度是短了点,但它短而精,一个大禹神话故事就促成了一个主题公园,让人不可小觑。汉口江滩重在休闲,武昌江滩重在文化,汉阳江滩重在点睛。这样一一数来,一一观来,江城被重重地掷在风情之中,哪有不醉之理。

夸到这里,很容易让人想到武汉的黄鹤楼,只是,现在的武汉人爱江滩胜过爱黄鹤楼。黄鹤楼虽然相传始建于三国,屡毁屡建,各朝各代都视若国宝,但它过于高贵,建筑面积仅有3219平方米的黄鹤楼,却高高地耸立在海拔61.7米的蛇山顶,作为武汉的一张名片的确略显小气,而且与武汉市民的性情也不合拍。

因此,在我眼里,最有面子拿出手的还数汉口江滩,汉口江滩集美丽、新奇、大气、华贵、实用于一体。这是一座古朴又现代化的公园。说它古朴,是缘于它有着苍茫幽静、直抵灵府的超然;说它现代,是因为它满足了人们对现代化公园的一切诉求。江滩这个新型的现代化产物,很难学造于哪种实体,正因如此,我们的建筑师和园艺师只能展开想象的翅膀,一展东方哲学的魅力。

建/筑の设/计

先入为主是人的习惯,汉口江滩的主打是入口处,远远看去,颇像一只正在“热身”的巨大鲸鱼,“头”微微低垂,“尾巴”呈腾起状,可想那一刹那的力量是何等的惊人,就为了这一跃,人们会想近观,然后步入。尤其是夜晚,以紫色为基调,“赤橙黄绿青蓝”为辅的“汉口江滩”大楼,在霓虹灯的照耀下,高贵而典雅,妖而不媚,像一位知性女人,奢华而又清谈,最能与现代都市交融。

笔者亲眼目睹了汉口的发展,而汉口最大的变化,我认为就是江滩无偿给予市民的实惠,真是养眼养心,如同突然洞开的一扇门,让人们看到,原来江边也是可以这样“活着”的,而且可以美得不同凡响。

江滩由三个阶梯组合。车行大道全长3.44公里,宽8米,步道左侧种植着高干落叶乔木,三月的江滩,放眼望去,一派姹紫嫣红,在经过冬眠后已全部复苏,只见梧桐、海棠、樱花、桃花、银杏、玉兰、枫杨、槐树、松树、柳树等,新芽已冒出,如妙龄少女,昂起娇嫩的身姿左顾右盼,展现出无限美丽的生命力。

信步向右是二层的亲水平台,种植着一溜的金丝垂柳,那嫩黄的叶,深深地垂向地面,顿觉风情,由不得你不上前抚弄,软软的,绵绵的,还毛绒绒的,怎又不让你沉浸于美妙的时光之中?生活就是这样,无论复杂、简单,只要协调就是美的,也如这金丝垂柳,看似简单,其实不然,而有的东西,看似复杂,却很简单。当然,这里仍然少不了其他的内容,因为游人需要休息,于是放置了许多造型独特的座椅,闲坐其上,放眼四方,皆为风景。

三层是观江平台,铺砌着自然肌理的毛石,造价不菲,显得高雅且舒适,局部坡面饰有以长江水生物化石为主题的立体浮雕,此浮雕意蕴深刻,再现了长江水生物标本,让人在休闲之中滋以学养。信步向前走着,视野渐次开朗,一个面积3600平方米,可容纳1000人举办音乐会的下沉式露天舞台,似展开的巨扇欢迎着游客的到来。可以想象,鸟语花香间,河水在歌者的身后流淌,清新的空气吹拂着,带着江水特有的味道,市民可近观,也可扶栏而视,还可躺于椅上洗耳聆听,这正是生活在混凝土高楼的人所渴望的。

运/动游/乐

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江滩在这方面也做得大气、超脱,被誉称为“千米健身长廊”,1.2 公里的绿色草坪平整地向前延伸着,发出丝丝草香,仿佛青春的昭示,一闻到心态便平和了许多,而180余套健身器材,更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真想常年身处其中健身。

植/物の花/卉

其实,真正来江滩的人,潜意识里是为了追寻一种味道,这种味道既熟悉又陌生,这就是森林的味道,或者是花卉的味道。它穿透风雨,搅和在空气中;它驱赶尘埃,还大自然一片洁净。

“友谊林” 无私地将这种味道散发了出来,你看,13000平方米的花卉植物,正在春天里争奇斗艳,樱花、桂花、合欢,木槿、黑松、杜英、枇杷、蚊母树等等,都姿态各异地伸展着,吐着各自的味道。而不适宜在武汉种植的树木花卉,则以雕刻形式展示于地面汀步上,如墨西哥落羽杉、印度橡胶树、荷兰郁金香、加拿大红枫、台湾相思、槲栎等。

这些没有语言,没有味道的植物,在这样的氛围中,其实也有了味道,这是感觉的味道,感觉到了,味道自然也有了,如望梅止渴。这难道不是一种方法,不是一种文化吗?


出品:武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新媒体中心

监审:邓鼐 监制:吴晓君 编辑:张杰

文字来源:《武汉印象·2014》散文卷

图片来源:武汉吃喝玩乐微信公众号

投稿:wuhanwenyi@126.com

注:版权归“武汉文学艺术”所有 转载请标明出处